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臟的

2006-11-25 9:38 pm
請解釋心臟的運作原理~同埋血流方向

回答 (2)

2006-11-25 11:48 pm
✔ 最佳答案
心臟內分為2邊,左邊上半是左心房,下半左心室,右邊上半是右心房,下半是右心室。

來自身體各部份的缺氧血會從右心房的兩條大靜脈(上下腔大靜脈)流入,再流過三尖瓣

往下面的右心室,右心室的心肌收縮把缺氧血泵去肺動脈進行氣體交換(把缺氧血變為含氧

血),後經肺靜脈進入左心房再經過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右心室較厚的心肌會收縮把含氧

血泵去身體各部份。
參考: me
2006-11-25 10:03 pm
心臟簡介
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是循環系統一個重要的器官。人的心臟約為一個拳頭大小,約為14cm×10cm ,重約350克。心臟內的空腔稱為心房、心室,心房接納來自靜脈的回心血,心室則將離心血打入動脈。哺乳類和鳥類動物有二心房、二心室;爬蟲類動物也有二心房、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兩棲類動物有二心房、一心室;魚類則只有一心房、一心室。

概述
在學理方面,心臟(拉丁文-解剖學詞:Cor,希臘語-病理學:Kardia)則是一個位於脊椎動物胸部的中空肌性纖維性器官,外披心包,是循環系統的動力部分。心臟具有自律心肌細胞,它們通過起搏電流產生節律性的動作電位,帶動工作心肌細胞進行有規律的收縮,將血液送往全身組織。心臟另有內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肽類激素可起到調節血壓和尿量,調節人體內水準衡的作用。而其功能會受到自身機制,神經系統和激素精細的共同調節。第一個真正的心臟可能出現在5億2千萬年前寒武紀第一批脊椎動物中(如耳材村海口魚)。心臟的心房心室劃分和運作機制與該動物的體形和具體生存習性(即生態學上所說的生態位)相適應。心臟的正常運作對生命至關重要,所以不難理解它也是動物胚胎期最早出現的器官之一。

心臟的發生
1.心臟的進化
無脊椎動物中,如昆蟲(Insecta),其循環系統是開放式的,血液會流進體腔中(見血淋巴)。而有著封閉式循環系統(體液,包括血液和淋巴會經閉合的管道-血管和淋巴管流經全身,而不是流入體腔中直接與身體器官接觸)的頭足動物和環節動物,如蚯蚓也沒有真正的心臟。它有的是五個動脈弓,起著和心臟相似的作用。

脊椎動物的身體器官的分化和發育都受到心臟的制約。心臟是胚胎發育中首先形成的器官之一,雞的心臟在受精後30小時就開始跳動,而當時其軀體還不足以容納心臟。人的心臟在受精後4周即行使其功能,當時其胚胎只有5毫米。

橫切動物胚胎作動態觀察,可見中胚葉外側板的內臟葉,在咽後方,腸的復側部分對稱增厚(某些動物成體的心臟就是位於此,但哺乳類動物的心臟會經歷一系列複雜的體位變化,被轉移到胸腔)。這對中胚層摺疊相對向中線靠攏,融合併形成一中空的長管。這根管兩端附著於兩旁的組織。但除此之外卻是可動的。可動的部分在體腔中生長,並形成4個腔隙,並相繼開始收縮,最終構成心臟。一旦心臟雛形形成,它就會被兩層膜所包繞:內膜(Endocard)和外膜(Epimyocard)。內膜後來會成為心內膜,外膜最終發展成為心肌層(Myocard)和心外膜(Epicard)。原始心臟的結構,可以從胚胎期心臟的結構從了解。這是一根管道上有四個腔隙,並會相繼收縮。含氧量低的血液由此而被送進動脈中,這種心臟泵出的血流只有一股。圓口綱和魚類,如文昌魚心臟就是這種原始樣式,但它已經可以與血管區分開來。心臟的過渡類型則為總鰭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打出混合血的心臟。這種過渡心臟可能發生於4億年前。它們的心房心室有開始分開的跡象。這與這些動物已開始用肺呼吸有重要聯繫。(這可從同為爬行動物,但是無肺蠑螈身上看出,無肺蠑螈的房間隔退化。同樣,對肺呼吸依賴性不強的有尾目,其雙循環泵功能也有所減弱。)未完全分隔的心臟卻能根據動物的需要改變其缺氧血含氧血的大概流向。血液能夠被導向到如皮膚,鰓等呼吸部位。這對鱷魚,龜這些有時不用肺呼吸的動物有非常大的好處。關於這些動物的心臟構造,請見下面心臟的解剖。

到了無尾目,動脈圓錐開始被螺旋型的摺疊部分分開。鳥類和哺乳類的則是兩分的。這是真正的雙循環泵。進入肺循環的血液動能較低,以保護脆弱的肺組織。進入體循環的血液,行程長,分支多,阻力大,需要的動力較肺循環的多。但是爬行動物的動脈圓錐則是三分的。這一不同對要解釋前兩者如何從一些已知的爬行類動物中分離進化過程,構成了一定困難。有人認為,這可能是進化過程中,鳥類哺乳類動脈圓錐的發生放棄了最後一部劃分,只成為了兩分心室。

藍鯨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有半噸重。

2.心臟的發育
要了解心臟的進化過程,最好觀察哺乳類動物心臟的發育過程。心臟的發育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完全的)再現了其本身的進化過程。

