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2006-11-24 5:22 am
談鴉片戰爭的爆發及經過.

回答 (4)

2006-11-24 6:23 pm
✔ 最佳答案
鴉片戰爭
英國對中國總共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第二次是同法國一起發動的。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4%89%E7%89%87%E6%88%B0%E7%88%AD&variant=zh-hk

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1842年(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結束。鴉片戰爭一般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背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國清朝政府決定閉關,將對外貿易限制於廣州一地,指定十三行來管理貿易,西方人尤其英國希望進一步開放貿易,屢次派使交涉不得開放,埋下兩國衝突的遠因。

自19世紀初葉開始,為了平衡進口中國茶葉等貨物帶來的貿易逆差,英國等國商人大量向中國走私主要產自其殖民地的毒品鴉片。清雍正帝早於1729年便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朝政府官吏,勾結中國走私販子裡應外合,在廣州對出的零丁洋利用特製快艇進行鴉片武裝走私。這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且鴉片大量輸入使得中英之間的貿易由中國的出超變為英國的出超,導致中國境內的白銀大量外流,出現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使得朝野上下,禁鴉片的呼聲日趨高漲。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頒佈禁煙命,並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戰爭經過
1840年,英軍到達廣州海面,但被林則徐擊退,之後轉而攻擊廈門,亦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擊敗,不過沿海各省除林則徐和鄧廷楨外,均未事先備戰,因此英軍接着北犯浙江,順利攻陷定海。道光帝免去了林則徐的職務,派琦善同英國談判,簽訂《穿鼻草約》,但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引起道光帝不滿,道光帝於是派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指揮作戰,英軍隨即進攻廣州,以死9人代價擊敗2萬中國軍隊,奕山掛白旗向英軍投降,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8月27日,英軍再次侵入浙江,1842年攻至南京,3月10日中國軍隊反攻失敗後被迫再次和英國談判。

戰爭結果
在英軍的脅迫下,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訂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對中國的影響

1.鴉片戰爭中國船隻遭到英國炸毀國際關係的改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之後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後的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部分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鴉片戰爭開啟了之後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2.社會問題的加劇,清中葉自嘉慶、道光年間以後,中國社會已有種種嚴重問題,包括土地兼併、人口過剩、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亂之後數十年的太平,使得當時的社會問題隱而不現,鴉片戰爭雖然直接影響的地區不多,但對於清朝的權威有所打擊,許多社會上的問題逐漸浮現,造成較多的民變發生,間接促成了太平天國的興起。
3.對知識界的影響:從歷史的宏觀看來,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尤其是軍事上)的巨大差距,但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但絕大多數的士大夫,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此外,由於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稱作買辦),反而較一般知識分子更先開始接觸學習西方事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C%AC%E4%B8%80%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variant=zh-hk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名英法聯軍之役或亞羅號戰爭,是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與清朝之間的戰爭。

公元1860年,法國借亞羅號事件與英國合派聯軍侵入北京,最後在俄羅斯公使的調停下,雙方簽訂《北京條約》:除了開放更多港口以外,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及承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權益。而聯軍在戰爭期間,也搶奪燒毀了清朝皇室花園圓明園,造成大量中國文物的損毀與流失。

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廣州1851年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後,列強各國認為這是加強從中國獲取利益的大好時機,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要求,俄國也會同響應。但四國的修約要求,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於是英、法兩國分別以1856年亞羅號事件和馬賴神父事件為理由,發動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持續了四年多(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最後戰爭以中國戰敗,聯軍攻入北京、清皇室西狩逃難而告終。戰爭中,英法聯軍除了對抗中國軍方的正規軍事行動,也做出了不少非正規的掠奪行為。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在北京洗劫和燒毀了融匯中外建築藝術精華的皇室園林——圓明園。

俄國干預
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以武力強迫清廷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兩國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由,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條約簽訂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台,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

公使進駐北京
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
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
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中國賠償英國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白銀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聯軍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續增的條款包括:

1.開天津為商埠
2.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3.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
4.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5.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了外國的資源來幫助鎮壓內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C%AC%E4%BA%8C%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variant=zh-hk

