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的生平

2006-11-26 3:28 am
蕭何的生平
eg.出生年份
重要事件......
更新1: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蕭何的 picture*** ~Thank you~

回答 (5)

2006-11-26 4:39 am
✔ 最佳答案
蕭何是沛縣人,與漢高祖劉邦同鄉。他年輕時,因為精通文書法令,所以在沛縣地方基層任職。由於他非常能幹,有一位御史想要把他推荐給朝廷重用﹙注一﹚,蕭何卻再三的謝絕了;也許,那時他已經看出秦朝的氣數將盡了吧?

  ●慧眼試英雄

   在漢高祖劉邦未發跡時,蕭何和他兩個人就認識了。蕭何看出這個出身寒微的人氣宇不凡,總特別照顧他。後來,劉邦也在沛縣基層任職。有一次,劉邦要到咸陽出差,同事們照著一般的慣例,每人送三百錢給他當程儀。蕭何卻送給他五百錢,可見他對劉邦是另眼相看的。

  秦二世無能卻又殘暴不仁,使天下各路人馬紛紛起義,逐鹿中原。劉邦也以沛縣為根據地起兵,自稱「沛公」,任用蕭何為縣丞,總管地方事務。

  經過幾番征伐,沛公劉邦的軍隊領先進入咸陽。他手下的部將們,爭先恐後的掠奪秦國府庫中的財物珍寶。只有蕭何,忙著收集朝廷的律法、文書、圖籍等資料。到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咸陽,所有典籍、資料蕩然無存,一切歸零。蕭何把他保有的這些典籍,包括了地理山川的形勢、百姓的戶籍、各方的物產、風土人情等資料,提供劉邦參考,對劉邦日後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幫助。

   ●明燒棧道 暗度陳錩倉

  劉邦率先進入咸陽,使得西楚霸王項羽非常疑忌。劉邦一時無法與他對抗,只得聽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偏遠的漢中、巴蜀。B邦就封國時,一路燒掉了進入漢中的棧道,等於宣告斷絕重入中原之路,以降低項羽對他的防範與敵意。此舉果然騙過了項羽,放鬆了對他的防範。

  蕭何追隨劉邦到了漢中,被任命為丞相。除了協助他處理政務之外,更知人善任的推荐因少年時曾經受辱胯下,乞食漂母,而受別人鄙夷不恥的韓信給劉邦,要求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而韓信也果然不負他的期許,打破了困守漢中的僵局,「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的,幫助劉邦「出山」,使漢王劉邦得以平定三秦,拿下了關中作為根據地,展開了與項羽的長期作戰。

   ●固守關中讓劉邦無後顧之憂

  在劉邦與項羽作戰時,蕭何並沒有隨軍出征,而是為他固守關中大本營。他安撫百姓,鼓勵農桑,訓練士卒,組成了堅實的後勤部隊,讓四處征戰的劉邦沒有後顧之憂,也受到了關中百姓的愛戴。

  在外打仗的劉邦,對他在關中受到的愛戴,有一點不放心。時常藉詞「慰問」丞相的辛勞,派人到關中來查訪。蕭何的一位朋友警告他:

  「漢王那麼辛苦的在外打仗,為什麼反過來要慰問你的辛勞?看來,漢王對你並不放心哪!讓君上不放心,是件危險的事!我建議你,讓你蕭家的男丁都到漢王的軍中去投效,追隨他作戰。這樣,他就放心了!」

  蕭何自己也是非常聰明的人,立刻從善如流的照辦。讓自己家族中所有的子弟、兒孫都到漢王軍中投效,跟隨漢王出征。果然,劉邦放了心,對他更加的倚重信任了。

   ●論功行賞 蕭何功不可沒

  經過五年的廝殺,項羽被韓信以「十面埋伏」的計策,逼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終於統一了天下。論功行賞,他大封諸侯。首先,他就封蕭何為侯,並封給他最多的食邑;這封地中的租稅,都作為他的收入,歸他收取。

