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什麼樹是最珍貴的?

2006-11-25 9:57 pm
全世界什麼樹是最珍貴的?
請講出個棵樹既名同幾多歲....

回答 (3)

2006-11-25 10:00 pm
✔ 最佳答案
世界樹木之最
  最老的樹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一棵名叫麥修徹拉的刺毬果松,樹齡高達6400歲;另外還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亞島的龍血樹,已經活了8000多歲,可惜的是在1868年毀於一場風災。

  最重的木 雲南西雙版納的鐵力木,其主幹高達30米,木質堅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會浮於水面。

  最輕的木 美國和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噸重。

  最高的樹 澳洲的杏仁桉,普遍高達百餘米,最高達156米,相當於50層的高樓,要比2幢“上海國際飯店”還要高。

  最矮的樹 矮柳的高度僅3~5釐米。

  最粗的樹 義大利西西裏島上生長著一棵栗樹,樹身周長為56米。

  最鹹的樹 中國黑龍江生長著一種木鹽樹,含鹽量竟與普通食用鹽相差無幾。

  最甜的樹 北美洲的槭樹,含糖量可達85%。

  最硬的木 北韓和中國東北的鐵樺樹,比普通鋼板還要硬1倍,現代步槍即使在短射程內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樹 北美洲的魔樹,晚上在樹下可以看清楚小5號楷書大小的字。

  最毒的樹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見血封喉樹,其樹汁潔白,卻奇毒無比,見血就要命。唯有紅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樹 中國南海的海松樹和南非洲的水瓶樹,一旦發生火災,最多葉子被燒掉,來年照樣發新葉,正常開花結果。

  最珍貴的樹 水杉和銀杏。世界上唯有中國的四川、湖北、湖南和廣西等地才有。它們被譽為“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植物熊貓”。

  最具貴族氣派的樹 首推檀香樹。有位生物學家曾幽默說:檀香樹是貴族中的貴族,是非常漂亮、美麗的樹,絕不“寄生作伴”,更不輕率接香,因此常與洋金鳳和紫珠搞得火火熱熱。

  生長最慢的樹 前蘇聯喀拉裏的爾威茲加樹,以及北極林帶的希特卡雲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釐米,直徑2.5釐米。

  生長最快的樹 馬來西亞利沙巴的一種佚名樹,一年就可以長9.2米。

  樹冠最大的樹 孟加拉的一棵大榕樹,樹冠覆蓋的面積達到1公頃,相當於半個足球場,能容納7000人左右。

  最大的茶樹 中國雲南動海的一棵茶樹,高32米,主幹粗2.98米,葉最長達14釐米,寬6釐米,樹齡約1700年。

  最老最大的栗樹 捷克的一棵栗樹,主幹周長700釐米,樹齡已有500多年。

  最老的荔枝樹 中國福建莆田縣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樹,主幹周長7.1 米,樹齡已有1200多年。

  最老的橄欖樹 南斯拉伕得裏亞海濱的一棵橄欖樹,樹高達2400多年。

  最大的葡萄樹 英國英格蘭的一棵葡萄樹,樹蔭覆蓋面積達460多平方米。枝條最長的 達到90多米。

  品種最多的梨樹 中國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雜交梨樹,能結出24種不同形狀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萊陽梨、孔德利梨等品種。
2006-11-25 11:19 pm
水杉,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2.5米。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樹皮灰色或灰褐色,淺裂成狹長條脫落,內皮淡紫褐色;大枝近輪生,小枝對生,下垂,一年生枝淡褐色,二、三年生枝灰褐色,枝的表皮層常成片狀剝落,側生短枝長4—10厘米,冬季與葉俱落。葉扁平條形,長l一2厘米,寬1.5—2毫米,淡綠色,表面中脈凹,背面隆起,每邊4—8條氣孔線, 交互對生成兩列,羽狀,冬季與側生無芽的小枝一起脫落。球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雄球花單生於枝頂和側方,排成總狀或圓錐狀花序狀,有很短的柄,雄蕊20,交互對生,各有3個花藥;雌球花單生於去年生枝頂或近枝頂,有短柄,珠鱗22—28,交互對生。球果下垂,近四棱圓球形或短圓柱形,有長柄,長1.8—2.5厘米,熟時深褐色;種鱗木質,盾形,鱗頂扁菱形, 中央有一條橫槽,宿存,交互對生,通常為22至28個;中部種鱗各有種子5—9。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子葉2,出土。花期2月下旬,果實11月成熟。