煩請細閱!!**
2006-11-24 5:48 pm
十 八 世 紀 末 , 英 國 把 鴉 片 賣 給 中 國 , 用 來 賺 取 白 銀 。 大 量 鴉 片 的 輸 入 , 令 很 多 人
因 為 吸 食 鴉 片 而 健 康 受 到 損 害 。 許 多 人 吸 食 鴉 片 後 不 務 正 業 , 不 擇 手 段 , 弄 錢 買

鴉 片 , 敗 壞 社 會 風 氣 。吸 食 鴉 片 的 開 支 巨 大 , 致 使 中 國 對 外 貿 易 大 大 虧 損 , 對 外

貿 易 的 白 銀 大 量 外 流 ,國 內 民 間 多 用 銅 錢 , 導 致 銀 貴 錢 賤 , 百 姓 生 活 之 苦 可 想 而

知 。 最 後 更 因 清 廷 嚴 禁鴉 片 而 觸 怒 英 人 , 引 致 鴉 片 戰 爭 , 逼 使 中 國 簽 下 第 一 條 不

平 等 條 約 , 向 外 展 示 了清 室 的 無 能 , 為 列 強 侵 凌我 國 打 開 了 大 門 。

十 八世紀末期,英國已操縱了廣州的對外貿易,但當時的滿清政府仍自視為獨一無二的大國,對外商
諸多留難,經常引起爭端,幸好當時兩國的商人仍能互相信任。在貿易初期,中國獲得大量銀元。

但自從一八零零年鴉片貿易開始蓬勃,中國銀元外流情況越來越嚴重,雖然滿清政府曾下令禁止輸

入鴉片,但外商為求謀取暴利,紛紛加入鴉片商販行列。於是滿清政府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

廣州厲行禁煙,林則徐抵達後便派兵封鎖商館,斷絕糧食供應,迫令外商交出所有鴉片。英國商務

監督義律及英商被圍困六週後,被迫鴉片共二萬二百八十三箱。林則除把所繳獲的鴉片,全部到虎

門銷毀。義律其後決定暫停通商,英商撤離廣州到澳門,但由於澳門總督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英

僑逐全部退居香港港內的船舶上。當時英國外務大臣彭瑪斯頓認為事態嚴重,必須解決中英雙方貿

易問題,逐要求滿清政府與英國訂立貿易條約,以平等地位通商,或割讓一小島與英僑使他們能在

國家保護下生活。為使中國就範,英國派出遠征軍到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雙方且戰且談,

直至義律與當時欽差大臣琦善達成協議,並簽訂<<穿鼻草約>>,中國將香港島割讓與英國。英國海

軍於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在水坑口登陸升旗,香港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但雙方政府均不承

認「穿鼻草約」,滿清政府把琦善撤職,而英政府改派砵甸乍爵士替代義律。砵甸乍爵士到港後決

以武力解決問題,一年後他領軍北上直逼南京,中英雙方逐於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簽訂「南京

條約」,戰事平息。但砵甸乍爵士遣背英國撤回割地的要求,在簽訂<<南京條約>>時不單訂立通商

條約,更要求割讓香港島。<<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

割地西方的不平等條約,全文十三條,第三條為:「今大清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

襲主位者,常運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後來,英國又強租新界,與清朝官員一起劃界。

1839年春天 ,道光帝發出諭旨,要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主持查禁鴉片的工作。到了廣州,他和當
地官員鄧廷楨、關天培一起下令捉拿賣鴉片的煙販,迫令鴉片販子繳出鴉片二萬餘箱,並且要各國

