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能改革時弊???

2006-11-22 6:12 am
有學者認為漢武帝是一位能夠改革時弊的明君,你同意這個論點嗎?試抒發你的看法。

回答 (2)

2006-11-24 8:12 am
✔ 最佳答案
漢武帝如何改革時弊:

1. 對諸侯方面:

漢高祖劉邦分封諸侯,諸侯的領土幾半天下。很多諸侯的勢力大大擴張,例如吳王劉濞,他獲封於東南一帶,利用地理資源煮鹽、鑄錢,國力漸強。諸侯尾大不掉,是西漢王朝的一大禍患。但西漢初年接秦之弊,社會殘破,政府不宜大事更革,於是無為而治,姑息諸侯的所作所為。後來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實行削藩,招致諸侯的反抗,史稱七國之亂。事實證明,姑息諸侯不是長遠之策,強行削藩也不是好方法。漢武帝即位,個別諸侯勢力仍大,例如武帝之弟梁王劉武。於是武帝接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令諸侯把土地分給一眾子弟,大封國逐漸分裂為小封國,封國的力量被分化,再不是西漢的威脅。

2. 對匈奴方面:

漢初無為而治,對匈奴也採取和親的手段,多加忍讓。但匈奴對西漢不客氣,例如冒頓單于在劉邦死後要求迎娶呂后,又在文帝時派兵攻打西漢。漢武帝即位後,就派衛青、霍去病等人抗擊匈奴,將匈奴驅逐至大漠以北,又派張騫出使西域,使西域的一些政權由傾向匈奴改為傾向西漢。

3. 對豪強方面:

漢代無為而治,也使商人、豪強坐大。當時,中國仍以農業為主,比諸宋代,商業並不十分發達,故商人以經商得來的利潤用作兼併土地,所謂「以末(經商)致財,用本(田地)守之」。漢景帝時三十稅一,稅率甚輕,但只便宜了作為地方的豪強。豪強對國家繳納甚少稅款,卻向貧農徵收沉重的地租。「豪強富人占田逾制,輸其賦太半,官收百一之稅,民收太半之賦,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就是這個意思。因此貧富嚴重懸殊,社會隱含危機。
武帝遂實行新經濟政策,重點之一在於重農抑商。例如將鹽、鐵、酒列入國家專營事業,與商人爭利;向商人徵收商業稅,稱「算緡」;鼓勵告發瞞稅的商人,瞞稅者的財產會被沒收,告發者可得其中的一半。武帝任用了一批嚴格執法的官員懲治豪強,例如楊可,史稱「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雖然,有人批評漢武帝與民爭利,但我覺得鹽鐵酒專營政策的受害者應該是商人、豪強居多,而非農民;至於告緡政策,固然可以想像會有無辜者被誣告,但也能抵制商人瞞稅的行為。

4. 對統治意識形態方面:
主要是摒棄黃老無為的思想,改用儒家思想,有其時代性及合理性,請參考我在這個網址的回答: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12202322。

漢武帝其人及其施政,固然很有爭議性,例如後世總批評他為人奢侈,用兵四夷,虛耗國帑;獨尊儒術,又扼殺了諸子百家的空間。然而,作為一位大有為的君主,漢武帝的施政針對了時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參考: 《史記》、《漢書》、荀悅《漢紀》
2006-11-22 6:11 pm
同意,因為漢朝之前4分5裂,即使天子也受制於地方勢力, 漢武帝力倡士人政府,旨在削弱地方武力,以減內亂! 經濟發展方面有助改善民生,雖然削奪商人利益,但中國以農立國,商人工作係交易中取利,地位早已被輕視! 獨尊儒術更令學術界思想統一, 使學術能依主流發展!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20: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1000051KK047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