發現經過及分佈

已經發現的化石表明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及新生代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同屬於水杉屬的其他種類已經全部滅絕。而中國川、鄂、湘邊境地帶因地形走向複雜,受冰川影響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為曠世的奇珍。





發現經過
1939年,時為日本都大學講師的三木茂博士(1901-1974)發現了一種和紅杉(Sequoia)相近而又不盡一樣的植物化石,1941發表的時候命名為Metasequoia,Meta為變化、改變之意,以示和紅杉姊妹關係。1943年,農林部中央林業實驗所技工王戰(1911-2000)由戰時的陪都重慶赴湖北當時的省會恩施接洽有關去神農架考察事宜;路過四川省萬縣(即今重慶所轄的萬州)時從萬縣高農校楊龍興(1913-1999)處得知磨刀溪(現稱謀道,隸屬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樹」存在;於是王戰等改變原計划水路而走陸路赴恩施,第三天到達磨刀溪並找到此樹,並於7月21日正式採得標本。回到重慶後,王戰認為是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並存放於標本室。1945年中央大學森林學系鄭萬鈞教授見到標本後認為不是水松,而是新類群,後與中央林業實驗所所長韓安(韓竹坪,1886-1961)暫定名為Chieniodendron sinense。後鄭萬鈞從中央大學干鐸教授(1903-1961)處得知,干鐸曾於1941年見過水杉,並採過標本,但未能保存鑒定。1946年4月、5月間,在北平的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胡先驌教授(1894-1968)在助手傅書遐的協助下將鄭萬鈞寄來的水杉標本鑒定為三木茂發表的化石Metasequoia。5月,胡先驌將有關現代水杉發現的文章已經寄給《中國地質學會志》,後於當年12月發表。這是「活化石」水杉發現的首篇報導。原認為早已滅絕只存在於化石之中的水杉(Metasequoia),在中國被發現存在現存種的消息傳出以後,各國植物學者和古植物學者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古生物系主任Dr. Ralph Works Chaney(1890-1971)於1948年專程來華實地考察水杉。後,水杉發現的經過經各種媒體廣泛報導進而為世人所知,被視為植物學的重大發現。

分佈
天然分佈於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龍山三縣的局部地區,垂直分佈一般為海拔800-1500米; 後經引進到到世界各地予以栽培

用途


水杉生長迅速,是郊區、風景區綠化的重要樹種
材質淡紅褐色,輕軟,美觀,但不耐水濕,可供建築、板料及室內裝飾


樹冠呈圓錐形,姿態優美,枝葉繁茂,葉色秀麗,秋葉轉棕褐色,亦常作庭園觀賞樹












水杉,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2.5米。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樹皮灰色或灰褐色,淺裂成狹長條脫落,內皮淡紫褐色;大枝近輪生,小枝對生,下垂,一年生枝淡褐色,二、三年生枝灰褐色,枝的表皮層常成片狀剝落,側生短枝長4—10厘米,冬季與葉俱落。葉扁平條形,長l一2厘米,寬1.5—2毫米,淡綠色,表面中脈凹,背面隆起,每邊4—8條氣孔線, 交互對生成兩列,羽狀,冬季與側生無芽的小枝一起脫落。球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雄球花單生於枝頂和側方,排成總狀或圓錐狀花序狀,有很短的柄,雄蕊20,交互對生,各有3個花藥;雌球花單生於去年生枝頂或近枝頂,有短柄,珠鱗22—28,交互對生。球果下垂,近四棱圓球形或短圓柱形,有長柄,長1.8—2.5厘米,熟時深褐色;種鱗木質,盾形,鱗頂扁菱形, 中央有一條橫槽,宿存,交互對生,通常為22至28個;中部種鱗各有種子5—9。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子葉2,出土。花期2月下旬,果實11月成熟。



發現經過及分佈



已經發現的化石表明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及新生代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同屬於水杉屬的其他種類已經全部滅絕。而中國川、鄂、湘邊境地帶因地形走向複雜,受冰川影響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為曠世的奇珍。

