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

2006-11-24 5:18 am
談太平天國的興起與覆亡.

回答 (4)

2006-11-24 7:12 am
✔ 最佳答案
1. 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各地都有反清活動,其中以1850年(道光30年)爆發於廣西的太平天國事年,聲勢最大,前後凡15年,戰火遍16省,在當時和以後,影響都很深遠。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各點:



1. 政治腐敗

乾隆以後,君主質素遞差,吏治日壞,貪污盛行,清廷又施行捐官制度,徒助長貪風,使內政混亂不堪,民怨沸騰,因而激起太平軍之起事。



2. 民族仇恨

滿清入關後,實施屠殺及高壓政策,後雖經康雍乾三朝施行恩威政策,籠絡民心,但始終未能消除漢人的民族仇恨。漢人紛紛秘密結社,伺機推翻清廷。



3. 戰爭失敗

鴉片戰爭後,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清廷統治威信盡失,弱點暴露無遺,使國民反清情緒加劇,太平軍遂乘勢以「排滿興漢」鼓動群眾。



4. 民生困苦

乾﹑嘉以後,人口大增,耕地不足,加上外貿使銀價日貴,民生貧困。鴉片戰爭的巨大軍費和賠款,民生更形困頓。道光年間,廣西連年災荒,故太平軍一起,飢民紛紛加入。


太平天國這一場大規模的反清活動,持續了15年,一度動搖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最後失敗,但已播下了反清思想的種子,成為排滿革命的先驅。  



~~~~~~~~~~~~~~~~~~~~~~~~~~~~~~~~~~~~~~~~~~~

2. 太平天國建國與內鬨的經過: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各地都有反清活動,其中以1850年(道光30年)爆發於廣西的太平天國事年,聲勢最大,前後凡15年,戰火遍16省,在當時和以後,影響都很深遠。以下扼要析述太平天國建國與內鬨的經過:



1. 拜上帝會

廣東花縣的洪秀全,屢試不第,偶翻基督教《勸世良言》,以上帝為父,耶穌為兄,創拜上帝會。道光24年(1844年),與馮雲山到廣西秘密傳教,信徒日眾。



2. 金田起義

道光30年(1850年),適值廣西連年荒災,盜賊如毛,洪秀全逐在桂平縣金田村聚眾,約定12月蓄髮易服起事。



3. 永安建國

咸豐元年(1851年9月),太平軍勢如破竹,攻陷廣西的永安,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並封楊秀清為東王﹑馮雲山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4. 定都南京

咸豐二年(1852年),清軍圍攻永安,太平軍突圍北上攻桂林﹑長沙不克,馮雲山和蕭朝貴先後戰死。乃轉而北渡洞庭湖,攻下武昌,並沿長江順流東下,,佔領南京,定為國都,改名天京。至此,部眾由起事時的二萬增至一百數十多萬。



5. 鼎盛時期

咸豐二至六年(1852-56年)是太平天國的鼎盛時期。太平軍定都天京後,頒行新政,再兵分三路。韋昌輝率一路守衛天京;林鳳翔﹑李開芳率一路北伐,作戰英勇,曾迫近天津,後,因孤軍深入,為清將僧格林沁所滅﹔石達開率一路西征,攻取長江中游的軍事重地;而楊秀清亦率軍攻破圍困天京的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這是太平天國的全盛期。



6. 內鬨頻生

  咸豐六年(1856年),洪秀全不滿楊秀清專橫跋扈,密召韋昌輝回京殺楊秀清,株連被殺者二萬多人。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濫殺,韋昌輝遂殺石達開全家,石達開及時逃脫。石達開回京聲討韋昌輝,洪秀全乘勢剷除韋昌輝,表面以石達開主政,暗以二兄多方制肘,石達開遂負氣率部眾十多萬西走。太平天國自此元氣大傷。



7. 衰落覆亡

諸王內鬨後,洪秀全族弟洪丘玕總攪朝政,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為佐。咸豐十年(1860年),清廷命曾國藩及李鴻章率領湘軍﹑淮軍反攻。時李秀成攻上海,英﹑美軍組成常勝軍助清軍將之擊退。同治元年(1861年),天京被圍;同治三年(1864年6月),天京城破,洪秀全服藥自殺,太平天國遂亡。





太平天國這一場大規模的反清活動,持續了15年,一度動搖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最後失敗,但已播下了反清思想的種子,成為排滿革命的先驅。  



~~~~~~~~~~~~~~~~~~~~~~~~~~~~~~~~~~~~~~~~~~~

3.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初期發展迅速,盛極一時,但定都天京後,勢力日漸衰落,終至於亡。究其原因,有下列數端:



