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經濟興旺時,弱智人士尚有就業空間,當經濟衰退時,低技術勞工首當其衝,慘被淘汰,弱智人士正屬於這樣的一群。在經濟衰退時,我們該如何改善弱智人士的就業情況?在詢問這一個問題時,或者我們應該先問,我們該抱甚麼態度看待弱智人士?有人會認為,他們是受保護的一群,應該加以特別照顧,他們在社會的權益,應較平常人多,君不見社會上不少團體,大聲疾呼,爭取弱智人士的各種權利。他們充當弱者的角色,接受社會救濟,只會耗用社會資源,從不對社會作出貢獻嗎?我們抱持這樣的態度看待弱智人士,這種態度正確嗎?
看待弱智人士,我以為應該以平常心,不應該載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視他們為特權的一族,高人一等,固然不應該;相反,視他們為被欺壓的一群,慘受剝削,動輒便為他們抱不平,做出了擊鼓鳴冤式的舉動,這樣也不應該.如何對待弱智人士?這就正如我們對待朋友的態度一樣,弱智人士也和普通人一樣,有勤力的,也有懶散的;有負責任的,也有不負責任的.有的弱智人士可能真的不適合某份工作,或表現太不濟,或犯了大錯,遭僱主辭退,報章或一些壓力團體便把這些個案加以大肆渲染,說僱主如何歧視弱智人士或欺壓弱智人士,弱智人士受到無理對待等,這種報導方式反而促使社會大眾對弱智人士失去信心。
「以為是幫助,誰知幫倒忙」
矯枉過正的後果,是沒有主僱主膽敢嘗試僱用弱智人士,因為他們害怕一旦發現弱智人士不合用,卻不能辭退他們,試問,誰希望受到報章的攻擊,冠以歧視弱智人士的污名?因此,一味為弱智人士鳴冤抱不平,到頭來反而害了他們,沒有僱主肯聘用他們。
「需要接納、尊重和信任」
弱智人士需要的,是接納、尊重和信任.我覺得現時社會的普遍現象是,大部份人其實不瞭解弱智人士,不明白他們需要.弱智人士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憐憫,不是施捨,正如馬斯洛(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所描述,最高一層是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就現時香港社會的情況而言,一般人對待弱智人士態度,停留在極低的層次,不把他們看作完整、獨立、有血肉感情的人,以為他們只尋求生理的需求,只求溫飽便足夠,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只停留在最低的層次,換句話說,一般人沒有把弱智人士以常人看待。(據馬斯洛需求金字塔論,人有多種需求,分為不同層次,當人滿足於該種需求時,即產生高一層的需求,此等需求層次,由下至上,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需求、自尊需求、知識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弱智人士其實也和你、我一樣,不需要別人刻意同情,只要別人接納、信任和尊重。
「如何信任、接納和尊重弱智人士?」
主要是我們在生活態度方面,不要再給他們弱者的定位,視他們為接受幫助的對象,相反,是相信他們,相信他們也可貢獻社會,放手讓他們幹,讓他們發揮所長。
「弱智程度,各有不同,社會應加注意」
弱智人士,弱智程度各有不同,大致分為輕度.中度和嚴重三種,輕度弱智的,能力較高,可應付簡單的工作,例如侍應、清潔之類,只要僱主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大可勝任工作。中度弱智的,應加強訓練其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其自我照顧,至於嚴重弱智的,專人服侍,無可避免。
「改善訓練,可投入社會工作」
現時弱智人士訓練學校和庇護工場的環境,與現實環境比較,距離很大,形成訓練與實際脫節,以致就業市場未能吸納輕度弱智的勞工。在制度上,導師的過份照顧,導致當學員遇到任何大小問題,即時向導師求救,導師即時加以援手,學員未受真考驗,在獨立環境下工作,尤其當工作出現困難時,他們的應變能力,並不足夠。
「放膽由他們幹」
本人建議,當弱智人士在工作時遇到困難,導師應先讓學員嘗試自己想辦法,此舉可訓練其獨立精神,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導師不會時刻在旁,馬死落地走,弱智人士到時也得靠自己。據筆者一個弱智人士訓練學校導師朋友所言,弱智人士其實也和常人一樣,能力有高低,他們能力差距十分參差,有的被人高估了,有的被人過份低估,但普遍社會人士都低估了他們的能力,有的輕度弱智人士,其實不遜色於常人,只是一向以來,訓練學校及庇護工場給予他們的「照顧」過多,當弱智人稍遇困難,導師即予援手。低估了弱智人士的能力,其實弱智人士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高於一般人的想像。
「絲毫受損,千夫所指」
弱智人士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在一般情況下,學校和工場要顧及學員的安全,不能使他們有絲毫受損,即使在訓練期間學員遭到任何損傷,家長很多時都過份擔憂其子女情況,以致投訴導師,指其疏忽照顧,今日傳媒「橫行」,誇張渲染報導比比皆是,當學校或工場有意外發生,導師必須承受很大壓力,成為眾矢之的,受到弱智人士家長和輿論的猛烈指責,在千夫所指的情況下,學校和工場變得小心翼翼,不容許有半點出錯,造成導師過份照顧弱智人士,這樣一來,弱智人士便喪失自立的能力。
「傳媒報導,一向態度偏頗」
我們對弱智人士存有錯覺,與傳媒(包括電視、報章、雜誌)偏頗的態度報導消息不無關係。如果你加以留意,你會發覺傳媒喜歡報導弱智人士的不幸、誇張其受欺壓的情況,弱智人士在傳媒筆下,是一群慘受欺凌的弱者,他們只會耗費納稅人的金錢,政府須投入大量資源,照顧他們,弱智人在社會的地位,猶如寄生蟲一樣,毫無建樹。
「弱智人士可自食其力」
但實際情況是否這樣呢?弱智人士是否這樣不濟呢?當然不是。弱智人士當然也會貢獻社會,他們有的能自食其力,自組公司謀生,例如經營飲食業或清潔行業,當然他們也有向政府納稅,例如屯門有一個菜市場,便是由弱智人士經營,而且頗有成效。
「弱智人士可服務社會」
弱智人士並且也會盡社會義務,有的弱智團體,會不時策劃和組織活動,服務社會,例如參加中秋節翌日的清潔海灘大行動,或者是舉辦旅行團,對象是較嚴重的弱智人士。
「弱智人士可奪取金牌,揚威世界」
在體育運動方面,弱智人士更是表現超卓,就以特殊奧運會為例,在過去多屆的成績,香港弱智人士組成的港隊更是成績彪炳,為港爭光,奪得數十面的獎牌、在乒乓球、田徑、籃球等方面,都有優秀表現。
所以,社會人士素來都低估了弱智人士,他們以為弱智人士只有獲得,不曾付出,回饋香港社會。其實,香港的弱智人士,大都對香港有建樹,只要大眾人士拋開對弱智人士的歧見,接納他們,欣賞他們,相信他們,等到他們社會地位提升,就業情況自會改善。
「總結」
總之,為弱智人士創造空間,由改變對他們的態度做起。朋友,你願意放下你的有色眼鏡,由今天開始,嘗試欣賞和接納弱智人士,給予他們工作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