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禮的禮儀與現代婚禮有何異同的地方?

2006-11-22 3:47 am
古代婚禮的禮儀與現代婚禮有何異同的地方?
現代婚禮有哪些地方看到中國傳統文化?

回答 (2)

2006-11-22 3:52 am
✔ 最佳答案
「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婚俗中較特別的部份,以下是這方面的簡介。


三書
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信(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 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
「六禮」是中國古代社會裡締造婚姻關係的六個步驟
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古代婚禮過程
婚禮過程:

上文曾提及到「親迎」是婚禮中最後一個程序,但也是婚禮當日的第一個過程。由於古人講求禮節儀式,故婚禮的過程也頗為複雜。當中包括花轎迎親、拜堂、宴賓、鬧洞房、合巹、結髮及洞房。



現代婚禮過程

其實現今社會進步,人們有豐富的想像力及創意能力,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個難忘的婚禮,便想盡各式各樣的結婚形式來記念這大日子,例如是跳崖、降傘、潛水等,十分刺激。不過以下所講的並不是那些玩意,因為未必適合一般的情侶,所講的都是一般情侶適合選用的結婚形式及程序。

結婚的事前工作
雙方家長見面
註冊結婚
決定地點、日子及時間
找證婚人
預備各樣物資
各崗位之人物:
司機
攝影師
伴郎、伴娘
兄弟姊妹團

註冊當日
新人須於15分鐘前到達註冊處,看看那一個禮堂。
在主婚人、証婚人及各親戚朋友就座後,便開始宣誓。
雙方交換信物,一般都是戒指。
一對人及兩位証婚人在結婚証書上簽署,共須簽2張,一張留在註冊署,一張便讓新人取走,以作日後之証明。


結婚當日
男: 女:
上頭 1)上頭
佈置花車 2)化粧
帶花球 3)穿裙褂、新娘鞋/婚紗
帶開門利是 4)配帶金器
出發接新娘 5)等待新郎來臨
到達女家後,「姊妹團」可能會諸多阻攔才讓新郎見新娘,這時「兄弟們」便須盡力協助新郎,使他能盡早見到新娘。

在成功進入女家後,便要做下之儀式:
拜堂(拜祖先)
敬茶給長輩及父母,茶中要放下紅棗
敬茶的同時,也給長輩毛巾
長輩受茶後,會有禮物回送新人,例如金器、利是……等等
各親友在家中影相留念

擺酒當晚
1)約4:00pm到酒樓取廳,廳的紅布上已貼上「囍」及「XX聯婚」字眼,例如鄭陳聯婚。
2)佈置場地
例如嘉賓留名冊(或題名冊)位置、安排親戚朋友的座位,替各主人家帶襟花。
約5:00pm要恭候親戚及朋友,讓他們麻雀耍樂、卡拉OK、拍照等。
8:00pm便正式入席,大家可享用美酒佳餚。
席間一對新人會向在場各人敬,酒以表謝意。
接近尾聲,各主人家在出口處列席以歡送蒞臨的親戚朋友。

以上所列的時間只是一般常用的,可以九時才入席。

2006-11-21 21:22:52 補充:
古代婚嫁的程序一般分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拜天地、婚宴、入洞房、回門等環節。一、請期、親迎。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結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前面是彩旗招展的儀仗隊,旗上繪有“飛虎”、“青龍”圖象,接著是一群吹鼓手鳴鑼開道,有的挑著燈籠,有的舉著”迎避”、“肅靜”的大牌,緊跟著的是為新娘準備的“花轎”和新郎乘坐的“官轎”,沿途鼓樂齊鳴,旗旗招展,浩浩蕩蕩,氣勢非凡。迎娶的隊伍到了女家,新郎先叩拜神子,再叩拜岳父岳母和親朋好友。然後起轎返回。返回的時間,一般都是傍晚,沿襲古代“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

2006-11-21 21:24:38 補充:
抬轎的隊伍,一路上不許轎子落地,以防不測。俗話說:“抬轎的管抬轎,不管新娘尿不尿。”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緊的事,也不許中途下轎。二、拜堂、坐帳。迎娶的花轎回來下轎時,新娘由兩位“全福人”攙扶著,身著鳳冠霞帔,蒙著紅蓋頭。新郎長袍馬褂,披紅插花,用紅綢牽著新娘。此時,有二人用紅布袋鋪地,前後傳遞,讓新娘在上面走過。進大門大吉大利,進二門萬事如意

2006-11-21 21:24:50 補充:
。”在大門口放置一盆火和一個馬鞍,讓新娘跳過去。跳火盆,這寓意婚後日子紅紅火火;跨馬鞍,則是祈求夫婦白頭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讓新娘懂得規矩,做到“好馬不備二鞍,為女不嫁二男”。等到吉時,舉行結婚典禮,俗稱:“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後夫妻交拜。拜堂完畢,新郎新娘進洞房飲過交杯酒。三、鬧洞房、回門。洞房花燭之夜,各地都有鬧洞房的習俗,晉南謂之“討媳婦”。新娘回門,一般為婚後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認親。回門時有的仍坐轎子,有的改為騎馬。進娘家門時,還要跳火避邪。

