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統治政策~

2006-11-23 11:57 pm
唔該~有邊個知道呀???
康熙帝的統治政策
可否告之
thanks~~~~

回答 (3)

2006-11-24 12:10 am
✔ 最佳答案
順治入關之初,未能控制全局,於是暫採懷柔政策,安撫漢人,及大局稍定,即厲行高壓政策,樹立威權。康、雍、乾三朝,兩種政策巧妙配合運用,故能建立穩固的統治基礎。

(一) 懷柔政策
.甲、懷柔政策之動機 :
1.安定人心 : 清初經明末大亂,人心不安,為了收買人心,於是利用國人但求安居之心理,施以恩惠,以達其統治目的。
2.籠絡士人 : 為了疏導明代遺臣及士子故國之思,乃用功名利禄籠絡,以消磨復國的士氣,轉為清廷效力。
3.以漢制漢 : 滿人入關之前,已受中國文化薰陶,並以元代歧視漢人而亡為戒,重用降臣降將,實行以漢制漢,謀求長治久安。

乙、懷柔政策之內容及目的 :
1.士人
a.開科取士 : 清初恢復科舉,用八股取士,又開博學鴻詞等特科,以羅致名士。目的在安撫知識分子。
b.尊孔崇儒 : 清帝敬奉孔子,表彰程、朱理學,標榜倫理道德和君臣大義,以示對漢人傳統文化之重視,鞏固統治。
c.編纂典籍 : 招攬山林隱士和知識分子編纂臣籍,如康熙時有<<佩文韻府>>、<<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乾隆時有<<四庫全書>>等,以示尊崇漢人傳統文化,並消磨士人精力,遏止反清思想。

2.明宗室
a.禮葬明帝 : 入關後即為明思宗帝后發喪,以禮改葬,並令官民服喪三日。而明室朱姓諸王,仍可保留其爵位。目的在收買人心。
3.百姓
a.除明苛政 : 清初曾圈用北京附近漢人的民田民房,康熙時禁止滿人圈佔民田,下詔將所圈田地篇屋退還原主;又下令廢除明末三餉,減免賦稅,並規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雍正亦詔令解於賤民。目的在樹立體恤民困的形象,收買人心,穩定社會。
4.明臣
a.錄用明臣 : 明臣死節者賜諡,以示表揚。明朝武將文臣凡投順者,均以高位厚祿任用。目的在引誘明臣歸降。

(二) 高壓政策
甲、高壓政策之動機
1.鎮壓反清力量 : 自南明覆滅,民間抗清武裝活動仍不絶進行,清廷乃實施嚴刑峻法,並加強軍事控制,以鞏固統治。
2.防止復明思想 : 當時部份明室遺臣及儒生,不受滿人籠絡,時發故國之思,清廷為維護其統治,乃實行高壓,與懷柔政策相輔相成。
3.消滅民族意識 : 清以外族入主中國,漢人普遍不服,遂以刑誅威脅,圖磨滅漢人之民族意識,從而畏懼貼服。

乙、高壓政策之內容 :
1.厲行薙髮 : 清初嚴令漢族男子必須仿滿人習俗薙髮流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人民一律改穿滿服,違者處死。目的在樹立威勢,摧辱漢人的民族意識。
2.武力鎮壓 : 滿清鎮壓江南抗清軍民,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時件;又在全國遍駐軍隊,進行軍事鎮壓。目的在威嚇漢人,鞏固統治。
3.興文字獄 : 清初,凡漢人在詩文中有涉嫌譏諷滿清及懷念前朝者,即加殺戮,且株連甚廣。如莊廷鑨的「明史獄」、查嗣庭的「試題獄」、胡中藻的「詩獄」等。目的在摧殘漢人士氣,壓抑知識份子的反抗精神。
4.壓制士紳 : 順治首興科場舞弊案,打擊士人。又嚴禁士子立社、盟會。各省士紳拖欠錢糧者,僅欠分釐,亦褫奪功名,革職查辦或下獄。目的在打擊社會上受尊敬的人物,建立政府的威信。
5. 其他高壓政策 :
a. 入關後,圈地以賞滿州新貴及八旗旗丁,部分漢人淪為莊客。
b. 頒大清律,以「謀反」、「謀大逆」、「不義」等列為「十惡」,一律處以極刑,實行嚴刑峻法。
2006-11-26 9:52 pm
康熙繼位時,年僅八歲,由鰲拜等四位大臣輔政。致使鰲拜結黨營私,嚴重危害了皇帝的統治。康熙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成功的翦除了專權鰲拜及其黨羽,隨後康熙作為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開始了其雄才大略的進取,其文治武功都值得稱道,使得康熙由守成之君變成了創業之君,締造了「康乾盛世」的輝煌。

