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樂器(二胡)和西樂器(小提琴)的分別 (20分)

2006-11-26 11:31 pm
1.西樂小提琴和中樂二胡的相同之處
2.西樂小提琴和中樂二胡的不相同之處
3.西樂小提琴使用的方法
4.西樂小提琴和中樂二胡外型,結構,音色,發音,演奏形式的比較
5.用西樂小提琴演奏出的其中三首流行歌

回答 (4)

2006-11-30 3:58 am
✔ 最佳答案
二胡的前身是唐宋時的奚琴、嵇琴和胡琴。奚琴因出自北方遊牧民族奚人而得名。自明末以後,拉弦樂器崛起,成為音樂活動(特別是戲曲演出)中的主奏樂器,演奏的技巧已相當高超,展示了特有的魅力。但在傳統的音樂體系中,二胡等拉弦樂器的地位還是很低,而且主要用來伴奏,很少作正規場合的獨奏,更沒有專為二胡寫的獨奏曲。到20世紀的第二個10年,著名民族音樂家劉天華(1895-1932)致全力於民族器樂(主要是二胡)的研究、改進和創造,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獨奏的地位,進入大雅之堂。

  現代二胡由琴筒、琴桿、琴軸、琴弦和琴弓幾部分構成。琴筒和琴桿通常用紅木、紫檀木、烏木、花梨木製作,以紅木最普遍,紫檀木最名貴。琴筒以六方形者最多,也有圓形和八方形。筒腰略細,前口徑稍大,蒙有蟒皮;後口置木質或骨質縷空音窗。琴桿長78釐米,頂端一般作彎月形;上端插兩根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桿是張弦的支架,也是演奏時持琴運指的支拄。弦軸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作,起係弦和調節弦張力的作用。現已普遍改用銅質螺絲弦軸。琴弓用江葦竹作桿,全長76釐米,係馬尾而成。此外還有千斤、琴碼和琴托。千斤起固定弦長的作用,一般用軟絲線纏扎而成。琴碼是弦與琴膜的振動的橋梁,通常用松節木或竹製作。琴托是樂器的附件,固定在琴筒底,部,主要起增加重量和演奏時穩定琴身的作用。

  二胡的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厚實,具有溫婉細膩纏綿的抒情效果。這可能與它長期伴隨著南國的音樂和戲曲得以發展的歷史有關。二胡的音域一般在三個八度左右。低音區渾厚紮實、沉著有力,適宜於演奏低回的旋律;中音區明亮飽滿,富有華彩,適合於演奏輕快悠揚的旋律。這兩個音區是二胡最常用的音域,其演奏的強弱幅度大,風格性強,表情最為豐富,尤其適合於演奏優美如歌的旋律,其效果極為動人。任何合奏曲或獨奏曲,都很重視這段音區。

  二胡的獨特音色和極強的表現力,奠定了它在中國民族樂隊中的顯赫地位,是民族樂隊中最重要的旋律樂器。類似於西方管弦樂隊中的小提琴。不同的是,兩者雖則地位相似,然而其旨趣與韻味卻很不相同。二胡接近嗓音,類似人聲;小提琴則遠離嗓音和人聲,更為接近器音。為接近人聲,二胡多用滑音,製造特殊效果和風味;小提琴則更重音位的準確固定,少用滑音;即使偶用滑音,也不追求人聲效果。二胡與小提琴都使用揉弦技巧,但二胡揉弦是為了製造獨特風格,增加表情效果,所以並不經常使用;小提琴的揉弦則純粹是美化音色,與樂曲的內容無關,故其使用極為頻繁。

  與古琴、古箏、琵琶等樂器相比,二胡作為獨奏樂器的歷史僅八十多年,但其發展速度卻驚人地快。自劉天華以後,二胡演奏家輩出,最著名的有儲師竹、蔣風之、陳振鐸、陸修棠、劉北茂、王國潼、閔惠芬以及民間音樂家華彥鈞、孫文明等。同時,二胡曲的創作亦成果豐碩。除劉天華的十大名曲(《病中吟》、《空山鳥語》、《光明行》、《良霄》、《燭影搖紅》、《月夜》、《閒居吟》等)外,又涌規出了《二泉映月》、《聽松》(華彥鈞)、《流波曲》(孫文明)、《懷鄉行》(陸修棠)、《漢宮秋月》(蔣風之)、《豫北敘事曲》、《長城隨想》(劉文金)等。二胡藝術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同時也顯露了二胡藝術的巨大魅力和無限潛力,展示了二胡藝術的光輝前景。