發現經過



1939年,時為日本都大學講師的三木茂博士(1901-1974)發現了一種和紅杉(Sequoia)相近而又不盡一樣的植物化石,1941發表的時候命名為Metasequoia,Meta為變化、改變之意,以示和紅杉姊妹關係。1943年,農林部中央林業實驗所技工王戰(1911-2000)由戰時的陪都重慶赴湖北當時的省會恩施接洽有關去神農架考察事宜;路過四川省萬縣(即今重慶所轄的萬州)時從萬縣高農校楊龍興(1913-1999)處得知磨刀溪(現稱謀道,隸屬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樹」存在;於是王戰等改變原計划水路而走陸路赴恩施,第三天到達磨刀溪並找到此樹,並於7月21日正式採得標本。回到重慶後,王戰認為是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並存放於標本室。1945年中央大學森林學系鄭萬鈞教授見到標本後認為不是水松,而是新類群,後與中央林業實驗所所長韓安(韓竹坪,1886-1961)暫定名為Chieniodendron sinense。後鄭萬鈞從中央大學干鐸教授(1903-1961)處得知,干鐸曾於1941年見過水杉,並採過標本,但未能保存鑒定。1946年4月、5月間,在北平的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胡先驌教授(1894-1968)在助手傅書遐的協助下將鄭萬鈞寄來的水杉標本鑒定為三木茂發表的化石Metasequoia。5月,胡先驌將有關現代水杉發現的文章已經寄給《中國地質學會志》,後於當年12月發表。這是「活化石」水杉發現的首篇報導。原認為早已滅絕只存在於化石之中的水杉(Metasequoia),在中國被發現存在現存種的消息傳出以後,各國植物學者和古植物學者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古生物系主任Dr. Ralph Works Chaney(1890-1971)於1948年專程來華實地考察水杉。後,水杉發現的經過經各種媒體廣泛報導進而為世人所知,被視為植物學的重大發現。

分佈



天然分佈於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龍山三縣的局部地區,垂直分佈一般為海拔800-1500米; 後經引進到到世界各地予以栽培

用途





水杉生長迅速,是郊區、風景區綠化的重要樹種

材質淡紅褐色,輕軟,美觀,但不耐水濕,可供建築、板料及室內裝飾

樹冠呈圓錐形,姿態優美,枝葉繁茂,葉色秀麗,秋葉轉棕褐色,亦常作庭園觀賞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b/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2.jpg/90px-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2.jpg


樹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3/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1.jpg/90px-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1.jpg


樹幹和枝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2/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01.jpg/90px-Metasequoia_glyptostroboides01.jpg


樹枝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b/ba/IMG_0861.jpg/120px-IMG_0861.jpg


1949年種植於Sarah P. Duke Gardens,Duke University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b/bd/Sping29.jpg/120px-Sping29.jpg


樹幹,和根(Sarah P. Duke Gardens,Duke University)

銀杏(Ginkgo biloba),又名白果,人稱孑遺植物,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絕種。

歷史

和它相親的植物在兩億七千年前就已經生成,屬於銀杏門。在大約一億多年前,銀杏類廣泛分佈於地球上。而現在的銀杏是這類植物中生存至今的唯一成員。因此,有人將銀杏稱為「活化石」和「孑遺植物」。中國人種銀杏歷史悠久,有些寺廟里的樹已經有1,500年了。因為佛教認為銀杏是聖樹,所以僧侶們在廟裡的栽種,而且養護上千年。歐洲人在1691年第一次見到銀杏種在一個日本佛廟花園。因為銀杏在儒學和佛教都很有名,日本和朝鮮也有很多人種植銀杏。1712年,一個德國醫生把它引種到歐洲。雖然銀杏到處都有,直到近代才在中國西部兩個小地區發現野生銀杏。銀杏樹也很長命。據說有些樹已經2,500多年了。樹可以長到很高大,貴州李家灣有一棵40米高,在甘肅還有一棵60米高。郯城縣新村鄉有一棵銀杏樹,據說有3000年歷史,公樹,在當地號稱為「老神樹」。 
2006-11-25 10:01 pm
金錢樹.....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9: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5000051KK022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