  這使得追隨劉邦作戰的將領們非常氣憤不平。說:

  「我們出生入死的追隨著陛下作戰,東征西討,立下多少戰功!他從不曾上過戰場,有什麼汗馬功勞?只靠著一張嘴,議論政事;一枝筆,舞文弄墨,反而受到比我們高的封賞!他憑什麼?」

  劉邦說:

  「比方打獵,追逐捕殺獵物的是獵犬,發現並指點獵物蹤跡的,卻是人!你們都為我立了不少汗馬功勞,就像獵犬捕獲了獵物一樣。可是,蕭何卻是指出獵物所在的人!而且,你們說他沒有汗馬功勞,他本人的確沒有參戰。但,你們都只是自己跟隨我作戰,蕭何卻是全家族中的男丁,兄弟、子孫都投入了戰場,參與戰事!這一點,你們比得上嗎?」

  大家這才啞口無言。

  到排列功勞簿順序的時候,爭端又起。將領們說:  

「當然是曹參排第一!他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全身傷痕,有七十餘處,真是出生入死的為陛下攻城略地!除了他,誰列第一,我們都不能服氣!」

  劉邦心目中的人選,還是蕭何。但既然大家這麼說,他也為難了。這時,關內侯鄂千秋發言了:

  「論起攻城略地的功勞,無疑曹參應該名列第一。但,攻城略地只是一時的勝負,對整個大局影響並不大。陛下與西楚霸王的戰爭,持續了五年之久。五年間,各有勝負。在戰爭失利的時候,損兵折將之外,還常有士兵集體逃亡的事件發生,把陛下陷入艱險的局面中。在這樣的時候,蕭何總在最緊要的關頭,派遣數萬關中兵馬及時增援,使陛下得以化險為夷。這麼多年來,我們軍中從來沒有發生過軍需糧秣上補給的問題。蕭何總設法源源不絕的從關中把軍需糧秣及時送到軍中,使陛下沒有後顧之憂。而且,雖然陛下在山東,有時戰事失利,卻從來不擔心走投無路;因為陛下知道,蕭何為陛下守住了關中的大本營,隨時可以回到關中去,等待時機再出發。這都是萬世不朽的功業呀!曹參當然戰功彪炳,但,他並不是無可取代的。攻城略地,也只是一時的功業。而蕭何所做的事,卻是無人能代替。他做的是保全漢家天下的偉大事功啊!所以,論功勞,應該還是蕭何居第一名!」

  劉邦聽說,大為高興;眾將也不能不為之折服。於是,蕭何成為漢朝開國功勞簿上名列第一的人物!而且,劉邦對蕭家隨軍的兄弟、子孫也都大加封賞。又加封兩千戶的食邑,以報答他當年送五百錢程儀的情誼。

   ●蕭規曹隨 百姓安居樂業

  他為漢朝建立制度,順應民心的趨向,使動亂已久的天下,逐漸回復安和樂利。到他臨終,漢孝惠帝來探望,問他有誰能接替他的職位當宰相。他推荐的,是當初因爭功而與他有心結的曹參;因為他知道,曹參為人持重,不會胡亂的出主意,改變已然為百姓接受的政策,讓百姓能繼續的安居樂業。

  果然,曹參接任之後,一切都照著他的規畫行事,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因而留下了「蕭規曹隨」的成語呢!
2006-11-26 10:39 pm
蕭何
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
項羽稱王後,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

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

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徵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鬥,為劉邦最後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

