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戴德生對後世的宣教機構和宣教策略有什麼影響? (可否詳細描述)

2006-11-22 9:13 pm
請問戴德生對後世的宣教機構和宣教策略有什麼影響? (可否詳細描述)

回答 (4)

2006-11-22 9:22 pm
✔ 最佳答案
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 1832年5月21日-1905年6月3日)是生在英國的約克郡(Yorkshire),十七歲的時候蒙召,他在基督徒的家庭里長大,所以已經聽到有些來過中國宣教士講在中國的歷史,情況與需要。所以當他歸信基督教以後他立刻就決定要到中國去做宣教士。


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 (China Inland Mission)的名義將十英磅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標志著中國內地會的成立。中國內地會是特別為中國設立的,原則是呼召願意到中國內地的宣教士,因為那十一個省份未有宣教士踏足。他們最初的目標是希望中國每一個省份都至少有一對宣教士定居。當時雖然簽訂了北京條約,傳教士可以自由到內地傳教,但大部分來華的西方宣教士仍然集中在中國沿海地區,從東北一直到南邊的廣東,很少人能深入到內地裡面去。
他設立中國內地會以後就帶領了一批宣教士來到中國。內地會後來成為西方的所謂「信心差會」跟世界內地宣教的榜樣,那麼西方宣教史就以他作為分界線,所以就看到戴德生在宣教運動上的重要性跟地位,從那時候就稱為「內地宣教時期」。他們內地會的「信心原則」(Faith Principle)就是憑著信心按照神的呼召去做要做的工作。經費上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公開向人征款或向人籌款,就讓神感動人來幫助他們的需要。
參考: my
2006-11-22 9:43 pm
  長久以來,靈泉是教會內弟兄姊妹分享的園地。當中亦會有定期稿,盼令靈泉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從今期開始,我們推出一系列對中國教會有深遠影響的屬靈領袖介紹,希望帶給弟兄姊妹書架上多一些名字。

  戴德生,一個你我不陌生的名字。正如葛培理牧師在「戴德生 — 摯愛中華」一書中序言指出:「再沒有誰能像戴德生一樣,願意為神的緣故,完全獻身中國。」事實上,戴氏被譽為歷代最偉大傳教士之一,而配得上這稱呼的就只有四至五位而已。他所創立的「中國內地會」在中國基督教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少內地會傳教士對剛成長的中國教會領袖深具影響,他們的生命榜樣也影了中國教會傾向接受內地會所持守的保守信仰及傳教原則。

  戴德生在1845年抵達中國時身無長物,他所屬的中華傳道會亦只是個細小而管理不善的差會。但戴氏對神無比的馴服和信心,使他在各事上一無所缺,並且、留下許多美好的見證。有一次,當他仍在英國學醫和準備自己到中國時,他口袋裏剩下一塊兩先令半銀錢,正在為明天的午餐思量之際;他被邀請去為一個貧困家庭的生病妻子祈禱。結果:

  他把銀錢交到那人手中,說:「你可能認為我給你的不過是很小的數目......神實實在在是可以信靠的父親。」

  在當天晚上,他跪在床前禱告,說:「親愛的神,你說過凡分給窮人的,即是借給你。這次的貸款可不能借得太久啊,因為我明天的午餐還沒有著落哩!」第二天,郵差派遞了一封信,信裡竟藏有一鎊金幣!(註一)

  戴德生雖然對於十九世紀物質文明進步有所認定,但他更主張要先促成中國人屬靈方面的需要。在當時貧窮的中國,這觀點是需要有無比的毅力和對神的信心去支持的。他的差會「中華傳道會」不但沒有足夠地供應他物質的需要,戴氏也屢次反對委員會的政策。最終、在1856年下半年,中華傳道會因財政混亂而負債以致於借貸來支付薪酬時,戴德生認為這事不合聖經原則,於是辭職。這一方面,真值得大家仔細學習。(註一)

  傳教士要在生活所需上信靠神,不可借貸;亦不可有任何集體或個人的勸捐等原則。是「信心差會」的性質,憑信心仰望神的供應。差會成員不募捐,亦不舉債,只會將他們的需要向信徒公佈,然後讓神感動人甘心奉獻。這種基要的神學理念,影響至今。戴德生更被譽為「信心差會運動之父」。

  在記載中,有一次,內地會在舉行禱告日。那時正流行一種傳染病,許多小孩都死於「喉頭痙攣」。那天晚上,當大家一起禱告時,有一位護士抱著一個面色發青,呼吸漸漸停頓的女孩進來。戴德生立刻跑過去,有一位婦人建議他該先為這孩子禱告。他回答說:「是的,要禱告,我要邊搶救邊禱告。」戴德生的兒子對此事有以下記述:「他為所有的事祈禱,好像每一件事都得倚靠禱告;......但另一方面,他也作工,好像每一件事都得拼命去作。」或許,這就是戴德生信心的來源 一 禱告及努力作工。

  雖然有學對戴德生十分純正而又限制嚴格的傳道方式有所保留(註二),但在對內地會在中華的成果和記載中,不難發現神的保守。也許,蔡錦圖先生出色的研究成果有中肯地指出(註三):

  「......戴德生昔日要將福音傳遍中國,以及建立中國本地教會的期望,己經完成了絕大部份,餘下的便應是中國信徒本身的責任了。」

  在對戴德生牧師一生的記戴中,不少是生動和生活化的。希望弟兄姊妹能仔細“回味”吧。

註一: 史蒂亞著:戴德生 一 摯愛中華,(福音證主協會,1990初版),頁24;133。
註二: 林治平等: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宇宙光出版社,1978再版),頁102。
註三: 蔡錦圖: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1832 – 1953),(建道神學院,1998初版),頁205。
2006-11-22 9:30 pm
請你看「屬靈操練-----戴得生』一書。

戴得生最偉大是他來我們國家傳道時,非常尊重我們中國文化,從來沒有將中國人視為次等民族。而且作為家中屬靈領袖,他很成功。無論是他的兒子、孫、曾孫和玄孫,都願意留在事奉崗位上,將祭司使命代代相傳,靈性上無變質,你話這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呢?
2006-11-22 9:21 pm
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 1832年5月21日-1905年6月3日)是生在英國的約克郡(Yorkshire),十七歲的時候蒙召,他在基督徒的家庭里長大,所以已經聽到有些來過中國宣教士講在中國的歷史,情況與需要。所以當他歸信基督教以後他立刻就決定要到中國去做宣教士。


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 (China Inland Mission)的名義將十英磅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標志著中國內地會的成立。中國內地會是特別為中國設立的,原則是呼召願意到中國內地的宣教士,因為那十一個省份未有宣教士踏足。他們最初的目標是希望中國每一個省份都至少有一對宣教士定居。當時雖然簽訂了北京條約,傳教士可以自由到內地傳教,但大部分來華的西方宣教士仍然集中在中國沿海地區,從東北一直到南邊的廣東,很少人能深入到內地裡面去。
他設立中國內地會以後就帶領了一批宣教士來到中國。內地會後來成為西方的所謂「信心差會」跟世界內地宣教的榜樣,那麼西方宣教史就以他作為分界線,所以就看到戴德生在宣教運動上的重要性跟地位,從那時候就稱為「內地宣教時期」。他們內地會的「信心原則」(Faith Principle)就是憑著信心按照神的呼召去做要做的工作。經費上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公開向人征款或向人籌款,就讓神感動人來幫助他們的需要。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7: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2000051KK013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