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選擇的語言所書寫的,全世界知識的總和。
維基百科全書,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截至2006年11月,維基百科條目數第一的英文維基百科[1]已有148萬個條目,而所有250種語言的版本共超過560萬個條目[2],其中條目數前15名的維基百科共佔總條目數的79%,大部分頁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瀏覽器進行閱覽及修改,維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計劃,例如維基新聞、維基教科書等計劃的產生,但是也造成對這些所有人都可以編輯的內容的準確性的爭議。
中文維基百科,自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6年11月23日,已擁有102,220個條目。除此之外還有為華人開設的其它版本的中文維基百科,有文言文維基百科、閩南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及吳語維基百科等語言版本,旨在保護各地語言與文化的多樣性。
特點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Wikipedia-logo.png/150px-Wikipedia-logo.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維基百科的標誌
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維基百科與傳統的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首先,在維基百科發布材料的任何部份或全部都是使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網路論壇或其他任何東西。
其次,計畫本身也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協作計畫。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
版權
維基百科所有的文本內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它受到自由軟體基金會的領袖、自由軟體運動的先驅理察·斯托曼博士的大力支持;斯托曼博士是少數幾個在維基百科或Nupedia(另一個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開始之前就提出編撰一個自由的百科全書的人士(觀看他的論文,The Free Universal Encyclopedia and Learning Resource)。
語言版本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8/He-Wikipedia.png/250px-He-Wikipedia.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希伯來語的維基百科首頁[1]
目前維基百科全部共有250個語言版本,條目數量達到560萬個條目[2]。
各個語言版本的運作都是獨立進行的。編輯條目時並不受到其他語言版本的牽制,相同主題的條目也沒有強制要從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翻譯過來,使用機器或網路自動翻譯的文章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但是鼓勵跨語言的編輯者利用人工來進行翻譯。不同的語言版本具有相同政策規範,例如「中立的觀點」,但其中可能有部份細節上的差異。條目文章和圖片在不同語言版本間可供分享,早期是以跨語言連結(InterWiki)的方式分享,後來轉為使用「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在大部分的語言版本中,翻譯過來的文章僅佔條目總數的一小部份。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Wikipedia_growth.png/250px-Wikipedia_growth.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主要幾個語言維基百科版本的條目以指數方式增長
根據Alexa Internet的網路流量測量服務,英語子網域(en.wipedia.org)的流量佔了維基百科總流量的56%(9000萬次用戶編輯),剩下的44%則由其他維基百科提供的語言版本分佔。
以下列出條目數的語言版本,依照協調世界時2006年11月6日的條目數量排序。其中條目數量以百計數,不足一百則捨去。(請注意,條目的數量僅是不同語言版本之間比較的其中一個要素。例如,在某些維基百科版本中,超過半數以上的條目都是使用機器人創建的小作品。此外,許多版本雖然有較多的文章,但參與編輯的人數卻十分的稀少。例如波蘭語、德語、葡萄牙語、瑞典語和義大利語的維基百科條目數比西班語版本來得多,但參與者卻較少)
以下數據可能已經陳舊,最新數據在這裡:[3]
英語(1,480,000)
德語(491,000)
法語(388,000)
波蘭語(312,000)
日語(281,700)
荷蘭語(237,700)
義大利語(211,600)
葡萄牙語(193,700)
瑞典語(191,500)
西班牙語(167,300)
俄語(114,600)
漢語(102,220)
芬蘭語(85,500)
挪威語(83,000)
世界語(60,600)
守則
所有參與維基百科工作的參與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則。這些守則使整個計劃能夠平穩並卓有成效地展開。以下只是其中的一些守則。
由於參與者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與背景,來自於世界不同的角落,維基百科試圖使它的文章客觀、公正。這並不是說要以"一種"客觀的觀點來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現一個議題所有的觀點。
有一些所有參與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規。
維基百科人使用「討論頁」來討論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討論。至於一些會影響到很多條目的議題則放在元維基中討論。
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文章,因為它們嚴格地來講並不是百科全書的條目。
維基百科社群有許多受廣泛支持的規則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條規則是:「如果規則讓您感到緊張和有壓力,讓您不想再參與維基,那麼就忘掉這些規則,做您自己的事兒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如此,維基卻至今依然是一個很有組織、很規範的系統。
參與人員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7/Jimbo_at_Fosdem_cropped.jpg/180px-Jimbo_at_Fosdem_cropped.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
維基百科是由全球無數志願學者、玩家、學生等等有知識的人共同建築的。計劃的參與者叫作維基百科人。參與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全計畫中沒有所謂的主編。兩個創立維基百科的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一個小型網際網路公司Bomis的CEO)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喜歡將自己看作是負責防止計畫走回頭路的普通參與者。
在計畫的最初幾年,桑格是一個受雇佣的帶薪職員。他的工作是管理維基百科(和Nupedia);當有意見分歧時,他可以在聽取各種意見後作出最終決定。但是隨著資金的短缺,桑格最終不得不辭職,不過他依然參與維基百科計劃。
吉米·威爾斯及全體維基百科人,現在負責桑格之前的部分工作。為維基百科作出過貢獻的其他現在和過去Bomis的僱員包括了Tim Shell,Bomis的創辦人之一,和程式設計師Jason Richey以及Toan Vo。
審核機制
維基百科是個民主制、菁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網友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維基百科的系統裡同時有資深的網友擔當管理員,他們擁有比普通維基百科人更大的權力,比如刪除文章或封鎖用戶。非常敏感的議題,則由吉米·威爾斯最後把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