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子宮出血
正常月經(Eumenorrhea)是指規則而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也就是月經周期21-40天,出血日數3-7天,出血量低於60 ml/周期。所謂月經,就是子宮內膜受卵巢分泌之性類固醇激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周期性出血,若卵巢機能異常,其分泌的性激素失常,便影響到子宮內膜的生長與剝落,而造成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其它如內膜息肉、內膜增生、子宮肌瘤、內膜異位症、卵巢瘤、子宮頸癌、子宮頸息肉、發炎、血液性疾病、腎上腺腫瘤、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慢性腎病、其它慢性疾病等等,所引起的子宮不正常出血則稱為器質性子宮出血。
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DUB)
又分為排卵性及不排卵性之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兩種。
排卵性之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ovulatory DUB):只佔DUB之10%。
Midcycle spotting(排卵期出血):有排卵之周期,排卵期前之血中雌二醇(E2)濃度,在排卵時突然下降,引起類似動情激素縮退性出血之情形,但排卵正常後雌二醇(E2)及黃體素Progesterone的分泌又逐漸上升,子宮內膜又被穩定下來,於是出血停止,不須治療。
Polymenorrhea(月經次數過多):主因增生期過短或分泌期過短。增生期過短常因卵巢對性腺刺激素之反應太敏感,以致濾泡成長過快所造成。分泌期過短則由於黃體過早退化,黃體機能不全所致。(可根據基礎體溫表(BBT),血中黃體素的濃度來診斷。若連續幾個周期之高溫期都少於11天,則要懷疑黃體機能不全,佔習慣性流產之1/3)
Oligomenorrhea(月經次數過少):卵巢對性腺刺激素之反應太遲鈍,濾泡成長過慢所致。
黃體機能過長:黃體素之分泌超過16天以上便稱為黃體機能過長,臨床上可能會有月經期之不規則出血、經期過長、卵巢囊腫、下腹痛症狀等。
無排卵之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Anovulatory DUB):佔DUB之90%。
其發生原因有:a)中樞性:即下視丘或腦下垂體病灶。b)周邊性:即卵巢機能異常。c)體質性:慢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不良、營養不良等。
這類型的出血大多屬於動情激素縮退性出血或突破性出血。
突破性出血乃因卵巢每天持續分泌一定量之動情激素,子宮內膜長期受E2的刺激而逐漸增厚,當其厚度超過血管所能達到之範圍,便出現局部剝離而出血的現象。當內膜再生長而填滿脫落的部位便達到出血的效果。但這種情形持續下去只是增加內膜之脆性,引起不規則出血之惡性循環而已。
退縮性出血是因卵巢分泌的動情激素變異性很大,高濃度的動情激素經負回饋作用,使腦下垂體分泌之FSH(濾泡刺激素)降低,繼而降低卵巢之動情激素分泌,而造成內膜之縮退性出血。
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之治療:
以下列目標為治療方向:1)預防其再發。2)恢復卵巢之排卵周期。
月經次數過多或過少:可用口服排卵藥Clomiphene Citrate,以恢復排卵機能為治療目標,使月經回歸正常,但排卵藥之使用不能連續超過6個月,因卵巢癌的機率會增加。對於40歲以上的婦女,則可以混合型賀爾蒙療法來控制月經之周期,於月經第5-21天使用混合型口服避孕藥來誘導規則之月經。
月經過少的治療:必先找出原因,如動情激素分泌過少or子宮內膜粘連。動情激素分泌過少,則可先加強雌激素的給予,若月經量增加而想懷孕,則可改為口服排卵藥使用。若不想懷孕,則使用順序型避孕藥使用。至於子宮內膜粘連的病患,則可以做子宮內膜粘連分離術,再裝避孕器,再給予高劑量之雌激素連續治療2-3個月週期。
月經過多的治療:常由於無排卵導致無拮抗性之動情激素長期對子宮內膜過度刺激的結果,因此可給予黃體素來抑制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增生先用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確定沒有癌細胞後,若使用荷爾蒙治療,則可給予混合型避孕藥使用連續3-4個月週期,月經量會逐漸減少。
長期不規則出血之治療:這種情況之子宮內膜已是百孔千瘡,應立即給予雌激素及黃體素連續使用4-7天後停藥,先誘發退縮性出血,再以荷爾蒙混合療法連續治療3-4個月週期,以恢復子宮內膜之厚度。想懷孕之婦女,可使用排卵藥治療。
因雌激素及黃體素須在沒有乳癌、沒抽煙、沒心血管疾病及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故Danazol(雄性素)每日200g,連續使用3個月,亦能有效降低月經出血量。且沒有血管合併症。
對於罹患子宮肌瘤合併月經過多者,在等待手術的過程,可使用GnRHa來抑制出血量,也可使肌瘤之體積縮小,使手術更易進行及減少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