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復活節島最引人注目的雕像,是那些站立在海邊的雕像。它們默默無語,站立在平臺上,高大、雄偉、沉重。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巨大而沉重的石頭偶像,究竟是怎樣從雕刻地運到海濱來的?
復活節島的古代居民既沒有吊車,也沒有滑輪吊杠,他們又是怎樣把雕像安置到阿胡之上的?他們又是如何把那些高達幾米的大帽子普卡奧戴到雕像頭上去的?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眾多的研究者潛心研究了很久,他們的答案也是很不一致的。
著名的挪威學者索爾‧海爾達爾認為復活節島上的居民“不建造城堡、宮殿、堤岸和碼頭,他們只用石頭雕成宏偉的人形雕像。這些雕像有四層樓那麼高,象火車廂一樣沉。他們還把大部分雕像搬運過山崗和峽谷,豎立在島嶼的四面八方,直到‘短耳人’把‘長耳人’雕刻家全部殲滅,這些石像的創造者的辛勤勞動突然停止為止。”
海爾達爾為人們描述了一幅富有浪漫色彩的畫面,可惜這不是事實。首先,小小的復活節島從來就沒有什麼河流,雨水都積在各個火山口中,所以復活節島上的居民根本沒有必要去修建堤壩。其次,島民們居住的是洞穴,房子也十分寬敞,可以住幾十人甚至幾百人,他們根本無需因為住處而去建造什麼城堡和宮殿。至於他們“越過山崗和峽谷”搬運雕像,這聽起來很富有詩意,但復活節島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峽谷。更何況,遠不是島嶼的四面八方都聳立著巨大的雕像,波伊克半島、拉諾卡奧火山區等地沒有一尊雕像。拉諾洛拉科火山旁的雕像也根本沒有越過山崖,它們是順著火山坡滑到火山山麓的。而拉諾洛拉科火山口中的雕像又全部留在原地,沒有一尊搬移過。海爾達爾認為雕像很重,一尊雕像簡直重的如同十節火車廂。果真如此,那麼在紀元前的技術水平下,島民們是無法搬運這麼重的使雕像的。對此,海爾達爾自己也無法做出回答。
那麼石像呢?它們究竟是怎樣運送的?又是怎樣安放到阿胡上去的呢?海爾達爾說,本世紀中期,復活節島的彼德洛‧阿坦村長出於友誼和信任,向他揭示了長期以來隱藏在自己心中的祕密:他的祖先作為遺囑把如何運送、如何安放毛阿伊的祕密傳給了他,他就是島上製作巨大石像的“長耳人”氏族的最後一個後代。
可是,這一祕密早在1774年就被詹姆斯‧庫克揭開了。庫克在航海探險時偶然來到了復活節島,他詳細考察了島上的事項,並同當地的土人交談。從而了解到了這一祕密:“雕像大概是用下列辦法抬起來的:先把石頭放到躺到在地的雕像頂端的下面,然後慢慢抬起石像的上端。此時,墊底的石頭就不斷地被推入石像的基部,同時放入更多的支撐物。於是,巨大的石像就聳立在臺基上了。至於普卡奧,則是順著坡面或搭起的臺面滾上去,最後豎立在石雕的頭上。” 顯然,這裏沒有什麼祕密之處,古代復活節島的雕刻家使用撬杠、繩索和支撐物,一點點把石像撬起來,直到它最後站立在平臺的實際上為止。
1960年美國考古學家穆羅帶領一批島上居民把已經傾倒在地的7座重達16噸的雕像重新豎立起來,採用的也是這一方法。由於不熟練,第一座石像足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後來時間就縮短了,最後一座石像只用了一個星期。復活節島至今還保存著一些土堤的殘餘,雕像就是沿著這些土堤安放到臺基上,並把帽子戴到頭上去的。那麼,雕像又是怎樣運送的呢?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人們先用撬杠、繩索等工具把匍伏平臥的石像搬到一個丫形彎底的大雪橇上,再在道路上鋪滿茅草和蘆葦,人們拉著雪橇前進。搬運石像的速度很慢,一天只能走300米,。搬運一個雕像大約得花一個月時間。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認為的。為了證明這一點,海爾達爾還特地做了一個試驗。他讓180名島民在飽餐之後,在平地拉動一尊12噸重的雕像。如果試驗成功了,那他就可以說,當人數更多些,再加上撬杠,就能拖動更大的雕像。但這種模擬試驗能說明什麼呢?試驗是在島上唯一的海濱浴場阿那克灣的沙灘上進行的。但復活節島卻到處都是凝結了的熔岩、溝壑和縫隙,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和小土堆。試驗與實際相差太遠了!
