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千金、一諾千金和一擲千金有甚麼分別?

2006-11-25 6:56 am
一飯千金、一諾千金和一擲千金有甚麼分別?

回答 (5)

2006-11-25 9:10 am
✔ 最佳答案
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是說受人點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

出處:
韓信少年時父母雙亡,生活很艱難。

他和下鄉縣的南昌亭長相熟,到他家住了幾個月。亭長的妻子厭煩起來,連著幾天起大早,做好飯後,就直接與亭長在床上吃完。等韓信起來,鍋裡啥也沒了。韓信只好離開亭長家。

他有時到淮陰城下的河邊釣魚,釣到了就換幾文錢,釣不著就只有餓肚子。河邊有一個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憐他,常將自己的飯分給韓信吃。

淮陰城裡有一幫無賴經常欺負他。有一次,一個無賴當街攔住韓信,說:“你這麼大個子,還挎著劍,好像很厲害。你敢不敢殺我?要是不敢,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就從他胯下鑽過去了。

後來韓信被漢高祖拜為大將,涉西河,虜魏王,下井陘,定齊趙,最後垓下十面埋伏,滅了項羽,被封為楚王。

韓信派人去淮陰找來那位好心的大娘、南昌亭長和那個無賴。韓信對老大娘謝了又謝,送給她一千金。南昌亭長見了韓信羞愧得不敢抬頭,韓信說:“你行好沒有行到底啊!”便送給他一百錢打發他走了。那個無賴見了韓信直哆嗦,請求饒命。韓信笑著說:“我看你膽子挺大,就在我這兒做個小頭目吧!”那人見韓信如此寬宏大量,又羞愧又感謝。

一諾千金
成語“一諾千金”就是說人家很重視自己的諾言,凡事說得出就做得到為“一諾千金”,用來比喻說話算數,言而有信。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為人很守信用,個性忠厚直爽,又樂於助人。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大困難,他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設法辦到,因此受到大家的稱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他常常率兵和劉邦的軍隊作戰,曾經把劉邦的軍隊打敗了好幾次。因此,劉邦非常痛恨他,視他為眼中釘。

劉邦做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以後,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懸賞捉拿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去請劉邦的老朋友汝陰侯夏侯嬰說情,夏侯嬰力勸劉邦不要記著過去的仇恨,應該重用季布這個人才,以服天下的民心。結果劉邦從善如流,赦免了季布,並且封他做了大官。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拜見季布。

季布見到曹邱生,知道他只是來巴結自己而已,就表現出一副非常厭煩的樣子。但曹邱生卻彎腰鞠躬,很有禮貌的說:“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你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名聲呢?還不是我們同鄉到處幫您宣揚,而您{在卻這麼瞧不起我,這是為甚麼呢?”

季布聽了,覺的很不好意思,便好好的招待他住了一陣。

一擲千金
比喻揮霍錢財無度。

出處
語出唐朝吳象之《少年行》一詩:「承恩借獵小平津,使氣常遊中貴人。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
2016-04-02 10:20 am
這位大大你好

我本身也有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2006-11-26 8:21 pm
飯、諾和擲不同的
【一飯千金】有個故事係以前有個讀書人,佢生活十分貧窮,連三餐都成問題,咁响佢上京途中就有個老婆婆曾經俾過一碗飯佢食,救咗讀書人一命,之後讀書人高中狀元,响佢回鄉途中又經過果位老婆婆既屋企,而果位讀書人為報老婆婆曾經施贈一飯之恩而送老婆婆千兩黃金,依個故事係教人做人唔可以忘本得人恩果千年記
【一諾千金】係話一個人講過既承諾等於千兩黃金,要一定實踐承諾
【一擲千金】原指賭博時一注就投下千金。 後用以形容揮霍無度。
2006-11-25 7:20 am
一飯千金:
有個故事係以前有個讀書人,佢生活十分貧窮,連三餐都成問題,咁响佢上京途中就有個老婆婆曾經俾過一碗飯佢食,救咗讀書人一命,之後讀書人高中狀元,响佢回鄉途中又經過果位老婆婆既屋企,而果位讀書人為報老婆婆曾經施贈一飯之恩而送老婆婆千兩黃金,依個故事係教人做人唔可以忘本得人恩果千年記
一諾千金:
係話一個人講過既承諾等於千兩黃金,要一定實踐承諾
一擲千金:
係解作為完成某些心頭好而不惜耗盡千金,一個字豪
2006-11-25 7:14 am
飯、諾和擲不同的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18: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4000051KK047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