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的素質?

2006-11-25 11:07 am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的素質,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創造性,這是建設跨世紀的現代化強國的需要。

回答 (2)

2006-11-27 3:58 pm
✔ 最佳答案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
以「人文素養為核心內涵」,比以往的音樂課、美術課更貼近於學生的生
活、取材於生活,所以課程設計應該跳脫以往分科切割式的斷裂組織,而
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的新議題出發,進行課程統整,突顯各種藝術
間的共同精神與美的本質,並發揮藝術教育促進、聯結與整合學習的功
能。同時因為藝術與人文領域每週授課時數明顯減少,因此我們更要重新
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兼重藝術課程本身內在的價值與藝術在教育上
的功能,讓學生能獲得基本的藝術知能學習,又能透過藝術促進全人的教
育,這使得藝術人文領域的課程統整有其必要性。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
文領域包含視覺藝術、音樂和表演藝術。視覺音樂與音樂間的關聯,從古
希臘亞理士多德提出聲音和顏色有其類比的理論開始,直至近代都有許多
藝術家、學者曾提出音樂與視覺感通之相關研究,證明音樂要素與視覺要
素彼此間的關聯性。表演藝術屬於綜合藝術,本來就涵蓋音樂、視覺藝
術、舞蹈、文學等諸多內涵,可朝融合音樂、美術、舞蹈、文學、戲劇
(舞臺藝術)的綜合展演來思考,因此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的統整
有其可行性。因此基本上藝術與人文領域是原有的三大學科的整合課程,並
且還要與其他的學習領域互相融通,形成一個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活的學習,一
個全人式的教育。
2006-12-03 7:39 am
為甚麼沒有自己的意見, 只是複製別人的見解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11: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5000051KK005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