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酇侯。後被拜為相國。


 
2006-11-26 8:53 am
蕭何(?─前193年),是漢朝初年丞相。諡號「文終侯」,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西漢初年政治家。徐州小沛(今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後世有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中藏典古,可見「英雄造時勢」。
2006-11-26 5:39 am
蕭何是漢朝初年丞相,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蕭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與漢高祖劉邦同鄉,年少時已相識相知。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對典章制度卻有深刻的認識。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後,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鼓勵農桑,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劉邦自立為漢王,蕭何被任為丞相。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註一),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侍太子,安定百姓,徵收賦稅,供給軍糧,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註二),封他為酇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
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以「自毀其名」(註三)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劉邦去世後,繼續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繼任相國,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也因此而留下了「蕭規曹隨」的成語。
蕭何於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註一)
西漢開國功臣韓信,淮陰(江蘇省)人,幼年父母雙亡,家境貧苦,靠吃閑飯甚至乞討度日,時常遭鄰里惡少的欺凌,但他仍然勤於讀書練武,不與人爭。有一天,一位無賴挑釁的對他說:「你若是男子漢,現在就刺殺我,否則,從我的胯下爬過去吧!」韓信雖是極為憤怒,但還是忍氣吞聲的爬過他的胯下,周圍因此響起此起彼落的嘲笑聲。當項羽的大軍行經淮陰時,韓信投筆從軍,被編入槍隊。雖曾數次向項羽獻謀略,惜未受重視,他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便離開楚軍,另謀他途。後來,他加入了劉邦的軍陣中,但也依然受到冷落。韓信心中鬱悶難遣,與朋友喝酒,卻因故發生事端,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劉邦懷疑他們有叛變之心,便將韓信等十四人處死。刑場上,韓信對監斬官夏侯嬰破口大罵:「漢王不知惜才任用,竟還濫殺無辜,難道他不想擁有天下了嗎?」經過一番詳談,夏侯嬰發現韓信是個志懷遠略的人才,便保舉他擔任冶粟都尉,管理糧秣,因而認識了丞相蕭何。蕭何慧眼識英雄,便向劉邦推薦韓信為統帥三軍的將領人選。但當蕭何提到韓信貧賤的出身時,劉邦連連搖頭說:「曾經爬過他人胯下的人,能擔當大將軍的重責大任嗎?」蕭何雖不斷試圖說服,但是劉邦仍然不為所動:「等幾個月後,你再和我提這件事吧!」韓信得知劉邦無意起用他,決定離開漢軍。當天夜晚,他在眾人面前搬運行李,故意讓人知道,他將於第二天離開,因為,他自信蕭何非常倚重於他。隔天,韓信策馬離去,果不出他所料,蕭何聞言失色,顧不得向劉邦稟報,便帶著幾名隨員,一路急匆匆的追趕韓信。月光下,蕭何終於追上了韓信,並說服他回心轉意。蕭何歸營後,立刻向劉邦稟明經過,同時再次說服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此後,韓信用「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的方法打破了困守漢中多年的僵局,幫助劉邦得以平定三秦,拿下了關中作為根據地。楚漢戰爭中,他在夏陽指揮軍隊乘木罌缶渡河,生擒魏王豹。在井陘口,指揮軍隊背水一戰,大敗趙軍。在攻打齊國時,借助河水,分割楚齊聯軍,並水淹龍且軍,活捉齊王田廣。楚漢垓下之戰,韓信以計謀引各路漢軍會師垓下,設下十面埋伏,擊敗項羽,逼使他自刎,韓信被封為楚王,他替劉邦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建立顯赫的功績。西元前二○二年,劉邦就任王位,成為漢高祖。因聽聞韓信庇護楚霸王的大將鍾離昧,懷疑他有二心,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後來,高祖為討伐陳豨而出征,有人向呂后告密,韓信和陳豨有來往,可能會一同造反。呂后便召來蕭何商議對策,蕭何獻計,向朝臣宣稱高祖獲勝凱歸,群臣齊上朝祝賀,卻只有韓信託病未到,蕭何親自前去催促,韓信不疑有詐,放心隨同蕭何進宮。然而,一到宮中,呂后即令衛士將韓信逮捕誅殺,將其斬於長樂宮鐘室,死後被誅三族。
世人便以這段歷史淵源,而導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了。