商船保證以後不再販運鴉片。葡美等國商人都簽字答應,但唯獨英國拒交,當時英國人在中國的商

務監督義律極力破壞這次禁煙運動,阻止外商交出鴉片。林則徐採取強硬措施,封鎖商行,斷絕商

行與囤積鴉片商船間的來往。公元1839年5月18日,煙販被迫交出鴉片共237萬斤鴉片,6 月3 日至25

日 ,林則徐派人在廣東東莞虎門太平鎮海灘上,挖了兩個方形大池,在池水中撒鹽,製成鹽滷。再

將沒收到的鴉片放在池中浸泡,再加石灰燒掉,全部當眾銷毀。


鴉片戰爭的過程

1840年
英派懿津領艦隊來華,沿海北上

直抵天津的大沽口


1841年1月
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改派琦善到廣州談判。

義律率英軍攻佔大角、沙角炮台,直趨虎門

琦善擅自同意賠償煙價六百萬元和開放廣州等條件,又答應上奏割讓香港之要求

英軍侵佔香港


1841年4月
英軍用砲艦封鎖珠江口,侵佔舟山群島,北上天津,迫使清政府賠償煙款,割讓島嶼,開埠通商,並攫取協定關稅和領事裁判勸等特權利益


1841年5月
道光帝命奕山赴廣州作戰,可惜戰敗,訂立了《廣州和約》


1841年7月5日
砵甸乍代義律,率艦隊陷廈門、定海鎮海與寧波英軍擴大戰線,攻陷防守較弱的廈門、定海和寧波。


1842年3月
清兵反攻大敗,英軍攻陷乍浦、上海、吳淞和鎮江


1842年8月
英國軍艦直抵南京

耆英、伊里布等到南京和英國議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1843年
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 虎門條約 》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1844年7 月3 日
清政府派耆英在澳門的望廈村與顧盛簽訂了《望廈條約》


1844年10月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後,清政府派耆英在廣州附近的黃埔,與法國專使拉萼尼簽訂了《黃埔條約》
2006-11-24 5:46 am
十 八 世 紀 末 , 英 國 把 鴉 片 賣 給 中 國 , 用 來 賺 取 白 銀 。 大 量 鴉 片 的 輸 入 , 令 很 多 人
因 為 吸 食 鴉 片 而 健 康 受 到 損 害 。 許 多 人 吸 食 鴉 片 後 不 務 正 業 , 不 擇 手 段 , 弄 錢 買

鴉 片 , 敗 壞 社 會 風 氣 。吸 食 鴉 片 的 開 支 巨 大 , 致 使 中 國 對 外 貿 易 大 大 虧 損 , 對 外

貿 易 的 白 銀 大 量 外 流 ,國 內 民 間 多 用 銅 錢 , 導 致 銀 貴 錢 賤 , 百 姓 生 活 之 苦 可 想 而

知 。 最 後 更 因 清 廷 嚴 禁鴉 片 而 觸 怒 英 人 , 引 致 鴉 片 戰 爭 , 逼 使 中 國 簽 下 第 一 條 不

平 等 條 約 , 向 外 展 示 了清 室 的 無 能 , 為 列 強 侵 凌我 國 打 開 了 大 門 。

十 八世紀末期,英國已操縱了廣州的對外貿易,但當時的滿清政府仍自視為獨一無二的大國,對外商
諸多留難,經常引起爭端,幸好當時兩國的商人仍能互相信任。在貿易初期,中國獲得大量銀元。

但自從一八零零年鴉片貿易開始蓬勃,中國銀元外流情況越來越嚴重,雖然滿清政府曾下令禁止輸

入鴉片,但外商為求謀取暴利,紛紛加入鴉片商販行列。於是滿清政府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

廣州厲行禁煙,林則徐抵達後便派兵封鎖商館,斷絕糧食供應,迫令外商交出所有鴉片。英國商務

監督義律及英商被圍困六週後,被迫鴉片共二萬二百八十三箱。林則除把所繳獲的鴉片,全部到虎

門銷毀。義律其後決定暫停通商,英商撤離廣州到澳門,但由於澳門總督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英

僑逐全部退居香港港內的船舶上。當時英國外務大臣彭瑪斯頓認為事態嚴重,必須解決中英雙方貿

易問題,逐要求滿清政府與英國訂立貿易條約,以平等地位通商,或割讓一小島與英僑使他們能在

國家保護下生活。為使中國就範,英國派出遠征軍到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雙方且戰且談,

直至義律與當時欽差大臣琦善達成協議,並簽訂<<穿鼻草約>>,中國將香港島割讓與英國。英國海

軍於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在水坑口登陸升旗,香港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但雙方政府均不承

認「穿鼻草約」,滿清政府把琦善撤職,而英政府改派砵甸乍爵士替代義律。砵甸乍爵士到港後決

以武力解決問題,一年後他領軍北上直逼南京,中英雙方逐於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簽訂「南京

條約」,戰事平息。但砵甸乍爵士遣背英國撤回割地的要求,在簽訂<<南京條約>>時不單訂立通商

條約,更要求割讓香港島。<<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

割地西方的不平等條約,全文十三條,第三條為:「今大清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

襲主位者,常運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後來,英國又強租新界,與清朝官員一起劃界。