1. 領導腐敗

太平天國的領袖多半來自社會的低下層,缺乏遠大的理想。到定都南京後,各人只求生活享受,不思進取,以致政治混亂,同時亦使人民大失所望。



2. 諸王內鬨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諸王為爭權奪利,明爭暗鬥,互相殘殺,先有楊秀清﹑韋昌輝被殺,後有石達開離京出走,導致傷亡慘重,太平天國勢力由盛轉衰。



3. 違反傳統

太平軍鼓吹基督教神權思想,蔑視中國傳統禮教,不但到處破壞廟宇,搗毀神像,又反對尊天祭祖,禁讀孔孟典籍,引起廣大士紳的激烈反對。

4. 言行矛盾

太平天國的政治主張皆未能實現。如公田制﹑聖庫制,近於掠奪民財;主張人人平等,卻分封諸王;主張禁止納妾蓄婢,諸王卻廣置姬妾,自然大失民心。



5. 戰略錯誤

太平軍初期採取流竄策略,只顧攻城陷地,未能建立堅固的後方根據地。到攻佔南京後,又未能乘勝直搗北京,使清廷得以從容部署,乘時反擊。



6. 形勢孤立

天平天國領導人缺乏遠見,對內未能廣結反清力量,如天地會﹑小刀會等,以致孤軍作戰;對外又未能即時與列強建立關係,反而進攻上海,促成洋人助清消滅太平軍。



7. 對手強大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雖屬地方團練,但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且兵將同心,戰意高昂;加上有武器精良的常勝軍相助,終能擊敗太平軍。



太平天國這一場大規模的反清活動,持續了15年,一度動搖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最後失敗,但已播下了反清思想的種子,成為排滿革命的先驅。



~~~~~~~~~~~~~~~~~~~~~~~~~~~~~~~~~~~~~~~~~~~

4. 太平天國事件的影響: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各地都有反清活動,其中以1850年(道光30年)爆發於廣西的太平天國事年,聲勢最大。以下簡述太平天國事件的影響:



1. 播下革命種子  

太平天國雖亡,唯餘黨散於四方,繼續宣傳反清活動,成立了哥老會等,並樹立海外華僑反清勢力,民族思想和革命思想廣泛傳播,啟導了清末的革命活動。



2. 動搖清廷統治 

太平軍在各地轉戰15年,清兵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其後,太平軍黨羽繼續反清,清廷窮於應付,後雖勉強平定,卻削弱滿清政權的根基。



3. 漢人勢力抬頭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在平定太平天國立下大功,亂平後,清廷不得不重用漢人,自此漢人在滿清政權之比重漸增,至清末甚至掌握地方實權。



4. 地方勢力膨脹

太平軍之平定,全賴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自此地方彊吏可練兵領兵,地方勢力日漸膨脹,為清末民初軍閥割據埋下伏根。



5. 引發洋務運動

由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助清滅太平軍,使湘軍﹑淮軍將領目睹外國武器之優良而思自強,日後漢人掌握實權後,遂提倡洋務運動。
6. 國家主權喪失

太平軍攻上海時,中國官吏逃亡,外國官吏乃宣佈上海中立,並自行管治區內行政﹑司法﹑海關的工作,派遣海軍執行治安。亂後,上海成為各國領事共管的租界,司法﹑海關等權盡失。



  太平天國事年,前後凡15年,戰火遍16省,雖然失敗告終,但在當時和以後,影響都很深遠。



