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鄧小平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影響
鄧小平被廣泛視為是20多年前策劃和推動中國展開經濟改革開放的關鍵人物,他提出過著名的白貓黑貓論,也表示過“應該讓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說法。而中國官方也形容鄧小平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但是,鄧小平在六四事件中扮演的決策角色也已招致不少人的批評,有人更稱他是"屠殺平民學生的劊子手"。
當時鄧小平在打倒「四人幫」後,已全面掌握內政及外政實權。鄧當面拒絕英方的要求,並提出以「一國兩制」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自此,香港問題的重大決策都由他親自過問,由他作最後定案,而鄧的隨意性亦使辦事的官員受到諸多掣肘。
八四年「瞭望」周刊發表鄧小平有關「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談話。鄧說:「我和香港朋友談到一九九七年後香港資本主義制度還要繼續多久,我說,如果十五年太短了,索性講到五十年吧!五十年以後再說。」就這樣決定了香港的前途。
他又說:「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幾個不變,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不搞小動作。不但九七年時不變,我們講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不變,影不了大陸的社會主義。我很有信心,一國兩制是行得過的。」
對於近年中英就香港問題的爭坳,鄧小平亦作過不少指示,而中方更搬出鄧十年前的講話,以期壓倒定康的政改方案。
據報鄧小平曾在內部講話中遣責彭定康對中國的挑釁,其目的是在九七年後,使香港成為搞民主基地,也就是所謂「動亂」的橋頭堡。他指示要對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採取寸步不讓的態度的最強硬方針。
因此,中國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方法亦一直沒有軟下來,由於形勢的需要,中國官方於九三年底公布七篇鄧小平從八二至九○年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講話,鄧提出五個中方不希望出現的問題:
第一,希望不要出現動搖港幣地位的情況,港幣發行量究竟多少?港幣信譽好是因為儲備金雄厚,多幹發行量,不能改變這種狀態。
第二,我們同意可以批出一九九七年後五十年內的土地契約,而且同意港英政府可以動用這種賣地收入,但希望用於香港的基本建設和土地開發,而不是用作行政關支。
第三,希望港英政府不要隨意增加人員和薪金、退休金金額,那將會增加將來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負擔。
第四,希望港英政府不要在過渡期中自搞一套班子,將來強加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第五,希望港英政府勸說有關方面的人不要讓英資帶頭轉走資金。
至於治港人才方面,他說:「港人治港不會變。由香港人推選出來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一些。處理這些問題,中央政府從大處眼,不會拘泥於小節。」
隨鄧小平的去世,鄧小平時代也相應結束,不過,其倡導的「一國兩制」方針卻將在香港長期貫徹落實下去。因為「江核心」已完成權力接班,香港特區班子也已建立起來,相信鄧小平去世對香港人心、社會不致造成太大衝擊。
辦特區造幾個香港‧南巡再吹春風
開放給鄧小平帶來了崇高的歷史地位,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眼界、新的的追求、新的變化。這種來自外部的衝擊力量,結合中國內部的改革要求、改革力量,將中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也給香港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主要之點,一是吸引外資,二是按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方式開辦經濟特區。具體說來,包括:
一、開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開闢沿海經濟開發區,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及內陸地區省會城市。
二、引進外資,歡迎外國人來中國投資辦廠、經商。
三、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
四、大力擴展對外貿易,增加出口創匯,並改革外貿體制,以調動地方和企業的出口積極性。
五、徹底拋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觀點、閉關自守、墨守成規的思想觀念。應開拓兩個市場,首先是國內市場,其次是國際市場。應學兩套本事,一是管理國內經濟的本事,二是開展對外經濟貿易的本事。
當然,鄧小平的開放思想也是有各種限制的,比如他認為,對外開放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必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適應,必須與安定團結相協調等等。一句話,不能損害社會主義制度。對於上述限制,鄧小平是這樣解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開放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