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什麼,可以粗略解釋一下嗎??
一字講通:背也。
以小學為例,小學的作句,老師鼓吹的,是背書的句子。在中學時,大部分該思考,不應死背的文科卷呢?你肯乖乖背就滿分,不然?列寧再世也沒分。
大家應以為背書和資本主義沒關係吧?不。老師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也認同。不是嗎?校長是總統,老師是官員,而風紀呢?就是國家機器。可憐的學生們就是無產階級了。學校為了令自己學校有多些家長選中並送學生入讀,就必須有好的表現。而這些好表現就是學校出售的商品。學生就是制造這些商品的工人。
學校為了令自己的商品變得更佳,就不斷地用源源不斷的、一但失敗會令學生成為小資的機會消失的考試、測驗來壓迫,壓榨學生們的剩餘價值。原本本住教育人民的學校,有如共產黨宣言所說的一樣: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而學生們也因為受到多年來的剝削,已不懂得天賦的好奇本能,也不懂得反抗法西斯式的學校主義了。
為了幫助學校工廠制造出一大班的奴隸,社會和政府都不斷地宣傳著"讀書"的重要性。鼓吹”只要讀好書就可找到好工作”,並利用此法把香港建造成一個沒有無產階級的社會,以此防範資產階們所說的洪水猛獸---馬列主義的入侵。
結果呢?學生變成了只為將來成為小資而讀書的人了。學生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變成了學校的工人了。
我們的社會呢?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像要令人人也可受到教育,但其實只是為了資產階級們提供源源不絕的奴隸。
同樣的,資本主義最終也會為它們創立的這種教育制度所摧毀。因為這個有獨立思想的人沒分,但背書者有高分的社會,終會被覺醒的無產者們推翻。
可惜在香港,因為已推行這種教育已久,其內部矛盾也可從近期的教改所得出結論。而這制度也令香港缺少無產階級革命的主力---無產階級。
由此可得出結論:只有利用武裝革命推翻現時的舊制度,才可救香港!
香港的教育制度有什麼利弊?
教育改革的好與壞在乎政策的設計和推行的時間,而香港的教改則改得太多,改得太快,更可怕是不知為甚麼而改。現在推行的的教改不但對學生沒有益處,對老師和家長更構成壓力,表面上廢除會考制度可以說是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但另一邊廂卻令人質疑如何評核學生的成績;而將課程改為通識科,更是不明所以,何謂「通識」,甚麼也要識?那麼將來香港學生會否周身刀但沒張利呢?專才專教不是更切合社會需要嗎?
弊: 香港教育制度一直存在問題,只要各位是在香港讀中小學的,或現在去問問由名校到劣校的學生,相信有不少會告訴你老師或學校的制度如何不好、不公平,只有一些好老師對他們有點安慰。
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事,但也一定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由商鞅、王安石到現在,只要不是獨裁者的改革,通常都會註定失敗(尤其在中國....,西方可能還有俾斯麥)。
羅太的教改,又是一個悲哀的故事,由起初旭日初升之勢,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到後來千夫所指,和很多當權者的情況很相似。例如"權力的滋味"一書中的獨裁者,也是由一位民間革名英雄,在權力中慢慢腐化,由起初的開懷訥諫,到後來的眾叛親離。這數年的羅太,也不自覺地走進了權力的死胡同。自己認為對的,"只要堅持下去,時間和結果、歷史也會証明我是對的"這心態,沒辦法。
喜好軍事史的我,又不禁想起希特勒在巴巴沙羅的攻俄計劃,由成功變慘敗的過程,在古德林和曼斯坦的自傳中很清楚,希特勒是如何的自信,如何的不聽人言,像變了另一個人,即使在史丹林格勒所有德軍被圍,他也要求所有人堅守,打一場必敗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