2006-11-21 21:25:18 補充:
http://www.cciv.cityu.edu.hk/~cciv/students/write/99/docs2/10.php
2006-11-22 3:54 am
古代婚嫁的程序一般分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拜天地、婚宴、入洞房、回門等環節。
婚禮下面"簡單"列出
一、請期、親迎。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結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其情形頗為壯觀:前面是彩旗招展的儀仗隊,旗上繪有“飛虎”、“青龍”圖象,接著是一群吹鼓手鳴鑼開道,有的挑著燈籠,有的舉著”迎避”、“肅靜”的大牌,緊跟著的是為新娘準備的“花轎”和新郎乘坐的“官轎”,沿途鼓樂齊鳴,旗旗招展,浩浩蕩蕩,氣勢非凡。迎娶的隊伍到了女家,新郎先叩拜神子,再叩拜岳父岳母和親朋好友。然後起轎返回。返回的時間,一般都是傍晚,沿襲古代“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
抬轎的隊伍,一路上不許轎子落地,以防不測。據說,這起源於“梁祝”傳說:祝英臺出嫁那天,路過梁山伯墓,請求下轎觀看,結果跳入墓穴,梁祝化為雙蝶。民間從反面理解,認為祝英臺的死是停轎所致,所以形成了出嫁途中不停轎的習俗。俗話說:“抬轎的管抬轎,不管新娘尿不尿。”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緊的事,也不許中途下轎。

二、拜堂、坐帳。迎娶的花轎回來下轎時,新娘由兩位“全福人”攙扶著,身著鳳冠霞帔,蒙著紅蓋頭。新郎長袍馬褂,披紅插花,用紅綢牽著新娘。此時,有二人用紅布袋鋪地,前後傳遞,讓新娘在上面走過。還有人手抓五穀雜糧,不時撒在新娘身上,口裏吟誦:“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進大門大吉大利,進二門萬事如意。”在大門口放置一盆火和一個馬鞍,讓新娘跳過去。跳火盆,這寓意婚後日子紅紅火火;跨馬鞍,則是祈求夫婦白頭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讓新娘懂得規矩,做到“好馬不備二鞍,為女不嫁二男”。等到吉時,舉行結婚典禮,俗稱:“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後夫妻交拜。拜堂完畢,新郎新娘進洞房飲過交杯酒。
三、鬧洞房、回門。洞房花燭之夜,各地都有鬧洞房的習俗,晉南謂之“討媳婦”。新娘回門,一般為婚後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認親。回門時有的仍坐轎子,有的改為騎馬。進娘家門時,還要跳火避邪。 現代婚禮過程

其實現今社會進步,人們有豐富的想像力及創意能力,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個難忘的婚禮,便想盡各式各樣的結婚形式來記念這大日子,例如是跳崖、降傘、潛水等,十分刺激。不過以下所講的並不是那些玩意,因為未必適合一般的情侶,所講的都是一般情侶適合選用的結婚形式及程序。

結婚的事前工作
雙方家長見面
註冊結婚
決定地點、日子及時間
找證婚人
預備各樣物資
各崗位之人物:
司機
攝影師
伴郎、伴娘
兄弟姊妹團

註冊當日
新人須於15分鐘前到達註冊處,看看那一個禮堂。
在主婚人、証婚人及各親戚朋友就座後,便開始宣誓。
雙方交換信物,一般都是戒指。
一對人及兩位証婚人在結婚証書上簽署,共須簽2張,一張留在註冊署,一張便讓新人取走,以作日後之証明。


結婚當日
男: 女:
上頭 1)上頭
佈置花車 2)化粧
帶花球 3)穿裙褂、新娘鞋/婚紗
帶開門利是 4)配帶金器
出發接新娘 5)等待新郎來臨
到達女家後,「姊妹團」可能會諸多阻攔才讓新郎見新娘,這時「兄弟們」便須盡力協助新郎,使他能盡早見到新娘。

在成功進入女家後,便要做下之儀式:
拜堂(拜祖先)
敬茶給長輩及父母,茶中要放下紅棗
敬茶的同時,也給長輩毛巾
長輩受茶後,會有禮物回送新人,例如金器、利是……等等
各親友在家中影相留念

擺酒當晚
1)約4:00pm到酒樓取廳,廳的紅布上已貼上「囍」及「XX聯婚」字眼,例如鄭陳聯婚。
2)佈置場地
例如嘉賓留名冊(或題名冊)位置、安排親戚朋友的座位,替各主人家帶襟花。
約5:00pm要恭候親戚及朋友,讓他們麻雀耍樂、卡拉OK、拍照等。
8:00pm便正式入席,大家可享用美酒佳餚。
席間一對新人會向在場各人敬,酒以表謝意。
接近尾聲,各主人家在出口處列席以歡送蒞臨的親戚朋友。

以上所列的時間只是一般常用的,可以九時才入席。

收錄日期: 2021-04-20 20:10: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1000051KK035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