~~~~~~~~~~~~~~~~~~~~~~~~~~~~~~~~~~~~~~~~~~~

太平天國在社會、經濟上的改革:        補充資料



社會方面的改革

1. 制定宗教生活

規定人民必須讀《聖經》、信奉上帝、早晚禮拜、到禮拜堂聽道理等,又禁止人民祭祖、尊孔及讀儒書。



2. 消除社會陋習

禁止買賣婚姻,行一夫一妻制,並嚴禁吸食鴉片、賭博、酗酒、蓄婢、納妾、狎妓、纏足等惡習。



3. 提倡男女平等

規定男女平等,婦女為姊妹,男子為兄弟,婚姻不論貧富,婦女可以從政、參軍、任官、科舉及授田等等,皆以平等為務。



4. 頒行新曆法

頒行新曆法,稱「天曆」,定366日為1年,單月31日,雙月30日。





經濟方面的改革



1. 土地公有制

定天下土地公有,分為9等,按人口分田,男女16歲以上均由國家計口授田,16歲以下減半,人民收獲除必須外,禁止私有。



2. 財產公有制

設立「聖庫」,規定一切收入納歸聖庫,人民不得藏有私產,生活所需全由聖庫供給。
2006-11-24 6:21 pm
1. 你個人認為凊末的太平天國是「起義」 還是 「動亂」 , 試述你個人的看法。
(請簡述)
我個人認為係動亂
因為武裝反抗(或稱「武裝起義」、「武裝叛亂」、「武裝暴亂」、「武裝暴動」等,多帶有褒貶色彩),是指在某統治力量管轄下的團體以武力的形式反抗統治,試圖從中達到一定目的的事件。
如果軍隊是主要參與者,該事件也可以被稱為兵暴。具有相近意義的詞還有造反,但造反的含義更廣泛,不一定是一個使用武力奪取政權的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將中國歷史上大範圍的農民武裝反抗稱為「農民起義」、「農民運動」、「農民戰爭」等。
而太平天國就係係慈禧太后的支持下而發生, 它並不是反抗統治

____________
太平天國(太平天囯,註:天國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義)(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勢力遍及中國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

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或是中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在清朝初年剃髮易服之後,太平軍因拒絕此俗,亦被稱作長毛、髮賊。

天京事變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
後期
1856年12月,太平軍撤出武昌。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制他,石達開日益不安,從天京出走到安慶,再從安慶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跟隨他出走的太平軍有二十萬人,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力量。

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廣東再到廣西。

1858年5月,九江失守,湘軍進圍安慶,11月太平軍在三河之戰獲勝,湘軍撤安慶之圍。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1860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干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在1861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石達開率十萬之眾,北上過湘西,入川東。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決裂,重返天朝。

1861年9月安慶失守。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天京,會師二十萬,大戰湘軍四十多天,無法攻退。6月陳玉成被清軍殺害。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蘇州失守。

1863年石達開攻下貴州遵義。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困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幼天王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被俘,8月7日親書供狀數萬言後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在江西被俘,11月處決。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在1866年初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與捻軍合編,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捻軍在1869年被消滅。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玉璽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所有歷史學家的贊同;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中,仍然認可了天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認為其具有相當的革命性。但更為廣泛的觀點認為太平天國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郭廷以在《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一文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滿地的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史學界近年來也有對天平天國和洪秀全重新評價的聲音。

經濟制度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乾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斗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鬥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see the web site
2006-11-24 6:04 am
2. 太平天國建國與內鬨的經過:



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各地都有反清活動,其中以1850年(道光30年)爆發於廣西的太平天國事年,聲勢最大,前後凡15年,戰火遍16省,在當時和以後,影響都很深遠。以下扼要析述太平天國建國與內鬨的經過:



1. 拜上帝會

廣東花縣的洪秀全,屢試不第,偶翻基督教《勸世良言》,以上帝為父,耶穌為兄,創拜上帝會。道光24年(1844年),與馮雲山到廣西秘密傳教,信徒日眾。



2. 金田起義

道光30年(1850年),適值廣西連年荒災,盜賊如毛,洪秀全逐在桂平縣金田村聚眾,約定12月蓄髮易服起事。



3. 永安建國

咸豐元年(1851年9月),太平軍勢如破竹,攻陷廣西的永安,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並封楊秀清為東王﹑馮雲山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4. 定都南京

咸豐二年(1852年),清軍圍攻永安,太平軍突圍北上攻桂林﹑長沙不克,馮雲山和蕭朝貴先後戰死。乃轉而北渡洞庭湖,攻下武昌,並沿長江順流東下,,佔領南京,定為國都,改名天京。至此,部眾由起事時的二萬增至一百數十多萬。



5. 鼎盛時期

咸豐二至六年(1852-56年)是太平天國的鼎盛時期。太平軍定都天京後,頒行新政,再兵分三路。韋昌輝率一路守衛天京;林鳳翔﹑李開芳率一路北伐,作戰英勇,曾迫近天津,後,因孤軍深入,為清將僧格林沁所滅﹔石達開率一路西征,攻取長江中游的軍事重地;而楊秀清亦率軍攻破圍困天京的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這是太平天國的全盛期。



6. 內鬨頻生

  咸豐六年(1856年),洪秀全不滿楊秀清專橫跋扈,密召韋昌輝回京殺楊秀清,株連被殺者二萬多人。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濫殺,韋昌輝遂殺石達開全家,石達開及時逃脫。石達開回京聲討韋昌輝,洪秀全乘勢剷除韋昌輝,表面以石達開主政,暗以二兄多方制肘,石達開遂負氣率部眾十多萬西走。太平天國自此元氣大傷。