1839年春天 ,道光帝發出諭旨,要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主持查禁鴉片的工作。到了廣州,他和當
地官員鄧廷楨、關天培一起下令捉拿賣鴉片的煙販,迫令鴉片販子繳出鴉片二萬餘箱,並且要各國

商船保證以後不再販運鴉片。葡美等國商人都簽字答應,但唯獨英國拒交,當時英國人在中國的商

務監督義律極力破壞這次禁煙運動,阻止外商交出鴉片。林則徐採取強硬措施,封鎖商行,斷絕商

行與囤積鴉片商船間的來往。公元1839年5月18日,煙販被迫交出鴉片共237萬斤鴉片,6 月3 日至25

日 ,林則徐派人在廣東東莞虎門太平鎮海灘上,挖了兩個方形大池,在池水中撒鹽,製成鹽滷。再

將沒收到的鴉片放在池中浸泡,再加石灰燒掉,全部當眾銷毀。


鴉片戰爭的過程

1840年
英派懿津領艦隊來華,沿海北上

直抵天津的大沽口


1841年1月
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改派琦善到廣州談判。

義律率英軍攻佔大角、沙角炮台,直趨虎門

琦善擅自同意賠償煙價六百萬元和開放廣州等條件,又答應上奏割讓香港之要求

英軍侵佔香港


1841年4月
英軍用砲艦封鎖珠江口,侵佔舟山群島,北上天津,迫使清政府賠償煙款,割讓島嶼,開埠通商,並攫取協定關稅和領事裁判勸等特權利益


1841年5月
道光帝命奕山赴廣州作戰,可惜戰敗,訂立了《廣州和約》


1841年7月5日
砵甸乍代義律,率艦隊陷廈門、定海鎮海與寧波英軍擴大戰線,攻陷防守較弱的廈門、定海和寧波。


1842年3月
清兵反攻大敗,英軍攻陷乍浦、上海、吳淞和鎮江


1842年8月
英國軍艦直抵南京

耆英、伊里布等到南京和英國議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1843年
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 虎門條約 》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1844年7 月3 日
清政府派耆英在澳門的望廈村與顧盛簽訂了《望廈條約》


1844年10月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後,清政府派耆英在廣州附近的黃埔,與法國專使拉萼尼簽訂了《黃埔條約》
2006-11-24 5:24 am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名英法聯軍戰役或亞羅號戰爭,是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與清朝之間的戰爭。

公元1860年,英國借亞羅號事件與法國合派聯軍侵入北京,最後在俄羅斯公使的調停下,雙方簽訂《北京條約》:除了開放更多港口以外,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及承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權益。而聯軍在戰爭期間,也搶奪燒毀了清朝皇室花園圓明園,造成大量中國文物的損毀與流失。

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編輯] 導火線
湖廣總督葉名琛當時縱容廣東人民排外的活動, 包括襲擊英軍艦, 對一切外國的投訴均置諸不理. 亞羅號事件當中, 葉名琛對英態度惡劣, 毫無誠意, 不賠償, 不道歉, 只答應放人. 此舉於英國方面極為不滿. 而英國企圖修約(南京條約), 亦遭清朝拒絕. 另一邊廂, 關乎法國神父馬賴之西林教案, 廣西知縣並無遁正確途徑處理事件, 在沒有告知法國領事管的情況下處死馬賴, 令法國方面極為不滿. 英法兩方乃以此為籍口聯合攻打中國.


[編輯] 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廣州1851年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後,列強各國認為這是加強從中國獲取利益的大好時機,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要求,俄國也會同響應。但四國的修約要求,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於是英、法兩國分別以1856年亞羅號事件和馬賴神父事件為理由,發動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持續了四年多(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最後戰爭以中國戰敗,聯軍攻入北京、清皇室西狩逃難而告終。戰爭中,英法聯軍除了對抗中國軍方的正規軍事行動,也做出了不少非正規的掠奪行為。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在北京洗劫和燒毀了融匯中外建築藝術精華的皇室園林——圓明園和靜宜園。


[編輯] 俄國干預
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以武力強迫清廷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兩國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由,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編輯] 條約簽訂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台,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

公使進駐北京
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
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
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中國賠償英國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白銀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聯軍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續增的條款包括:

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
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了外國的資源來幫助鎮壓內亂。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57: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3000051KK043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