(註二)
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後,在洛陽南宮設宴招待列侯諸將,論其能取得天下因有漢初三傑:「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糧草做好後勤補給,我不如蕭何;領百萬大軍,攻必克、戰必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反觀項羽有一個范增,卻不能信任他,所以就栽在我的手裡頭。」
漢高祖其後開始論功行賞,群臣爭論著自己功勞最大、該賞最多,竟然拖了一年多無法下決定。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某些功臣很不滿。他們說:「臣等身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到處攻城略地。蕭何沒立過什麼汗馬功勞,只會持筆墨議論,功勞卻在我們之上。為什麼?」劉邦受到質疑,拿打獵作比喻:「獵追到獸兔的是獵狗,但是指揮如何捕捉的是獵人。今天你們獵取獸兔,只是狗功;蕭何做的事,則是人功。」到排列功勞簿順序的時候,爭端又起,群臣奏論還是希望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略地最多的曹參能功居第一,漢高祖顯然面有難色。關內侯鄂千秋善於察言觀色,進諫說:「你們的議論都錯了。曹參攻城略地只是一時的事,皇上和楚國對峙五年來,不知失利了多少次,損兵多少兵將糧草,把陛下陷入艱險的局面中。在這樣的時候,若不是蕭何設法從關中及時派遣數萬關中兵馬及源源不絕補給軍需糧秣送到軍中,使陛下得以化險為夷。而且蕭何為陛下穩守住了關中的大本營,使陛下沒有後顧之憂征伐,又怎能有今日。這可是奠定萬世基業的功勞啊!」就這樣,蕭何列為漢代第一功臣,賜帶劍履入殿,入朝不趨。

(註三)
韓信被誅之後,蕭何被拜為相國,加封五千戶,增衛士五百人,所有賓客都向蕭何祝賀。惟獨召平警告蕭何別高興得太早,大禍恐怕就要臨頭!蕭何靜下心來聽他的建議:「皇上才是受攻擊的目標,你人守在朝廷裡面,那會有什麼刀槍之災。韓信不久前造反,皇上反而增派侍衛給你,是他對你起了疑心,並非表示寵信啊!勸你切勿受封賞,把家財捐出來當軍餉,皇上一定會龍心大悅的。」,蕭何則因聽取召平的建議,才躲過一劫。
英布造反的時候,漢高祖領兵作戰,常常派人探查蕭何在朝中做了些什麼事?使者回答:「相國因為皇上領兵作戰,他勤政愛民、安撫百姓,更竭盡所能補給軍需。」有人聽了,便對蕭何說:「恐怕你被滅族的日子近了。」蕭何驚恐的聽其解釋:「你身居宰相高位,又功勞第一,已經沒有升官晉爵的空間。當初入關中時,你很得民心,十幾年來頗受人民愛戴。皇上出征還老是問你做些什麼,是怕你擁關中民心自重。我看你不如買些田產,強迫百姓賤價出售,讓自己行為有了污點,皇上才會安心。」蕭何開始搜括民田,終於引發了民怨。劉邦得勝回來,百姓們擠滿道路上書陳情,控訴相國的罪狀。這些罪狀讓劉邦內心偷笑,把人民上書的事全告訴蕭何,表面上責怪幾句,其他就交給蕭何自己去處理。蕭何又躲過了一劫。蕭何在劉邦打天下時,發揮了令劉邦自歎弗如的後勤補給功力,穩定了民心士氣,這樣的功勞,卻也帶來劉邦對他的猜忌。他及時退回賞賜,顯示出卑微的態度;更自汙操守,解除劉邦認為他籠絡民心的猜疑,才能保全性命。
2006-11-26 3:30 am
蕭何(?─前193年),是漢朝初年丞相。諡號「文終侯」,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西漢初年政治家。徐州小沛(今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後世有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中藏典古,可見「英雄造時勢」。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55: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5000051KK043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