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資料

2006-11-23 5:36 am
文天祥的資料

回答 (8)

2006-11-24 7:53 pm
文天祥 (1236─1283)
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㬎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㬎說:「聖駕請回!」趙㬎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綑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2006-11-23 5:51 am
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說:「聖駕請回!」趙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綑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文天祥心如刀割,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元世祖說:「你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2006-11-23 5:45 am
2006-11-23 5:40 am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瑞,又字履善,生於南宋端平三年(公元一二三六至一二八三年),號文山。江西吉安廬凌人。抗元民族英雄。他的祖先沒有做過官,父親名儀,是個讀書人,一生雖未取得功名,但學識淵博,嗜書如命。經史百家,無不精研;天文、地理、醫藥、占卜等書,在鄉吧中以有學問著稱。他對文天祥的教育非常嚴格,又延名師教導,因此文天祥在少年時候,己讀了很多書,對經史的鑽研成就尤大。天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歲考中進士。二十一歲到臨安,以優異的成綪通過禮部考試。在殿試上,天祥一揮而就的(御試策一道)名震朝廷,被理宗取為本科狀元。

他雖已金榜提名,卻因奸相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始終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咸淳十年(公元一二七四年),蒙(元)大將伯顏等率兵二十萬,大舉南下。宋廷無奈,下詔命各地組織勤王軍。當時文天祥在江西任職,接詔令後立即組織一萬義軍前去臨安勤王。在此危難之際,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面對臨安已被元軍包圍的嚴峻局面,文天祥為拖延時間,等待和路勤王的援兵,決定親赴元軍大營與伯顏談判。但是未廷派新丞相送來投降書。文天祥成了元軍的俘虜,被押送大都。

文天祥在被押解途中,經搭救逃離鎮江。後至福州,被益王趙旼新立的小朝廷任命為樞密使兼都督。文天祥率部與元軍幾經周旋,最後由於叛徒出賣被俘,自殺未遂,再次開始囚禁的生活。文天祥興二年(公元一二七九年)二月,文天祥被押解途中,經江口外的零丁洋時,寫下有名的(過零丁洋)。

文天祥被押解大都,投入兵馬司土牢(今北京東城府學胡同文丞相祠)從至元十六年十月初一至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就義,文天祥在牢中過了三年又兩個月零九天的日子。當時,元世祖忽必烈一心求賢,而文天祥又是公認的朝廷重臣,倘若歸降元朝,則對鞏固元朝的統治極有益處。

元朝為了招降文天祥使用了種種伎倆。首先,派遣當過宰相的降臣留夢炎出馬勸降,被文天祥痛斥而回。當時,文天祥的夫人和兩個女兒都淪為東宮女僕。元人故意把她們的遭遇透露給文天祥,企圖以此誘降。文天祥得知家人在受苦,悲憤欲絕,但他深深知道,絕不能用變節來換得家人的團聚。元世祖所施展的威脅利誘的手段毫無用處。只好「如其請,賜其死。」

文天祥長期被監禁的陰暗潮濕的土室裡。冬天,室內結冰,冷徹骨髓;夏天,悶如蒸籠。但是文天祥全然不懼,在非人的惡劣環境中寫下了千古絕唱的(正氣歌)。

在詩中,他熱情謳歌了秉直書的史官,忠貞不渝的蘇武,擊楫中流的祖逖等傑出英烈,作為浩然正氣的化身,昭示了他的骨頭是最硬的,永遠不會向敵人屈服。他的心永遠向著南方故國和百姓。

至元十九年「臘八」的次日,文天祥被押赴柴市刑場,到刑場後從容不迫地問明方位,向著南方,向著故國的百姓,莊重地行了跪拜之禮。說:「臣報國至此矣!」然後引頸受戮,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人們高度評價文天祥:「名相烈士,合而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