  康熙的文治有許多可值得稱述的。他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廢除了原先滿人執行的圈地制度,減少農民的賦稅,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農業的發展。康熙還修治大運河,使其全程暢通,溝通南北經濟的交流。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舉取士,開博學鴻詞科,破格薦用人才;籠絡漢族地主階極,團結漢族部分知識分子;又開明史館,組織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書籍。

  唐熙還大力提倡自然科學,進行全國土地測量,完成《皇朝全覽圖》的繪製,在此基礎上進行稅制改革。康熙五十一年(1712)頒布法令,規定人丁稅根據戶籍冊上現有的人數為準,以後額外增丁,不再多征。康熙在位期間還多次蠲免賦稅。粗略統計,康熙時期蠲免賦稅達五百多次。這些措施對鞏固和加強多民族的中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一個繁盛、統一的封建強國。

  作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樹,還應該說是那赫赫的武功。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亂。所謂三藩是明朝的三個降清將領,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據勢力。康熙為了加強統一,於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三藩聯兵,聲勢浩大,舉起反清大旗,數月之間,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於三藩之手。康熙帝臨危不懼,運籌帷幄,作出果斷的軍事反擊,同時採取政治攻勢,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康熙的這場勝利,也徹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遺民的反清之心,從此政治趨於穩固。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灣的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使中國重新歸於統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挾平定三藩勝利之勢,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台灣。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爽投降。至此,在清初割據了四十年的台灣重新回到了大陸的懷抱,維護了全國領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驅逐了入侵後盤據雅克薩的沙俄軍隊,遏制了沙俄帝國勢力的侵略。沙皇俄國乘清朝內部動盪之機,入侵中國黑龍江省流域,並盤據雅克薩城。康熙派兵驅逐了盤據黑龍江省流域雅克薩的沙俄勢力,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並設立黑龍江將軍,駐守北部邊疆。

  隨後康熙進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回疆、准噶爾等反動貴族的叛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疆域,這是康熙皇帝對於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最大貢獻。
2006-11-24 3:42 am
康熙帝,名玄燁。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歲的玄燁即位。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其年號為康熙,故人們習慣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其父順治帝福臨病死,8歲的玄燁即位。根據順治帝和其母后孝莊皇太后的旨意,設四大臣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臣新力、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而新力病死,蘇克薩哈被處死,遏必隆又完全聽鰲拜的,鰲拜實際已經掌握了輔政的全權。他專橫跋扈,獨斷橫行。這就嚴重地威脅到了皇權。這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不滿與警覺。清制,皇帝未親政是沒有頒布上諭權的。一般皇帝是16歲大婚,大婚後方可親政。為了使康熙帝儘早親政,孝莊太皇太后讓12歲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歲便親政了。
但是,鰲拜的囂張氣焰毫無收斂。被逼無奈,在孝莊太皇太后的導演下,16歲的康熙帝一舉智擒了鰲拜。在對鰲拜集團的處理上,康熙帝採取了寬大政策。鰲拜本人沒有處死。只處死了鰲拜集團的9名首要分子,其餘的都加以寬免。但是,要害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鰲拜集團的同時,也為受鰲拜迫害的官員平了反。只半年的時間,便解決了鰲拜輔政8年所積累的問題。可見,年輕康熙帝的解決複雜問題的才能。當然,他的背後是睿智的孝莊太皇太后。從此,康熙帝是真正地親政了。

康熙帝親政後遇到的第一個最大難題,是三藩的撤留問題。三藩是指三個有功的漢王所領的藩地。平西王吳三桂駐昆明,轄雲南、貴州兩省,鎮守西南邊陲。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駐廣州,轄廣東,鎮守南國大門。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駐福州,轄福建,防備在台灣的鄭成功的抗清勢力。還有已死的定南王的女婿孫延齡駐南寧,轄廣西。這些藩王原來都是降清的明朝將領。他們在其藩地擁有很大的特權,即兵權、人權、財權,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慎重考慮和多次謀劃,康熙帝於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當年,吳三桂反叛。一時,叛聲繼起,江南震動。20歲的康熙帝,鎮定自若。他採取軍事征討和政策安撫等軟硬兼施的策略,經8年的奮戰,於1679年,終於平定了三藩之亂。這就實現了國家的安定團結。

