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育制度

2006-11-26 3:32 am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什麼,可以粗略解釋一下嗎??

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利弊?

回答 (5)

2006-11-26 3:37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什麼,可以粗略解釋一下嗎??
一字講通:背也。
  以小學為例,小學的作句,老師鼓吹的,是背書的句子。在中學時,大部分該思考,不應死背的文科卷呢?你肯乖乖背就滿分,不然?列寧再世也沒分。
  大家應以為背書和資本主義沒關係吧?不。老師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也認同。不是嗎?校長是總統,老師是官員,而風紀呢?就是國家機器。可憐的學生們就是無產階級了。學校為了令自己學校有多些家長選中並送學生入讀,就必須有好的表現。而這些好表現就是學校出售的商品。學生就是制造這些商品的工人。
  學校為了令自己的商品變得更佳,就不斷地用源源不斷的、一但失敗會令學生成為小資的機會消失的考試、測驗來壓迫,壓榨學生們的剩餘價值。原本本住教育人民的學校,有如共產黨宣言所說的一樣: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而學生們也因為受到多年來的剝削,已不懂得天賦的好奇本能,也不懂得反抗法西斯式的學校主義了。
  為了幫助學校工廠制造出一大班的奴隸,社會和政府都不斷地宣傳著"讀書"的重要性。鼓吹”只要讀好書就可找到好工作”,並利用此法把香港建造成一個沒有無產階級的社會,以此防範資產階們所說的洪水猛獸---馬列主義的入侵。
  結果呢?學生變成了只為將來成為小資而讀書的人了。學生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變成了學校的工人了。
  我們的社會呢?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像要令人人也可受到教育,但其實只是為了資產階級們提供源源不絕的奴隸。
  同樣的,資本主義最終也會為它們創立的這種教育制度所摧毀。因為這個有獨立思想的人沒分,但背書者有高分的社會,終會被覺醒的無產者們推翻。
  可惜在香港,因為已推行這種教育已久,其內部矛盾也可從近期的教改所得出結論。而這制度也令香港缺少無產階級革命的主力---無產階級。
  由此可得出結論:只有利用武裝革命推翻現時的舊制度,才可救香港!
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利弊?
教育改革的好與壞在乎政策的設計和推行的時間,而香港的教改則改得太多,改得太快,更可怕是不知為甚麼而改。現在推行的的教改不但對學生沒有益處,對老師和家長更構成壓力,表面上廢除會考制度可以說是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但另一邊廂卻令人質疑如何評核學生的成績;而將課程改為通識科,更是不明所以,何謂「通識」,甚麼也要識?那麼將來香港學生會否周身刀但沒張利呢?專才專教不是更切合社會需要嗎?

弊: 香港教育制度一直存在問題,只要各位是在香港讀中小學的,或現在去問問由名校到劣校的學生,相信有不少會告訴你老師或學校的制度如何不好、不公平,只有一些好老師對他們有點安慰。
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事,但也一定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由商鞅、王安石到現在,只要不是獨裁者的改革,通常都會註定失敗(尤其在中國....,西方可能還有俾斯麥)。
羅太的教改,又是一個悲哀的故事,由起初旭日初升之勢,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到後來千夫所指,和很多當權者的情況很相似。例如"權力的滋味"一書中的獨裁者,也是由一位民間革名英雄,在權力中慢慢腐化,由起初的開懷訥諫,到後來的眾叛親離。這數年的羅太,也不自覺地走進了權力的死胡同。自己認為對的,"只要堅持下去,時間和結果、歷史也會証明我是對的"這心態,沒辦法。
喜好軍事史的我,又不禁想起希特勒在巴巴沙羅的攻俄計劃,由成功變慘敗的過程,在古德林和曼斯坦的自傳中很清楚,希特勒是如何的自信,如何的不聽人言,像變了另一個人,即使在史丹林格勒所有德軍被圍,他也要求所有人堅守,打一場必敗的仗。
2007-08-24 9:11 pm
好~~~~!!!!!!!
2006-11-26 4:12 am
香港的教育事實是存在不少問題, 如師資相差懸殊(特別是英文科), 學生基本上不用留班, 成績很差, 基礎沒打好亦一樣年年升班, 根本不知道在讀甚麽, 到中五會考就產生一大批的0分生 (大約每年2萬人, 不是這幾年的事, 幾十年來如是), 情況十分嚇人.

但有一些問題, 我覺得並不是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 如:

現在中小型商場里,有多少個補習社,我住那區,補習社就多過商鋪

–這不單單是香港的現象, 日本, 臺灣, 中國大陸, 星加坡都是一樣, 無他, 人多, 天然資源少, 競爭大, 再加上中國人, 日本人的文化, 看功名都比較重.

問心有多少高官子女在香港升學,個個去曬外國
_ 留學已是世界的潮流, 一樣有很多外國的學生到香港來讀書, 香港不是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地方, 想孩子英文學得好, 去留學是學好語言最快的途徑, 就好像西方人想學普通話, 最好是到北京去學, 這總不能說是因為本地的教育制度出問題, 所以要道北京去留學.

唔好靜係識殺校殺班
-學校無家長送孩子來讀書, 沒學生給你教, 老師就自然無用武之地, 這和香港教育制度何干? 開辦一所學校的經費不非, 都是納稅人的錢, 總不能校長,教職員的人數仲多過學生吧, 香港的納稅人還沒有肥到漏油吧.

先後已經有兩位老師因為接受唔到太多改革而自殺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 就推測他人的死因, 不太好吧.