以下詳述人的心臟發育過程。因為出於醫學方面的需要,這一過程研究觀察得比較透徹。

在人的胚胎期,心臟發生於胚盤頭端,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層,即所謂的生心區。其前方為原始橫膈。心臟首先形成其外形,然後進行內部分隔。

3.原始心臟的形成
受精後第18到19天,生心區的中胚層中出現圍心腔和一對生心板兩個結構。生心板里有中空結構心管。後來心管與周圍的間充質陷入到圍心腔中。間充質形成的心肌外套層,將來會發展為心外膜和心肌膜。而內皮和心肌外套層之間的結締組織,即心膠質,將來則發展為心內膜的內皮下層。

4.外形形成
心管的頭端與動脈相連,尾端與靜脈相連。然後心管形成三個膨大:心球,心室和心房。後來在心房的末端會在形成一個叫靜脈竇的膨大。心球和心室因生長速度快於心包腔的擴展速度,兩者會形成一U型的球室袢的結構。後來受到食管,心球的壓制,向左右兩方向擴展。心房擴大,房室之間形成房室管。心球的尾段融入心室,成為原始右心室。原來的心室成為原始左心室。兩者之間由室間溝分隔。

5.內部分隔
第5周初,心臟外形基本建立。然後開始內部分隔。這些分隔是同時進行的。

房室管的心內膜組織增生,形成一對心膜墊。它們彼此融合,將房室管分隔為左右房室孔。房室孔內的間充質之後會形成兩尖瓣和三尖瓣。

而心房的分隔則發生在第4周末。心房頂部背側壁出現第一房間隔,在第一房間隔向心內膜墊方向生長並最終與後者融合之前,會出現兩個孔,分別為:第一房間孔和第二房間孔。第一房間孔閉合。第二房間孔在一段時間內仍作為左右心房溝通的管道存在。後來它為厚的第二房間隔所遮閉。第二房間隔的前後緣會在與心內膜墊接觸時,下方留下一個卵圓孔。直至出生後,第一第二房間隔因為血流的壓力互相緊貼並最終融合,徹底分開兩心房。

靜脈竇右角後來會被吸收併入右心房,成為永久性右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右心房則成為右心耳。通過房間隔進入原始左心房的肺靜脈後來分為四條,後來直接開口於左心房。由肺靜脈參與形成的部分成為了永久性左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左心房也成為了左心耳。

心室底壁組織形成的室間隔肌部也向著心內膜墊生長,其方向與房間隔相反。在它完全與心內膜墊融合之前,會在其上緣的地方形成一個室間孔。這個孔後來大部分由心球內部形成的球嵴所閉合,其餘的則是為心內膜墊所閉合。這樣就形成了室間隔膜部。

而動脈干與心球的內膜組織增生,上段被稱為動脈干嵴,下段則成為球嵴。兩者對生,後來融合,成為主動脈肺動脈隔,它將動脈乾和心球分隔為肺動脈乾和升主動脈。兩者的基部內膜增厚,形成半月瓣

心的生理功能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臟還有內分泌功能)右心房與右心室負責將低含氧的靜脈血送到肺進行氣體交換,左心房與左心室負責將肺部回來的高含氧血經主動脈送到全身。」

1.血液的流入流出
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靜脈的含氧量低的靜脈血。心臟收縮泵出右心室中的血液後舒張,會造成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一樣)負壓,使得右心房的血液通過三尖瓣流入右心室。這些血液在然後在心臟收縮的時候被射到肺動脈,進入肺循環。肺動脈瓣會防止血液倒流。在肺進行過氣體交換後,含氧量高的血液會順著肺靜脈流到左心房。然後經過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內的血液會在心臟收縮時被射到主動脈,進入體循環。

2.心動周期與泵血過程
人們將心臟一次舒張和收縮構成的機械活動周期稱為一個心動周期。因為心室在心臟泵血中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心動周期會被看成是心室的活動周期。

心房和心室在一個心動周期中各有一舒張期和收縮期。心房心室的活動有先後之分,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活動則是同步的。以一個正常的心理周期為0.8秒為例:

一個心動周期以兩心房的收縮開始,這個過程持續0.1秒,接著是0.7秒的舒張。在心房開始舒張不久,心室開始收縮,持續0.3秒。這個收縮期可分為:等容收縮期和射血期,這將會後述。接著心室舒張0.5秒。心室舒張的前4秒,被稱為全心舒張期,因為此時心房也處於舒張期。

心泵功能的儲備
心臟具有因機體需要而增加心輸出量的能力,被稱為心力儲備。心臟的最大心輸出量可達35L,為靜息時的8倍。心力儲備體現在搏出量儲備和心率儲備兩方面。

搏出量儲備是指靜息時心室收縮末期容積與心室作最大射血後心室余血量之差。這可使每搏輸出量增大30到40mL左右。

心律若過快,反而因為充盈不足而導致每搏輸出量減少。健康成人心輸出量因心律增多而加大的心律範圍為每分鐘160到180左右。這比靜息時每分鐘70下增加了近100下。

心臟功能的性別差異
根據利物浦大學一項調查顯示,18到70歲的健康男性的心臟每年會因為缺少鍛煉而損失1/4的泵功能。但女性測試者則無此特徵。原因未明。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5000051KK021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