唐朝(AD618-907)歷史........................10points

2006-11-26 11:43 pm
唐朝(AD618-907)歷史

回答 (3)

2006-11-26 11:47 pm
✔ 最佳答案
唐朝 (618-907)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兵,刑,禮,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邊地區設置十個節度經略使,統領重兵,為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科舉和教育制度影響中國達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學和縣學等學府外,首都長安有三間最高學府為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門下省的「弘文館」皇太子的「崇文館」,唐初時國子監的學生已達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國子監視察,學生更來自「東方的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南方的南詔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唐王朝通過考試制度,向平民階層選拔人才,凡考試及格的知識份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職,并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為「科舉」,科舉在中國成為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標。考得第一的「狀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們魚貫而入試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裏了」。702年武則天又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在此之前統治者的門是關閉的,通過科舉這道窄門,有才華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在統治者的方面,可以廣納賢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會的穩定。「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這一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只要中國孤立再東亞,他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但是隨生氣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轉而起了阻止中國人作出有效的調整和反應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終被徹底廢除為止。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由於帝國疆土的擴張,陸上海上貿易線的開放,至使外國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國,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卻完全中國化了,各種宗派逐漸形成。其中著名的「禪宗」,是唐後唯一繼續朝氣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文學方面,唐朝有驚人的發展,唐詩的黃金時代就在這時達到巔峰。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

唐帝系表

(1)唐高祖 李淵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 ---------(6)武則天曌(684-704)

|

(4),(7)唐中宗 李顯(683-684,705-710), (5),(9)唐睿宗 李旦(684;710-712)

| |

(8)唐殤帝 李重茂 (710)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1) 唐肅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13) 唐德宗 李適 (779-805)

(14) 唐順宗 李誦(805)

(15) 唐憲宗 李純 (762-779)

(16) 唐穆宗 李恆(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 |

(17)唐敬宗 李湛 (824-826), (18)唐文宗 李昂 (826-840); (19)唐武宗 李燄(840-846)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22) 唐僖宗 李儇(873-888) (23) 唐昭宗 李曄(888-904)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功臣,名人

魏徵,李白,杜甫,上官婉兒,郭子儀與安史之亂

后妃

唐太宗后 - 長孫氏 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孫大娘
2006-11-27 4:09 am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兵,刑,禮,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邊地區設置十個節度經略使,統領重兵,為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科舉和教育制度影響中國達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學和縣學等學府外,首都長安有三間最高學府為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門下省的「弘文館」皇太子的「崇文館」,唐初時國子監的學生已達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國子監視察,學生更來自「東方的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南方的南詔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唐王朝通過考試制度,向平民階層選拔人才,凡考試及格的知識份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職,并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為「科舉」,科舉在中國成為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標。考得第一的「狀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們魚貫而入試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裏了」。702年武則天又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在此之前統治者的門是關閉的,通過科舉這道窄門,有才華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在統治者的方面,可以廣納賢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會的穩定。「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這一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只要中國孤立再東亞,他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但是隨生氣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轉而起了阻止中國人作出有效的調整和反應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終被徹底廢除為止。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由於帝國疆土的擴張,陸上海上貿易線的開放,至使外國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國,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卻完全中國化了,各種宗派逐漸形成。其中著名的「禪宗」,是唐後唯一繼續朝氣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文學方面,唐朝有驚人的發展,唐詩的黃金時代就在這時達到巔峰。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
2006-11-27 12:04 am
唐朝歷史
1.前期
李淵開國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失道離德和出征高句麗失敗,農民起義在各地興起(參看隋末農民戰爭)。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同年五月,李淵逼恭帝禪讓,自己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封嫡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嫡三子李元霸早夭,嫡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建成,李世民,平陽公主等子女一一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時為天策上將兼秦王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被迫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貞觀之治
對外方面,太宗時期將原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在內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在職官制度上,則承繼了秦漢以來的宰相制度,發展並完善了隋朝所開創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為後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馬周、高士廉和蕭瑀等文臣,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節、李勣和秦叔寶等武將。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三個嫡子當中,太子承乾與魏王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改立嫡三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出家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鬥,準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並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帝號,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稱聖神皇帝,改立李旦為皇嗣。武後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成為皇帝的女人,從高宗後期算起,武後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武後死後的諡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的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為了制衡甚至打擊北魏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並曾經打算改立皇嗣。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則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設北門學士,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武後有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証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武敬琿和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晉封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被晉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中宗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擁立功臣張柬之和武敬琿等人不久被全部流放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爲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盡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餘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之治
李旦繼位以後,稱睿宗,其妹太平公主與其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睿宗左右為難。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武後以來女人參政的局面。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瞭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兒媳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罷免良相張九齡,改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六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計程車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因與楊國忠不和,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2.後期
大唐衰落
但是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府兵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囘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於是經過了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註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鑑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君主之一,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錶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是以唐朝又出現了短暫的復興景象。唐宣宗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之亂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

黃巢之亂後,唐朝的基礎被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節度使當中,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6: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6000051KK031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