統一台灣是康熙帝的一大英舉。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台灣。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憑藉台灣,長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撫不成,便下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1681年,鄭經突然病故。台灣內部發生內訌。康熙帝決定起用施瑯。施瑯原為鄭成功的得意愛將,後來背鄭降清。1663年,康熙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即福建海軍司令],征討台灣。他兩次出海,均遇颱風,無功而返。朝內一些大臣對他產生懷疑。但此次,康熙帝力排眾議,仍然對施瑯委以軍政全權。施瑯不負聖恩,取得海戰大捷,台灣收歸清朝所有。設置台灣府,隸於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統一台灣,意義重大。

康熙帝運籌帷幄,制止了沙俄的侵擾。17世紀中葉以來,沙俄不斷侵擾我國邊境。1681年間,沙俄的侵擾愈演愈烈,移民東進,建立據點,其中以雅克薩城為最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於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在黑龍江城[今璦琿]置將軍衙門,任命薩布素為首任將軍。並派兵駐守。又建立了水師營,有100餘艘船。同時,又派人深入沙俄後方打探敵情。經過充分準備,於1685年,康熙帝發兵3000人,水陸直逼雅克薩城。打敗俄軍,拆毀城堡,勝利班師。但是,第二年,俄軍又捲土重來。清軍沒有給他們以喘息之機,又打敗了他們。在此情形下,清方主動讓步,與沙俄簽定了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此,中俄黑龍江邊境保持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定局面。

康熙帝用兵西藏,成功地實行了驅准保藏的軍事行動。清朝中央同西藏一直保持著君臣關係。早在1653年,達賴五世就接受了順治帝的封號。又冊封了和碩部的最高領袖為顧實汗,並通過他間接地統治西藏。然而,顧實汗死後,西藏政局不穩。準噶爾軍隊攻入西藏拉薩,和碩部在西藏75年的統治被推翻。康熙帝不能坐視不管。於1718年,他調兵入藏,攻打準軍。但由於輕敵,大敗而還。當年,他又任皇十四子為撫遠大將軍,並下詔確認格桑嘉措為真喇嘛,決定護送他進藏。這一次,康熙帝非常謹慎,經過充分的準備,於第三年才採取軍事行動。行動順利,取得全勝。西藏光復。這說明康熙帝進軍西藏的決定是正確的。

康熙帝對官吏的選拔,極為慎重。在清廷當官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給法國國王的信中說:“皇帝為了選拔重要官員,尤其是各省巡撫所費的苦心,以及為了監督他們的行為而費的心機,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這是一個外國人說的真心話。

康熙帝非常注意嚴懲貪官。他對貪官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必加嚴懲。他說,別項人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斷不可寬。因為不加嚴懲,不能起到儆戒作用。一次秋審,他就親自勾決了一批貪污要犯,以儆其他。對一些封疆大吏,他要求更嚴。如陜西巡撫穆爾賽貪贓枉法。他說,對這樣穢跡顯著的要犯,不用重典,何以示懲,應立即處死。從1681年起的25年裏,他懲處的總督、巡撫一級的貪污分子,就達26人。康熙帝嚴懲貪污分子,對貪污行為起到了很好的遏製作用。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特別重視對廉吏的獎勵。他說,治理天下應以懲貪獎廉為最重要。貪婪者懲,一以儆百;廉潔者獎,一以勸眾。什麼是清官呢?他認為,選拔官吏,一定要德勝於才,這是最可貴的。這種德勝於才的清廉之士,就是清官。為了使官吏廉潔成為一種風氣,他一再下詔讓在朝各官推舉清官。他自己也親口表彰了一批清官。著名的有山西的於成龍,說他是“今時清官第一”。

康熙帝慎選官吏,懲貪獎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康熙一朝,政治比較清明。

康熙帝對自己的要求很嚴。他崇尚節儉。他說到自己的衣著:“我自從即位以來,辦一切事,都提倡節儉。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腳上著的是一般的布襪。”其實真是如此。還是那個法國人白晉,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裏寫道:“他喜愛簡樸,甚至在他的衣著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他在位60 餘年,始終愛惜物力,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由於他的提倡,官場有一股節儉的風氣。這對於追求奢侈的腐敗官風,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1722年,康熙帝病死,享年69歲。他死前,傳位給皇四子胤禛,是為雍正帝。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2: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3000051KK018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