文天祥把被俘以來作的詩歌,編為(指南後錄),按時間先後編為三卷。零丁洋到建康為一卷,建康後為二卷,一二八O年正月後為三卷。

現存的(文山先生全集)中的(吟嘯集)與(指南錄)多有復出,據說便是當時從獄中傳出的。
2006-11-23 5:40 am
2006-11-23 5:39 am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生平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景炎三年(1278),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張弘範軍俘獲,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元世祖愛其才,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忽必烈稱之「真男子!」。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年僅四十七歲。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詩,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過零丁洋

一【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水(今安西省吉安縣)人。南宋名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二十歲中狀元,官至丞相。在元兵大舉渡江,南宋局勢岌岌可危的緊急關頭,他在贛州組織義軍,率兵奔赴臨安(南宋都城)保衛皇室。不久奉命前往元軍兵營談判,被扣留,後冒險逃到溫州,擁立益王趙,以圖復國。他募集將士,抵禦元兵,轉戰贛(今江西省)、閩(今福建省)、嶺南(今廣東省),兵敗被俘,拘囚在燕京(今北京市)四年,敵人多方誘降,始終不肯屈服,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二【背景資料】

南宋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在廣東南海被俘。次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準備進攻宋帝昺最後的據點崖山。文天祥被拘押舟中,船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帥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勸宋帥張世傑投降,他便以此詩作答。張讀後連稱「好人!」「好詩!」,不再相迫。就在文天祥寫此詩後約二十天——祥興二年(1279)二月初六,宋將陸秀夫背負八歲的皇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就此滅亡。

三.【賞析重點】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以後,回憶一生,感慨萬千而寫下的名作。從熟讀經書考中狀元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他一生的際遇。起兵抗元已經四年,環顧四周嚮應他的義軍卻是寥寥可數。大宋江山已如風中柳絮,敗亡在即,而自己的命運有如暴雨襲擊下的水上浮萍,孤苦無依。曾經在惶恐灘頭退兵,為國家命運而深感憂慮;如今身在零丁洋中,歎息著自己的孤苦的處境。自古以來,人都免不了一死。只要自己的這一片忠心能永留史冊,就心滿意足了。

首聯是詩人對自己一生遭際的回顧。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讀書入仕,這是關係他個人政治前途的大事,從此他的命運跟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二是毀家報國,起兵勤王,這是關係國家存亡的大事。「干戈寥落」四字,說明當時天下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奮戰者實在寥寥無幾。這悲切哀怨的自述,暗含對苟且偷生者的憤慨,對屈膝投降者的譴責。

第二聯緊承上聯,對「辛苦遭逢」、「干戈寥落」作具體的描寫。用「風飄絮」、「雨打萍」兩個形象的比喻,勾畫出國運乖蹇、人民流離的景象,又是對風雨飄搖中的南宋時局的高度概括。這兩句對偶嚴密工整,形式上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內容先後映襯,相得益彰。

第三聯進一步就家國身世而抒發情懷。詩人選取兩個在自己戎馬生涯中有深刻意義的地名作為當時特殊心境的寫照,貼切自然,恰如其分。他利用「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地名的多義性,構成重疊複沓的句式,傳神地表現了作者當日戰敗旳「惶恐」心境與今日的「零丁」處境。這兩句亦工對精巧,讀來鏗鏘有力。

尾聯借用自問自答的句式,寄託自己誓死不降、以身殉國的高潔志向。兩句直抒胸臆,氣勢磅 ,表現了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由於詩人生活在南宋政權岌岌可危的時代,吟詠的是自己悲壯的戰鬥歷程,抒發的是自己慷慨的愛國情懷,大義凜然,筆力千鈞,因此擲地有聲,成為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參考: yahoo knowledge
2006-11-23 5:39 am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編輯] 生平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張弘範軍俘獲,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 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死掉。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2006-11-23 5:39 am
文天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文天祥祠中的塑像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編輯] 生平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張弘範軍俘獲,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 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死掉。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7: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2000051KK044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