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兵力作戰問題

2006-11-25 2:01 am
宋朝號称中國古代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的最高峰,而且常規軍的数目比以往任何一朝都龎大,但為何每每對陣西夏,契丹,女真和蒙古等經濟落後的少数民族國家,就經常敗北,几乎未有過輝煌般勝利?

回答 (7)

2006-11-25 2:33 am
✔ 最佳答案
靖康以後,宋室南渡,其時金人仍常南侵。南宋初年,國家兵力及財用皆不足,又嘗發生內亂,原應不敵金人之南侵,但南宋郤以偏安一隅之朝廷,反能延祚百年,實在是各種原因對南宋有利所致。高宗能偏安江南的原因,現分述如下。

高宗紹興初年軍隊不足十萬,至紹興三年仍只有兵力二十萬。如要收復中原,則這樣規模的部隊明顯不足,因此,南宋建國後,國家的戰略方針仍是以守土為主,因其並無多餘兵力出兵。南宋兵力遠不及北宋時期,但南宋郤屢出名將,大大阻礙了金人南侵的速度。南宋名將例如岳飛、吳璘、劉錡、韓世忠等,皆曾大敗金兵,亦嘗北伐。著明戰役如黃天蕩之役等也帶給金人莫大的兵力損失。金人屢經失敗之後,便畏於諸將之勇武,不敢南侵,郤設法除去諸將。如是者,金人南侵的計劃便受到阻礙。

南宋初年,戰亂頻仍,戶籍散失,課稅亦成問題。而在南渡之初,百廢待舉,國家開支自然龐大,國家財政亦成為了一危機。然而,南宋兵少因而軍費較北宋少得多,而且在高宗初期以後,人民大致巳安居樂業,國家敗政收入較多。而且,南方土地富裕,自東晉時巳漸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加上農業技術改良及航海術的發達,令宋朝有了豐厚而穩定的收入。

南宋在南方建國,因此有很多南方獨有的優勢。南方有長江天險及江南水道縱橫之助,因而能有效阻止金人的鐵騎。金人主要用騎兵,在大平原上作戰機動性強,攻擊力大;但在南方的丘陵地帶則受河流及山嶽影響,因而未能發揮其戰力。而由於金兵多南侵,而宋兵則在國境內作戰,比較熟悉地形,因而有很大的地利,便於伏擊。

在靖康時,因中原巳太平太久,因而兵將皆無實戰之經驗,而又多源自童貫、蔡京等之門,因而無一是可倚仗的大將。而來了南渡時的諸將,皆是在戰陣中立功而升遷的,因而在亂世中反而訓練出眾多抗金名將。反觀金人,金人的有經驗的將兵,大多巳死,因此人材未如金開國時強盛。

南方和北方的地理不同,令金的優勢盡失。除了阻礙其騎兵的攻勢外,南方氣候的轉變也足以阻礙東北遊牧民族向南方溫濕地區進侵。北方金人習慣寒冷氣候,對南方之溫濕反而不適應。加上江南氣候易令食腐爛,因而更難以南侵。

高宗時期,宋兵的軍器及其戰術亦有很大改善。靖康時,士卒大多黥面,毫無尊嚴,而兵器又是官家大量製作,以致有大量士卒得到不合用的武器及盔甲。士兵又非常貧苦,以致無力自辦兵器。而且,北宋時官庫器甲變得朽鈍,日久失修,有兵器等於沒有,士兵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反觀金兵,全皆民兵,因而軍甲武器全是自備之物,非常合用,又常練習,以至兵力強大。所以,宋兵多敗的原因在於其兵器不及金兵優良。而到了南宋高宗時,各軍自謀生存,因此兵器軍甲日漸改善。自此以後,武器質量不輸給金人,所以勝負之數巳非定數了。

宋軍諸將也用了其新的戰鬥方法。從前北宋將領只在後方指揮,而南宋諸將臨陣對敵,直接指揮部隊。而且,也用了新戰術來攻破金人的戰術。例如兀朮用「子馬」,岳飛則以麻紮刀入陣破之。而且金人亦不再用其部族兵,因此作戰力大減。

其次,就是心理和氣勢的不同。例如兀朮南侵之初,積數勝之威,先聲奪人,令宋卒不敢與之為敵,望風而逃。及後,宋軍諸將在積敗之後,漸漸神志甦醒、勇氣復生。自此以後,宋軍抗戰之時也能對抗數倍於己之敵,不再像以前般望風奔潰。如此一來,金兵南侵時巳非以往般輕鬆,而必須與宋軍全力一戰,因而大大減慢了其南侵之速度。

