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標籤是什麼?

2006-11-23 3:52 am
食物營養標籤是什麼?

回答 (2)

2006-11-23 3:56 am
✔ 最佳答案
營養標籤的內容和格式

本港目前並未有針對營養標籤的特定法例。食品製造商可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附加營養標籤。但若選擇加上營養標籤,則標示的資料必須正確無誤,並且不能誤導消費者。

本港的食物絕大部分是進口的。由於原產地區有不同的標籤要求,在本港市面上見到的營養標籤亦五花八門,內容、標示方法和格式都有差異。例如標籤上臚列的營養素數目,少則只有一兩種,多則有十多種。營養素含量的標示單位亦不一致。有些產品以每100克或100毫升來標示;有些則以每一食用分量為標示單位。消費者要經過一番換算後才可比較不同產品的營養成分,使用起來委實不便。除了內容或標示單位不一外,標籤的格式和臚列營養素的次序亦大不相同,因而增加了直接比較不同產品營養成分的難度。

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我們就以下列的營養標籤為例,加以說明應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例子(一) 一包250毫升奶類飲品

營養資料
每100毫升
熱量 55千卡 (231千焦)
蛋白質 3.3克
脂肪總量 2.1克
- 飽和脂肪 1.3克
膽固醇 8毫克
碳水化合物 5.4克
- 糖 5.0克
膳食纖維 0克
鈉 52毫克
鈣 104毫克


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奶類飲品每100毫升含55千卡熱量、3.3克蛋白質、2.1克脂肪和5.4克碳水化合物。如喝了整包飲品,從中所攝取的營養素,是“每100毫升”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2.5,以熱量為例,這包飲品提供約138千卡的熱量。

例子(二) 一包400克穀類早餐食品

營養資料
每包裝所含食用分量數目:8
食用分量:50克(1杯)
每100克 每食用分量
熱量 380千卡(1,596千焦)
190千卡(798千焦)
蛋白質 10.0克 5.0克
脂肪總量 7.0克 3.5克
- 飽和脂肪 1.0克 0.5克
膽固醇 0毫克 0毫克
碳水化合物 68.0克 34.0克
- 糖 26.0克 13.0克
膳食纖維 8.0克 4.0克
鈉 380毫克 190毫克
鈣 200毫克 100毫克


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穀類早餐食品可供8次食用,每次的食用分量是50克,即每進食一份(50克)便可攝取190千卡的熱量、5克蛋白質等。不過,營養標籤標示的食用分量不一定等於你吃下的食物量。假設你吃了75克該穀類早餐食品,便是食用分量的1.5倍,因此須把“每食用分量”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1.5,以得出實際攝取的營養素。



2006-11-23 4:01 am
包含:一, 主要營養素
(1) 熱量(2) 碳水化合物 (3) 蛋白質(4) 脂肪(5) 膽固醇(6) 膳食纖維(7) 鈉(8) 鈣(9) 鐵
(10) 維他命 A(11) 維他命 C

二, 營養與健康

營養是人體生長和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與營養有關的疾病,例如癌症、肥胖、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等都是備受關注的公眾健康問題。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在工業國家中,大約30% 的癌症病例與膳食有關;而由飲食所衍生的營養失、肥胖及高血壓等問題,都可能導致心臟病。

至於香港的情況,可從以下統計數字找出端倪:

排行首兩位的致命疾病是癌症和心臟病,所引致的死亡個案分別佔總數的三分一及七分一;

約有30% 的人口超過正常體重;7% 屬於肥胖。肥胖與糖尿病息息相關,而每十個香港人當中便有一人患上糖尿病;

骨質疏鬆症病患者較易骨折,高齡病患者甚至會因此而死亡。香港有超過45% 的高齡婦女患上骨質疏鬆症;

接近10% 的成年人有高血壓問題。

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的好處

食物標籤標示營養資料,是推廣均衡飲食的重要工具,從而可以促進公眾健康。這些資料可令消費者更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繼而與同類產品比較,然後根據有關的營養資料作出選擇。對於那些有特別膳食需要的人士(例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病患者),食物標籤上的營養資料可讓他們挑選合適的食品,有助控制病情。

根據外國的經驗,善用食物標籤上的營養資料不但有助改善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禦病延年,還可節省醫療開支。例如:

美國 –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估計,因國內癌症及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減低而省回的醫療開支可高達44億至260億美元。

加拿大 – 加拿大農業與農產食品部和加拿大衞生部也做過類似計算,顯示減低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及中風的患病風險可在二十年間為國家節省50億加元開支。

澳洲及新西蘭 – 每年大約耗用3,200萬至4,200萬元醫療開支於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與及糖尿病方面。在推行強制性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後,當局估計每年可挽回320至460條性命。
營養標籤的內容和格式

本港目前並未有針對營養標籤的特定法例。食品製造商可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附加營養標籤。但若選擇加上營養標籤,則標示的資料必須正確無誤,並且不能誤導消費者。

本港的食物絕大部分是進口的。由於原產地區有不同的標籤要求,在本港市面上見到的營養標籤亦五花八門,內容、標示方法和格式都有差異。例如標籤上臚列的營養素數目,少則只有一兩種,多則有十多種。營養素含量的標示單位亦不一致。有些產品以每100克或100毫升來標示;有些則以每一食用分量為標示單位。消費者要經過一番換算後才可比較不同產品的營養成分,使用起來委實不便。除了內容或標示單位不一外,標籤的格式和臚列營養素的次序亦大不相同,因而增加了直接比較不同產品營養成分的難度。

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我們就以下列的營養標籤為例,加以說明應如何解讀營養標籤。


例子(一) 一包250毫升奶類飲品

營養資料
每100毫升
熱量 55千卡 (231千焦)
蛋白質 3.3克
脂肪總量 2.1克
- 飽和脂肪 1.3克
膽固醇 8毫克
碳水化合物 5.4克
- 糖 5.0克
膳食纖維 0克
鈉 52毫克
鈣 104毫克


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奶類飲品每100毫升含55千卡熱量、3.3克蛋白質、2.1克脂肪和5.4克碳水化合物。如喝了整包飲品,從中所攝取的營養素,是“每100毫升”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2.5,以熱量為例,這包飲品提供約138千卡的熱量。

例子(二) 一包400克穀類早餐食品

營養資料
每包裝所含食用分量數目:8
食用分量:50克(1杯)
每100克 每食用分量
熱量 380千卡(1,596千焦)
190千卡(798千焦)
蛋白質 10.0克 5.0克
脂肪總量 7.0克 3.5克
- 飽和脂肪 1.0克 0.5克
膽固醇 0毫克 0毫克
碳水化合物 68.0克 34.0克
- 糖 26.0克 13.0克
膳食纖維 8.0克 4.0克
鈉 380毫克 190毫克
鈣 200毫克 100毫克


這張營養標籤標示這包穀類早餐食品可供8次食用,每次的食用分量是50克,即每進食一份(50克)便可攝取190千卡的熱量、5克蛋白質等。不過,營養標籤標示的食用分量不一定等於你吃下的食物量。假設你吃了75克該穀類早餐食品,便是食用分量的1.5倍,因此須把“每食用分量”欄下所示的數值各乘以1.5,以得出實際攝取的營養素。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0: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2000051KK035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