  在現代二胡改革的進程中、還出現了各種新的品種,如高胡、中胡、大胡、低胡以及三胡、四胡等,擴大了二胡的音域,使二胡類的拉弦樂器自成一個完備的系列,其中大胡、低胡均為低音和聲樂器,不能獨奏。中胡是中音胡琴,它在樂隊中是連接二胡與大胡的橋梁,雖然也能獨奏,但效果不太理想。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簡稱,出現於本世紀20年代。它首先在廣東音樂和粵劇中使用,擔任主奏樂器,故也“粵胡”。高胡的音色情澈、透明,穿透力強。低音區圓潤、柔美,高音區清脆、晶亮、有光彩,適合於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旋律;在樂隊中,除了擔任二胡所不能勝任的高音部的演奏外,還常常以華彩的方法為曲調作伴奏;能對原曲調的情感、色彩進行有效的裝飾。高胡的獨奏也極有魅力,特別適合於演奏抒情、柔婉、纏綿的旋律;演奏活潑歡快的技巧性的樂段,效果也很好。二胡獨奏的音色比較渾厚結實。擅長於表現沉鬱、幽婉、低回之緒,高胡的發音比較明快因脫,適宜於表現思念、渴望、纏綿之情。加上它那富有彈性的音響、如歌的旋律,有一種令人無法忽視的蕩魂的美。

小提琴
小提琴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作為現代弦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
現代的樂器大多數都是歷盡歷史的考驗而倖存下來的。人們從先人那裡繼承樂器的製作和操持技術,然後自己作出種種改進。中世紀的歐洲,在還沒有出現正式的樂隊之前,對樂器的標準化沒有要求,於是人們對自己手裡的樂器不斷地進行着試驗,一種又一種新式的樂器被製造出來。

製造各種弓弦樂器的工匠對當時各種各樣的提琴類樂器無一例外地進行了改革(以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為佼佼者),直至17世紀初,現代意義上的四種提琴才誕生在意大利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克雷莫納。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Violino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

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

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有一個名叫美爾古里的音樂家。一個夏天的早晨,他在尼羅河邊散步時無意踢到了一隻烏龜,踢出的聲音令他感到好奇。揣摩之後他發現烏龜殼內的空氣受震動產生的聲音甚為獨特。於是他據此仿照烏龜殼的外形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類樂器,命名為「列里」。到了11世紀,人們經過改制,將「列里」更名為「微奧里」,還在按手指的地方設有音階格子。此後逐漸演繹為如今的四弦小提琴。

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意大利北部。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有一把三弦小提琴,這是至今可見的最早的小提琴的形象。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根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鑒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弦琴(Rebec),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雷貝琴(Rebab)。

目前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 Jambe de Fer 於1556年出版於里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洲。

據說第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里亞·阿瑪蒂(Andrea Amati)應梅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6世紀。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弦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弦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弦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當時魯特琴(Lute)在貴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里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來,不論是街頭藝人還是貴族都對它青睞有加。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命阿瑪蒂組建了一隻完整的弦樂隊,這便足以說明當時小提琴的熱度。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亞·阿瑪蒂在1564年製作於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那(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 「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參考: me
2016-11-03 1:21 pm
。。。。。。
2006-11-30 8:54 pm
二胡在中國被稱為胡琴,在元朝期間(1271~1368年),由西亞經絲綢之路流傳至中國,在中國加以各式的改良成為現今的形式。


