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呀 希望答案可以長細一點 唔該哂~

2006-11-24 9:55 pm
我想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歷史,建築特色,及其用途,用途的轉變及與香港歷史發展的關係
不少於500字 唔該大家

回答 (2)

2006-11-24 10:20 pm
✔ 最佳答案
簡史

基督教青年會源於英國倫敦,由一位英國基督徒青年佐治衛良(GEORGE WILLIAMS)於公元一八四四年創立。而其目的是為當時處於工作壓力、勞累及染上惡習之工人提供信仰的教導,培養高尚的道德生活。

而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乃於一九○一年創辦,秉承「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致力培育青少年建立健全的品格及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獲得德、智、體、群四育之均衡發展,發揮他們的潛能及領袖才能,增進青年人的公民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服務社群。

本會初期租用了德輔道中廿七號作為集會場地,開展查經班、英語班、演講會、體育活動及閱覽室等程序。

青年會非常看重教育工作,先開辦「漢文日館」,乃今青年會中學的先河。

為擴大服務及自置會所的志願,一九一○年舉行首次徵求會友運動,徵得會友一千三百人,會務從而發展迅速。一九一三年在上環必列者士街皇仁書院附近建築學生宿舍,五年後在其對面建成本港首間有室內運動場、泳池、餐廳及宿舍之青年會中央會所。

一九二九年建成九龍支會,使本會事工得以推展至九龍區。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抗戰開始,本會適時推行救國運動及戰時服務。舉辦國難禮拜,組織難民救濟會,徵集傷兵及戰士慰勞袋運動,組織隨軍服務團,宣傳抗戰精神等,直至香港全面淪陷,服務始告中輟。

一九四五年八月戰事結束。本會從事各項經戰亂破壞後的重新建設,並迅速推行平民教育、歸僑服務、青年歸主運動、兒童幸福運動、健康營等。

一九五二年及五七年教育館及學生公社分別落成。一九五六年創辦李鄭屋及石硤尾天台中心,為該區大火被徙置的災民服務,免致貧苦失學兒童流蕩街頭,沾染惡習,並獲社會福利署及青年會世界協會撥款贊助,成為當時備受稱道之「天台服務」。稍後於一九五八年及一九五九年設立黃大仙天台中心及老虎岩天台中心,所提供的服務有:兒童識字班、兒童書攤及康樂活動,並組有兒童會,在五九年還開辦職業輔導中心,提供專業訓練課程。

一九六○年為本會六十周年,籌劃四大建設,在一九六○年購置市區會所,一九六一年完成中學校舍建築,而樓高廿層之窩打老道會所大廈則於一九六六年落成,成為本會之總部,其中包括國際賓館、各項程序中心及體育館等。

一九六○年本會還開辦了黃大仙社區服務會所,成為首個與社會福利署合作的志願團體。

隨著六七年暴動事件,香港政府有感社區服務之重要,於是與本會合作無間,而秀茂坪會所、慈雲山會所及柴灣會所於七十年代相繼投入服務。此外,又推展油地公共運動場康樂輔導計劃、流動體育車巡迴服務、實驗性青少年輔導計劃,此亦即是外展社會工作之前身。學校社會工作於八○年初投入服務,同年成立筲箕灣/柴灣外展隊和上環外展隊。

踏入七十年代,服務方面,除有試驗階段的新區服務外,本會亦從事難民服務,計有銀禧難民營及亞皆老街第四難民營。教育方面,青年會與加拿大溫哥華青年會合辦一大學預科課程,增加青年人升學海外的機會。營務方面,遠始於二十年代所舉辦營務活動,於一九五七年首次開設營區—將軍澳青年營,一九七○年本會接收了基督教兒童福利會之烏溪沙兒童新村,後更開辦了黃宜洲青年營,大大擴展了青少年戶外活動。

本會八十周年,進行三大建設,首於筲箕灣自置會所—黃傳經中心,耗資逾千萬元樓高六層之新界會所及耗資超過七千萬元之香港會所及灣景國際賓館分別於一九八二年及八五年啟用。而面對新興市鎮之新界區,本會分別於八二及八五年開設屯門會所及麗瑤會所。

新界會所第二期建築計劃包括室內泳池及林護堂於八七年完成投入服務。藍田會所於一九八六年十月增設圖書服務。八七、八八、八九年為新觀塘會所、新荃灣會所及秀茂坪會所進行裝修及添置設備。

一九八七年成立基督教事工部,負責推動、支援本會各工區會所、學校之宗教活動和聯繫地區教會,合力推展聖工。

為配合社區發展,黃大仙、橫頭磡及樂富三個天台服務中心於一九八八年結束服務,而增設廣福會所、竹園會所及顯徑會所以作接替。同年,上環外展隊之工作人手,轉移至沙田區工作,成立沙田外展隊。香港東區之康怡會所亦於一九八八年七月提供服務。

一九八九年本會接辦聯青聾人中心,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及九月底,天平老人中心及宿舍分別投入服務。

一九九○年青年會書院遷往馬鞍山,以配合新市鎮服務。而港島柴灣之青少年中心亦遷往小西灣,葵青區外展隊於同年開展服務。

黃大仙會所於九○年三月遷往鑽石山繼續服務,改名為鑽石山會所。

本會九十周年,進行五大事工。烏溪沙青年新村於九一年通過重建,工程現正進行中。同年開設「百年樹人」基金,資助有志修讀神學之青年,獻身服務香港,廣傳福音。九二年致力發展中國事工,與國內青年會及其他機構合辦一些青年交流及服務計劃,此為國際事工組之前身。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宿舍於九五年正式成立,為弱智人士及弱能人士提供職業輔導及住宿服務,專業書院於同年得教育署批准註冊成立,使本會教育事業跨進一新紀元。九六年,九龍會所擴建完成,現為一座廿五層高之新型會所大廈,會所內設有總辦事處、青少年部、專業書院、國際賓館、康樂體育事工部及其他行政部門,進一步推廣社區及青少年事業。

九一年本會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組成「基督教青年會協會環保行動委員會」,出版「青草苗」引起青年人對環保之關注。

九二年葵/青外展隊開幕,同年五月柴灣會所投入服務。九三年必列者士街會所進行維修,七月為「活得燦爛.邁向二千」開幕禮,後分別舉辦中港青年服務工作交流往西安服務及挑戰海陸空大行動。十二月首辦「聖誕齊歡樂,共享生命力」活動,為宣揚基督愛心與關懷。

九四年四月「情牽一線」熱線輔導服務正式開始,十月於小西灣成立首隊綜合服務隊。

九五年舉辦「青年關懷愛滋行動雙週」,六月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宿舍開始投入服務。

九六年本會聯青聾人中心搬遷新址舉行開幕禮,四月輔導組正式投入服務,提供面談及熱線輔導等。八月本會開辦之旺角老人中心,亦已啟用。

經歷百周年的青年會,會所數目已由一所的租用場地發展至四十間不同類型的服務單位及會所。會友人數由一千三百人增至近五萬人。我們深信這豐碩的成果,絕非人能作甚麼,乃是神在我們當中不住的保守與祝福,願榮耀歸與我們的神。
2006-11-24 10:01 pm
有個網頁,自己看.
http://www.ymcahk.org.hk/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31: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4000051KK015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