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提及臭豆腐,恐怕不能不提北京王致(一說「志」)和的臭豆腐了。關於王致和發明臭豆腐的傳說,有關北京風物、飲食掌故的各類書籍都有記載,除個別細節有出入外,基本上大同小異。傳說大致是:平日靠打散工的王致和就豆腐吃窩窩頭吃到半截兒時,被一位殺豬僱主叫去幫忙。王致和把吃剩半塊的豆腐用小碗蓋上,匆匆忙忙走了。王致和這一走不要緊,沒想到忙完活兒過了幾天才回來,他一回到家裡聞到屋裡有一股臭味。
王致和準備吃飯時,掀開小碗,發現幾天前吃剩的豆腐長出白毛,臭氣正是這塊發了霉的豆腐散發出來的。他捨不得扔掉便大膽嘗一口,這塊長了白毛的臭豆腐竟是那麼鮮美。他叫鄰居也來嘗嘗,大家讚美不絕。這偶然的發明卻成了王致和的生財之道。康熙皇帝吃了王致和的臭豆腐後,龍顏大悅,隨手大筆一揮,寫了「青方」二字,賜給了王致和,也從此「王致和臭豆腐」名滿天下,成了北京著名的佳餚之一。
從傳說中,看來中國特有,而且又奇臭無比的豆腐發明者應是王致和無疑了。但奇怪的是,南方江浙、湖南一帶也產臭豆腐、臭豆腐乾之類的小吃,也有類似王致和發明臭頭腐的傳說,但主角卻是一名窮秀才。南方的臭豆腐是否由北京傳過來的?任誰也說不上。但有一點不容置疑,南北臭豆腐「臭味相投」,吃法卻不盡相同。王致和的臭豆腐是腐乳型的,是當菜餚來吃,抹饅頭或窩窩頭就著吃;而南方一帶的臭豆腐則是豆渣型的,頗有嚼頭,一般炸來當小吃。湖南一帶的臭豆腐乾更另有一番風味,摻了不少辣椒醬,這可能為了迎合湖南人嗜辣的習慣。安徽徽州也有臭豆腐,人們稱之為「大呆臭」,與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紹興「臭千張」成鼎足三分之勢。凡遊過黃山的遊客都會遇到不少出售「大呆臭」的小攤販。
香港的臭豆腐相信是由上海傳來的,事實上二三十年前賣炸臭豆腐的小販以江浙一帶的人士為主。六年前我與妻到台北一遊。我們到故宮參觀時,就聞到炸臭豆腐的香味。妻素來好此味,我花了近新台幣一百元,買了三份,除臭豆腐的樣子跟在香港的賣相一樣外,比香港還多了點甜酸泡菜。
我原先對臭豆腐也有抗拒感,只要早晨在單位食堂有人吃臭豆腐作早點,我一定躲得遠遠的。後來大膽嘗了一口,感到臭豆腐不但不臭,反而味美,香得很。這實在是應了「文革」時期對「臭老九」的形容:又香又臭。我認為,臭豆腐也算是健康食品,它可助消化,從而調理腸胃,其效果跟喝西方的酸奶一樣。如果說豆漿是中國人的牛奶,那麼臭豆腐則是中國的乳酪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