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雕版印刷方法需用大量的時間、人力和材料,效率低,人們就想辦法改良。
北宋時,刻字工人畢昇總結前人的經驗,反覆試驗,在1041-1048年間,創造了泥活字印刷術。
元代著名學者王禎在泥活字的基礎上,在1295年發明了木活字印刷。木活字不用燒製,又不易碎。此外,王禎還發明了轉輪排字架。在可以轉動的兩個大輪盤上,有許多格子;木活字模編有號碼,按字的韻排放在格子內。兩個排字架可裝三萬多字。
排版時,一人根據稿件,報出字模的號碼,一人坐在兩個排字架中間,按號碼撿出字模。這樣,排字工人就不用走來走去揀字,提高了排字製版的效率。
南宋時,人們亦發明了錫活字,這是最早的金屬活字,但由於錫活字不易受墨,因此不甚流行。到明代1488-1505年間,中國出現銅活字印書。印刷精美的清代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是最鉅大的一套銅活字印書。
公元六世紀,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和日本,公元十三世紀以後傳到歐洲。十五世紀,德國人改良金屬活字,發明了鉛活字,並在晚清期間將技術傳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