7. 衰落覆亡

諸王內鬨後,洪秀全族弟洪丘玕總攪朝政,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為佐。咸豐十年(1860年),清廷命曾國藩及李鴻章率領湘軍﹑淮軍反攻。時李秀成攻上海,英﹑美軍組成常勝軍助清軍將之擊退。同治元年(1861年),天京被圍;同治三年(1864年6月),天京城破,洪秀全服藥自殺,太平天國遂亡。





太平天國這一場大規模的反清活動,持續了15年,一度動搖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最後失敗,但已播下了反清思想的種子,成為排滿革命的先驅。  

3.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太平天國初期發展迅速,盛極一時,但定都天京後,勢力日漸衰落,終至於亡。究其原因,有下列數端:



1. 領導腐敗

太平天國的領袖多半來自社會的低下層,缺乏遠大的理想。到定都南京後,各人只求生活享受,不思進取,以致政治混亂,同時亦使人民大失所望。



2. 諸王內鬨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諸王為爭權奪利,明爭暗鬥,互相殘殺,先有楊秀清﹑韋昌輝被殺,後有石達開離京出走,導致傷亡慘重,太平天國勢力由盛轉衰。



3. 違反傳統

太平軍鼓吹基督教神權思想,蔑視中國傳統禮教,不但到處破壞廟宇,搗毀神像,又反對尊天祭祖,禁讀孔孟典籍,引起廣大士紳的激烈反對。

4. 言行矛盾

太平天國的政治主張皆未能實現。如公田制﹑聖庫制,近於掠奪民財;主張人人平等,卻分封諸王;主張禁止納妾蓄婢,諸王卻廣置姬妾,自然大失民心。



5. 戰略錯誤

太平軍初期採取流竄策略,只顧攻城陷地,未能建立堅固的後方根據地。到攻佔南京後,又未能乘勝直搗北京,使清廷得以從容部署,乘時反擊。



6. 形勢孤立

天平天國領導人缺乏遠見,對內未能廣結反清力量,如天地會﹑小刀會等,以致孤軍作戰;對外又未能即時與列強建立關係,反而進攻上海,促成洋人助清消滅太平軍。



7. 對手強大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雖屬地方團練,但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且兵將同心,戰意高昂;加上有武器精良的常勝軍相助,終能擊敗太平軍。



太平天國這一場大規模的反清活動,持續了15年,一度動搖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最後失敗,但已播下了反清思想的種子,成為排滿革命的先驅。
2006-11-24 5:27 am
平天國始創人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生,廣東花縣人。
  他一生的業績主要是:
  一、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對動員群眾推翻清朝統治的斗爭起了重要的宣傳和組織作用﹔其后寫的《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著作,為太平天國起義作好了思想輿論准備。經數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農民領袖馮云山的幫助下,拜上帝會得以迅速發展,為金田起義奠定了基礎。
  二、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領導了這場農民戰爭的全過程,歷時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給了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三、兩次建立領導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諸王,使太平天國初具規模,加強了領導力量,提高了太平軍戰斗力,為太平天國的迅猛發展打下了基礎﹔后期,在“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局面上,洪秀全選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主持軍事,任命洪仁□提理天朝政務,形成了一個新的領導班子,使太平天國能繼續堅持斗爭。
  四、頒布革命綱領。前期,1853年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其內容表現了農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愿望。綱領內容的完備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歷代農民革命所能達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頒布了洪仁□為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寫的《資政新篇》一書。這是后期太平天國的重要政綱,說明他在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上,較同時代的地主統治階級思想開明,眼界開闊。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能成為几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與他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乃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見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太平天國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之下失敗的。但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的嚴重錯誤也是不可忽視的。洪秀全的錯誤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識與日俱增,等級觀念、享樂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簡出,嚴重脫離將士群眾。在太平天國革命政權向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政權蛻變的過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別惡劣的帶頭作用。思想作風上的質變,使其愈往后,則更多地像一個封建帝王。天京內訌就是領導集團內部這種封建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太平天國后期,為防大權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線而“用人唯親”,形成一個排斥異姓的洪氏集團,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給太平天國內部帶來致命危機。石達開是太平軍最優秀的統帥,所部又是太平軍精銳。他德才兼備,深得全體軍民擁戴,天京內訌之后,他是唯一能團結群眾輔佐洪秀全重振國勢的人選。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挾制和排擠他。因此,石達開出走,致使太平天國出現分裂局面。其后,陳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京圍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問才德、功勞,親戚、廣東同鄉或捐有錢糧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數竟達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國朝政混亂、吏治敗壞、軍事削弱的局面。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58: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3000051KK042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