復活節島的地質構造活動至今仍十分活躍,不僅是地球內部的震動。海浪的猛烈衝擊也使小島在不斷地顫動。人們曾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南邊的湯加利基灣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試驗:在山崖的突出部分放上一只裝滿水的杯子,杯中的水在海浪擊岸時竟然被震的濺了出來。這間接地表明了島上的土地震動能使雕像沿山坡向下移動。不止一次,在考古學家進行考古挖掘過後,島上的居民就立即把挖掘坑填滿,因為他們擔心雕像會“逃到” 地下去。在拉諾洛拉科火山的山坡上,也確有一些巨型石雕“逃到”火山灰中去了。挪威考察隊曾在那裏挖掘出一尊有船形裝飾物的石雕,但幾年過後,當蘇聯考察隊上島時,它已埋入土中80厘米了。毫無疑問,拉諾洛拉克或山坡上的雕像,不論是火山口內坡還是外坡的,都會沿著坡面向下移動,落入早已準備好的壁龕中。所以,最合理的解釋是,島上小型地震的結果,使雕像不斷移動,直至滑入為他們準備好的地點為止。對於豎立在海邊阿胡上的雕像,有些研究者認為它們並不是在拉諾洛拉科火山雕刻場雕好後再越過整個島嶼運來的,雕刻它們的場地就在阿胡附近。
仔細觀察雕像的岩石成分,人們就會發現它們是由五種岩石組成的,即拉諾卡奧火山的橄欖粗面岩、阿那克納灣的紅色浮石、玄武玻璃凝灰岩、層凝灰岩和拉諾洛拉科火山的凝灰岩。拉諾洛拉科採石場並不是島上唯一的採石場,復活節島的雕像也不都是在那裏雕刻的,因為拉諾洛拉科火山的雕像沒有一尊被移到別處去過。例如。屹立在祭祀城奧朗戈的那尊受人尊敬的著名雕像“霍阿哈卡那納依阿”就根本不是在拉諾洛拉科火山雕刻的,因為該雕像是由橄欖粗面岩雕成的,而拉諾洛拉科火山根本沒有這種岩石。這種岩石只有拉諾卡奧火山才有,奧朗戈一帶的岩石也都是由這種岩石築成的。這尊雕像的背部還刻有一些宗教形的圖案,和人鳥背部的花紋一樣。這說明,它不是在別處雕成,再由人拖運到這裏來的,而是就地取材,就地雕鑿,就地豎立起來的。
復活節島是以巨大的石像而聞名於世的。這些聳立在阿胡之上的石頭巨人以它那獨特的形象和神韻,給復活節島增添了無窮的神祕色彩。
可是現在,當人們踏上復活節島的土地時,卻發現這些雄偉的石頭巨人默默無語地躺倒在地,與雜草為伴,同泥土為伍,有的沒了腦袋,有的缺鼻少耳,還有的更慘,整個身軀都摔成了碎塊。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是什麼力量把石像推倒在地?如果是人,那他們究竟是誰,又是為了什麼推倒石像?如果是自然之力,那又是何種自然力?或許是象某些人所說的,是某種超乎自然的神奇之力吧?人們對此提出了各種假設,搬出了各種各樣神奇的理論。有的說是一塊大隕石從天宇降落在復活節島上,隨著隕石落地的轟然巨響,島上的雕像也不幸倒地了。有的說是島上的領袖人物突然失去理智,下令讓他的臣民推倒了雕像。或者是兄弟親友之間有了隔閡,互相殘殺,而雕像作為倒霉的第三者成為他們互相發泄怒氣的對象。還有的人認為這是由於外星人的宇宙飛船離地起飛,把所有的雕像都震倒在地了。不愧是奇特的假設,十分吸引人,但其中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呢?在這麼多假設之中,有一種假設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復活節島上的雕像是在同一時刻驟然倒地的。不僅如此,連採石場裏建造新雕像的工作也是突然停止的。
許多人文學家、考古學家都相信這一理論。他們認為島上突然發生了某種巨大的災難,所以雕像才同時倒地。這種突然的災難,可能是來自大洋彼岸的掠奪者的突然襲擊,也可能是島上發生了奴隸起義,或者是島上兩個部族發生了內訌,那些石像的雕刻家們不幸在這場相互殘殺中喪生了。其中,得到許多人支持的理論是大名鼎鼎的海爾達爾提出的假設。他認為雕像之所以倒地,那是因為建造雕像的“長耳人”和“短耳人”宗教狂之間發生了可怕的內訌和殘殺。他說:“當羅格文在歐洲的觀眾面前揭起復活節島的神祕帷幕之時,那裏的表演已經基本結束,主要的角色已經離開了舞臺。”他竭力使他的支持者相信,這一災難發生在1680年,獲勝的“短耳朵”野蠻人把“長耳朵”雕刻家統統燒死在島子東邊的一條壕溝裏了。“長耳人”所創造的這一令人驚嘆的文化也隨之被消滅了,因為獲勝者推翻了石頭巨人,而他們自己又不會雕刻石像。多麼富有浪漫色彩的假設,娓娓動聽,也十分感人。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