宋室南渡以來,諸將擅兵於外,稍自攬權,因而財力漸充,兵勢自壯。而諸將用其管理下的軍隊來對抗金人,財力方面自然比較容易應付,而且亦比朝廷方面的軍隊有力得多。

金人想要以漢制漢,故先後擁立了張邦昌及劉豫。然二人皆非有能之輩,不但南侵不成,更常被宋兵所阻,未能發揮其作用。而在其時,金人在北方巳佔領了大量土地。极需時間來消化,故對消滅南宋的興趣大減。

此外,高宗及秦檜之主和亦促成了南宋的偏安。高宗非一有為之君主,而高宗亦畏於金人威勢,擔心自己皇位不保,因而想向金求和。在建炎二年起,高宗巳不斷向金乞和,金更因此在建炎七年廢劉豫而直接與高宗言和。其後,在秦檜的協助下,高宗不斷向金求和,以求保其帝位及其江山。紹興十一年之和議,令岳飛死掉,但亦令金人不再南侵、因金人本身亦巳現無力之形勢。

總括來說,高宗能偏安江左,主要是諸將為宋製造了有利的條件,而高宗亦刻意求和,因此金人亦願意求和,因此高宗才能偏安江左。
2006-12-11 8:16 pm
北宋時習五代十國時期的遺風,尚野戰,偏向高風險的戰爭,其軍隊士兵絕不是貪生怕死,將軍亦絕不是及「只在後勤指揮」,反而就是一國之君亦身先士卒。五代中國的君主大都是軍人,宋太祖也是職業軍人出身,以五代中國的風氣來說,將軍除精於戰略及戰術、行軍打仗外,更需要高強武藝,才能服眾,宋太祖後世稱為藝祖,相傳創下太祖長拳、太祖棍及發明三節棍,宋太宗仍文人出身,兩次北伐熟是親自上陣,真宋就是怕遼人,亦需要親自上陣。
2006-11-25 10:30 pm
宋初為避免五代時武人專政的局面而大力壓抑武將, 甚至刻意削弱地方厢軍的戰鬥力. 故厢軍多而不堪用. 禁軍雖強而人數少
宋朝經常以文人將兵大大削弱武將的自主性
宋朝盡失燕云, 河湟等民風驍悍又多產良馬之地, 騎兵戰力奇差
宋國皇帝根本沒有對抗入侵的決心, 想當年大漢天子無不以一雪白登之恥為己任, 終於武帝時橫掃漠北. 反觀宋高宗三次伐遼失敗便不敢再戰, 真宗在澶淵一戰未分勝負時便急著議和了
另外宋朝所面對的遼, 夏等國已懂得重用漢人并開始吞併地池. 遠非匈奴, 突厥等搶完就跑無心經營中原的部族可比了
南宋初年名將輩出全因亡國边緣不得不解除對武將的束縛, 可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多"的道理.
只可惜偏安之勢一成又大力壓制武將了

2006-11-25 15:41:30 補充:
上有誤, 應為宋太宗三次伐遼
2006-11-25 4:56 am
宋朝的岳飛在的時候,宋軍的確很強,但他死後,宋軍疏於訓練,
人力是比以往多,但戰鬥力就不比西夏,契丹,女真和蒙古等高
,所以天天敗北
2006-11-25 4:14 am
士兵沒有西夏,契丹,女真和蒙古哪麼勇猛
2006-11-25 4:09 am
對於北宋,小弟之前做過功課,所以可以一答。
北宋對於西夏,十戰有六七勝。
北宋對於大理,十戰有八九勝。
北宋對於遼,只打過幾場也有勝杖。
可解在歷史上,把北宋視為武功弱朝。
錢作怪,錢可以解決問題的話,為甚麼要用武力解決呢﹖

至於南宋,在建國之初,曾有有名大將鎮守,已嚇窒外族。
大將死後,金要培養國力,而南宋又有錢,一拍即合是也。
2006-11-25 2:11 am
在有岳飛的時候,宋軍的確很強,但他死後,宋軍疏於訓練,
人力是比以往多,但戰鬥力就不比西夏,契丹,女真和蒙古等高
,所以經常敗北


收錄日期: 2021-04-16 13:13: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4000051KK026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