母語教學, 令到香港學生嘅英文水準愈黎愈低
-香港的英文水準一向不高, 何來愈黎愈低? 大家可以在街上用英文問一問我們的長輩(30歲以上), 看看有幾個可以用流利英文回答你?
反而經過金融風暴後, 香港的下一代踏實了, 這兩年大學生的英文比以前進步不少(有國際公開試數據支持, 經過調查, 商界對這兩年大學生的滿意程度亦提高不少)

又將英中學生同中中學生嘅距離拉遠
- 少數超級名校的英文水準一向都很好, 但根據調查, 地區的英中和優質中中的距離正逐漸拉近, 而英中有收生優勢, BAND1的學生大多數選英中, 學生的質素不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 中中要突圍而出, 實不容易.

以上見解如有得罪, 請多多包含.
2006-11-26 3:36 am
香港的現代學校教育雖然發展得很早¸但真正達致普及和政府全面資助¸卻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正如其他英國殖民地一樣¸早期的殖民地政府並不積極參與香港學校教育發展¸因此早期興辦的現代學校¸均是由傳教士及教會所創立¸故此¸直至五十年代中期¸官立及資助學校仍只佔全體學校的三成; 至1966年九龍暴動以前¸官立及資助學額亦只佔總數的一半¸1966年及1967年的暴動以後¸香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社會、及經濟的改革, 其中一點是針對「要提供較佳的接受教育和就業機會¸改善居住環境¸增加青年福利和康樂設施¸以及讓青年參與社會事務而培養成一種有所歸屬的感覺」¸結果¸香港政府就在1972年承擔起全面的免費小學教育¸而在1978年更進一步實施九年免費強迫教育¸隨著教育逐漸普及¸教育工作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再加上政府在教育制度的改革¸除了產生一些功能面外¸更產生了一些衝突面。



九年免費的強迫教育¸的確可以使青少年接受較佳的教育機會¸但在現今香港的教育制度中¸其實在實行精英制¸教育署在升中派位中取消了學能測驗¸以校內成績為主要依據¸把五個成績組別改為三個¸成績好的仍有優先選校權¸而在學校內亦會因應各人的成績和表現而編班¸成績較好的一班學生¸會接受較積極的培訓¸其目的是希望集中培育精英¸將人才與非人才分流¸選擇適合的人才修讀適合的課程¸但是¸實際上是將學生分化¸令資質較差的學生無法得到更好的培訓¸從而在學校內形成了兩類階層的學生¸形成績效精英主義; 除此之外¸教育署亦實施了「直接資助計劃」¸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中¸發展一強大的私校體系¸精英制的教育制度更顯然易見¸一些名校只要加入「直接資助計劃」¸便可依「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結果」優先取錄學生¸「可以自由挑選來自本港各區的學生」¸「更可收學費」(即一定程度受支付能力影響) ¸並可將低下階層的學生拒諸門外¸一切的條件似乎特別優待上流社會階層的家庭¸那麼¸富裕家庭的孩子¸便會集中入讀這些「直資」的名校¸長此下去¸便會在香港中學制度內¸製造一批聚集了大部份中上階級子女的中學¸它們更因「直資計劃」的優待¸而能享有較大的辦學自由及較豐裕的物質條件¸結果使香港教育制度內的績效精英主義受到進一步壓抑¸相反¸卻使世襲精英主義更鞏固。



除此之外¸教育署在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考試結果中¸發現考生用中文應考的成績比用英文應考的成績為佳¸亦發現中學生的英文水準普遍不理想¸未能應付全英語的教學方法¸因此推行「中學語文分流」–即母語教學¸將未能錄取足夠數量「能用英語學習」學生的中學¸強迫改為採用母語教學¸其出發點是希望令英語能力不足的學生更易吸收課本上的知識¸但是¸香港要維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再加上社會人士對英語的優越感¸而另一方面¸中學生升讀大學後¸需要採用英語教學¸因此¸大部份的家長及學生都不願意入讀母語教學的中學¸結果¸確認了英語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支配地位¸母語教學淪為次等和非自願的教學 : 其結果亦會對中學生以至各中學造成很大的壓力。



再者¸香港中學生的英語能力是與他們的家庭背景顯著相關的¸而且在愈低年級相關性就愈強¸意即若我們在中一時把學生依據其英語能力來分流¸其結果會造成香港中學體系內出現明顯的階層分隔¸並形成了一個特殊階層¸這階層內的中學可以用英語教學¸因而可以吸納學能較高而且家境富裕的學生¸這無可避免地必然成為所有家長爭相趨附之目標¸對比那些被強迫和非自願情況下接受母語教學的中學¸中學生及家長¸便形成了一個以英語能力為分界的分層制度。



香港的教育制度日漸走向精英化和不公平¸其實¸香港學校教育的政策及制度取向應強調公平均等¸即給予全體學生根本的尊重¸盡量減少過早的、無謂的分流、分級以至分層。同時¸盡早給予不利者或欠缺者充分的補償教育。惟有這樣¸我們的學校教育制度才不致過早窒息及扶殺香港社會極需要的才智。
2006-11-26 3:36 am
the HK education system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first of all, students are offered a 9-year free education, i.e.: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from primary 1 to secondary 3.

nowadays, there are two public exams for secondary candidates, the HKCEE and the HKAL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3+3+4, the two exams will be combined together in the future.

the HK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really a gd system cox it motivates students to study just bcox of MARKS but not KNOWLEDGE. there4, legislators and scholars are now demanding for an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order to give more benefits to the students.


收錄日期: 2021-04-11 01:37: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5000051KK044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