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是否泰始王

2006-11-23 4:13 am
司馬炎是否泰始王

回答 (9)

2006-11-23 8:09 am
✔ 最佳答案
相信任何人看見「泰始王」一詞,亦會如上面諸位所言,認為「泰始王」是「秦始皇」的筆誤。
然而,「泰始」恰恰是司馬炎稱帝後的第一個年號,不知發問的仁兄是否受此影響。有「泰始」這樣一個年號,並沒有令司馬炎有「泰始王」這樣一個稱呼。
三國時代,在魏國專權的司馬氏封晉國後,司馬炎為晉世子,後為晉王太子,再繼承「晉王」之位,繼而篡魏,是為「晉武帝」,這是司馬炎王位身份上的轉變過程,是公元三世紀的事。
而「秦王」嬴政廢六國統一天下,變成「秦始皇」,這是公元前三世紀的事。
詳情上面諸位已詳細轉貼了。
2006-11-23 4:24 am
不是。首先,秦始王(你打錯字?)是嬴政。
其次,司馬炎是晉朝開國君,即晉武帝。
話說三國末期,魏國的大權落入了司馬氏手中,君主只是傀儡。後來司馬昭遣兵滅蜀,他的兒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
2006-11-23 4:22 am
不是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一、提高帝王尊嚴:嬴政自以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兼採古代共主之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天子之專稱。他又提出『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從此中國歷:史上之君主便稱為『皇帝』,嬴政則被叫做秦始皇(前二二一 -- 前二一零)。此外,又用一系列專門名稱來顯示全國最高統治者之無上權威,如皇帝自稱『朕』,其命令叫『制』或『詔』,其用印則曰『璽』。
二、厲行中央集權:秦始皇在中央政府內設丞相、太尉與御史大夫,分管全國之政務、軍事及監察,謂之『三公』。另有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等『九卿』,負責政府各部門工作。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負責,一切聽命於皇帝。另又廢除世卿世祿制,自中央至地方之官員均由皇帝任免,無權世襲。
三、廢封建置郡縣:秦自商鞅變法後,即逐漸推行由國君直接控制之郡縣制。消滅六國後,始皇又採取廷尉李斯之見,不再重行封建諸侯,『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史記‧秦始皇本紀》。每郡下轄若干縣,縣下尚有其他基層組織,郡縣長官亦由皇帝任免。
四、加強基層統制:秦統一全國後,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以來之戶籍與連坐法,以五家為『伍』(設伍長),十家為『什』(設什長),其上又有里、亭、鄉等。通過郡、縣、鄉、亭、里、什、伍的層層控制,皇帝可將其統治真插至鄉間里閭。
五、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始皇 『專任刑罰,躬操又墨』(《漢書‧刑法志》),『樂以刑殺為威,……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史記‧秦始皇本紀》)。

仲有,去http://home.ied.edu.hk/~s0261677/bbb.htm這個網!

2006-11-22 20:25:33 補充:
晉武帝 姓名: 司馬炎 廟號: 世祖 諡號: 武皇帝 陵墓: 峻陽陵 政權: 西晉 在世: 236年--290年 在位: 265年--290年
2006-11-23 4:21 am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為晉朝的開國君主,諡號晉武帝。字安世。

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於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後,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並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於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後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鑑;同時於268年頒布泰始律令,並於279年命賈充、楊濟、杜預、王濬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司馬炎在統一之後,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於西元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後又將孫皓後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後宮,於是司馬炎的後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後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引發少數民族與漢人的衝突,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晉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少數民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晉武帝不用。290年晉武帝死於含章殿,葬於峻陽陵。

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並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東南之後西歸的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臨死之前,給公子扶蘇留下一道遺詔:“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指要扶蘇從上郡回到咸陽參與葬禮。這道遺詔在《李斯列傳》中還有“以兵屬蒙恬”及“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諸語,可見遺詔的實態究竟如何很難知曉了。秦始皇有20餘子,胡亥是他所愛的小兒子,並且當時就在他的身邊,扶蘇雖是長子,但秦始皇似乎並不怎麼喜歡他,那麼這道遺詔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趙高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告訴胡亥:始皇獨賜長子書,是明確表示要立扶蘇為皇帝。胡亥也認為父親的意思就是如此。此後趙高與胡亥、李斯密謀逼死扶蘇並造成秦代歷史的重大轉折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了。

  漢初政論家賈誼認為,秦之速亡的原因是“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因此,他提出一個很有意義的命題:“取與守不同術也”。“取”是戰爭、是進攻、是奪取,“守”是安定、穩定、保全。那麼,秦始皇在統一以後的十幾年裏在社會建設上是否只有破壞、暴政,而毫無建樹呢?秦始皇是否在“取”與“守”的問題上沒作一點思考呢?考之史實,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2006-11-23 4:18 am
司馬炎係三國時期的人物
2006-11-23 4:17 am
司馬炎不是秦始王,秦始王是叫羸政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為晉朝的開國君主,諡號晉武帝。字安世。

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於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後,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並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於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後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鑑;同時於268年頒布泰始律令,並於279年命賈充、楊濟、杜預、王濬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司馬炎在統一之後,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於西元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後又將孫皓後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後宮,於是司馬炎的後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後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引發少數民族與漢人的衝突,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晉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少數民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晉武帝不用。290年晉武帝死於含章殿,葬於峻陽陵。

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並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晉武帝
姓名: 司馬炎
廟號: 世祖
諡號: 武皇帝
陵墓: 峻陽陵
政權: 西晉
在世: 236年--290年
在位: 265年--290年
2006-11-23 4:16 am
No,他是晉的開國皇帝
參考: me
2006-11-23 4:15 am
唔係
司馬炎係三國時期的人物
2006-11-23 4:15 am
不是
秦始皇是羸政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59: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2000051KK037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