二胡的「胡」字即為「番邦」之意。與西方弦樂器中攜音程或形狀大小的不同而成為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樂器,二胡也是如此般的,改良的過程當中,成為各樣的形狀、大小、材質、音程等各式種類。
一般最常見,經常可聽到的演奏即為二胡,其它如中國的戲劇、京劇所使用的伴奏樂器京胡,或二胡的變形,音域比較高的高胡等種類繁多。二胡最初只是被使用於京劇的伴奏樂器,農村祭典合奏樂器之一,沒有過當成獨奏樂器表演流行歌典。
現在如此有名則是由中華民國(1912~1949年)開創初期開始,優秀作曲家劉天華、華彥鈞、黃海懷等專為二胡獨奏作曲,以後中國即以二胡為主,當成中國代表性的樂器廣泛流傳。
雖然此等獨奏曲的魅力採用前所未有的演奏方法,但並不遺失中國自古以來傳統的音樂風味。雖二胡在中國歷史中算是新的樂器,吸收了歷史蘊陳的音樂形式,演變至今日可稱為「中國之顏」的樂器。


二胡是非常樸實的樂器,可是說它是越多人彈越好的樂器,此樂器特別可以證明沒有學習樂器經驗者,即使拉弓,不計拍子,就可簡單的發出聲音。所謂空弦,即是不押琴弦的任何地方,只要在二根弦來回二次拉奏,就可以彈奏「小星星」的開頭曲部份。稍用指頭輕輕押弦,依情況發出「DD」「RE」「MI」…等聲音。為了拉奏出平穩又一定的音階,花時間的練習是必須的,快的話,只要有一個小時,就可以體驗音階的彈奏。
二胡是各式樂器中,特別容易帶給您大量喜悅的樂器,因為她能簡單發出聲音,可以馬上彈出音階,短期間內,就可以挑戰您所熟悉的歌曲。如果能高度運用技巧的話,可以發出任何樂器也無法發出的特殊音色。

參考資料
http://www.gakubun.com.tw/html/product.html



二胡、馬頭琴“祖先”在內蒙古赤峰市

**二胡的祖先.....奚琴於公元四世紀出現在赤峰市西部的馬背民族中,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把拉弦樂器。唐代奚琴傳入中原,當時稱為稽琴。唐宋時期記載的奚琴是竹片作弓插入二弦中演奏,在稍晚的壁畫中奚琴被描繪成二胡形狀,元代開始叫胡琴。“胡”是中原人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泛稱,同時表明這種樂器源於草原,後來漢族又根據胡琴的兩弦稱之為二胡,二胡的“祖先”就是奚琴。

簡單的說就是有200年歷史的二胡。最早由阿溪族於放牧時間陶冶性情、自娛娛人時使用,名為阿溪琴,演化至今稱為二胡‧二胡在中國被稱為胡琴,在元朝期間(1271~1368年),由西亞經絲綢之路流傳至中國,在中國加以各式的改良成為現今的形式。

演化過程: 現在,二胡已成為流行最廣的樂器之一,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窮鄉僻野,處處皆可聞到二胡聲。說起二胡,難免要提到近代對二胡作出重大貢獻的兩位傑出音樂家劉天華和阿炳,民族音樂家劉天華立足於民族民間音樂,借鑒西洋樂器小提琴,把中、西拉弦樂器技法融匯並加以創造,大大提高和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獨奏的地位,使它能在正式音樂會上演出。劉天華編寫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練習曲,開創了民族器樂教學體系和劉天華二胡流派。並參考西洋樂器的構造原理,設計了新規格二胡。現在流行的二胡,就是在劉天華改革的二胡基礎上定型的。

劉天華:1895年劉天華出生於中國江蘇江陰縣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

二胡的曲目很多,早在20年代,劉天華就創作了《病中吟》、《良宵》、《空山鳥語》和《光明行》等10首形象鮮明、各具特色的二胡獨奏名曲。阿炳創作的《聽松》、《二泉映月》更是膾灸人口,別具一格。近30年來優秀二胡曲有《豫北敘事曲》、《三門峽暢想曲》、《戰馬奔騰》等。

演奏名人:王曉南,黃安源,溫金龍‧
2006-11-27 2:19 am
小提琴用頸部位置來拉 二胡放在大腿拉
結構用3條線 用2條線
比二胡較響亮 比較響亮
大長今,For Alice 夢中的婚禮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8: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6000051KK030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