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節日

2006-11-21 2:06 am
蒙古族的節日

回答 (3)

2006-11-21 2:12 am
http://www.twghlchmp.edu.hk/lcham/gs/0405_P5ppt/p51.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蒙古族節日

2006-03-17 16:03:45更新 来源:中國旅遊網
  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蒙古族過春節叫“白日”,這是因爲蒙古族崇拜藍色和白色的緣故。藍色代表蒙古族,在元代,成吉思汗的宮殿是白色的,史稱“八白室”,而蒙古族的氊子也是白色的,所以春節也叫“白日”。

  那達慕起源於草原上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敖包”以石塊堆放而成,原來是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成爲祭祀場所。最初帶有宗教色彩,意在通過祭“敖包”,祈求吉祥幸福,同時也舉辦一些體育活動,後來演變成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大會在每年七、八月份舉辦,內容包括射箭、賽馬和摔跤比賽。

  那達慕大會十分隆重,每當舉辦時,方圓百里的蒙古族牧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帶著蒙古包和各種食物,從四面八方趕去參加。


蒙古族節慶活動

發佈週期:2005-07-18至2006-07-18
蒙古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別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是“魯班節”“那達慕”大會和“祭祖節”。魯班節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那達慕大會,每年公曆12月中旬舉行。祭祖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舉行。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魯班節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裡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裏學會了建築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讚。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曆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裏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遊直各村寨,然後,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後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白節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馬奶節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奶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裏,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肴。


第三個:http://pchome.liontravel.com/comm/2trs/5/yunnan2006/yunnan3.htm
2006-11-21 2:11 am
蒙古族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2006-11-21 2:10 am
一、春節

吉祥白月

  蒙古族稱正月和春節為 “察汗撒喇”。 “察汗”意為白,“撤喇”是月的意思。“察汗撒喇”有白月、白節的意思。人們以為,白色象征吉祥、納福,這种看法來源于他們對自顏色的崇拜。正月為歲首,稱其為白月,表達了他們的美好愿望,在新的一年里人畜興旺,一切吉祥如意。

祭火神

  腊月二十三是除塵供火神之日子。這天,人們 把蒙古包打掃乾淨,傢具器皿擦洗得一塵不染,佈置得整整齊齊。到了傍晚,把牲畜早早圈好,家庭成員聚集于火灶之旁 ,供奉和祭祀火神。 在灶之四周,擺上美酒、奶食品、干鮮糖果等供品,點燃油燈,把用五色絲絨和雪白的棉花裝點好的羊脯 子放進火里,請火神享用。有的人家還要請喇嘛唸經,王府則請喇嘛唸經直到二十九日。

吃團聚飯

  大年三十,外出之人要回家團聚。一到晚 上,全家大小換上新衣服,在包內舉行隆重的敬天敬地儀式 ,然后,大家團團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飲酒,歡天喜地。包餃子時,特意包几個餡內帶錢、奶豆腐、柏樹針葉、青鹽、糖的餃子。它們各有象征意義,錢為富有,奶豆腐是丰收,柏樹葉為長命百歲,青鹽是才華出眾,糖為生活幸福甜蜜。誰吃到包 有這几樣東西的餃子,則歡喜非常,大家共同向他們表示祝賀。

羊頭飾

  正月初一早晨,各家擺上煮熟的、經裝飾的羊頭和糖果、乳製品、油炸饃、須朮爾、酒等各种食品。關于羊頭的裝飾是:嘴里橫放塊長形的油炸饃,兩端露出腮外,雙鼻孔內各插一根柏樹枝,在額頭的皮處割一尖角形狀的縫,將皮 抬起,夾塊酥油。据說這是為紀念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而留下來的習慣。

王公拜謝皇恩

  舊時正月初一太陽剛剛升起之時,王爺身著朝服,出蒙古包,走到擺著朝廷頒發的印信及供品的桌子前,面朝京都方向,恭敬地行三拜九叩大禮,點 9 盞燈,燒 9 片紙錢,放 9 日內炮,表示向皇上拜年,感謝朝廷恩典。然后印信捧回包內,供放于包內靠里面的正中央。

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每家小輩給長輩拜年,獻哈達,同輩互拜。拜完年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喝飲酒。各自互相拜年完后,家長要到王府拜年。一到王府,首先向朝廷頒發給王爺的封印叩拜,再給身穿朝服、端坐的王爺拜年祝福。給王爺拜完年后,人們則給本家族各戶和親友們拜年祝賀。拜年的人每到一家,主客互致問候,表達祝福之意,然后交換哈達、鼻煙壺。接著,主人盛情款待來客。

二、峨博盛會

五月峨博祭

  每年農曆五月初,蒙古族男性牧民,身著節目盛裝,帶著簡易的帳篷,騎馬乘駝,從四面八方來到供奉 山神的地點──峨博,進行祭祀和祈禱。祭峨博時,要煨桑 ,由喇嘛唸經,人們乘馬脫帽,口頌佛號,繞峨博三周。他們向山神鞠躬,叩頭,進行禱告,祈求山神保祐一方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平安。

檢閱

  祭峨博期間,王爺還要檢查民兵的武器裝備和戰馬,好者予以表揚鼓勵,不好者要給予批評,責令限期改正。

競技比賽

  祭峨博儀式完畢后,還要進行騎馬、射箭、 摔跤比賽。摔跤、射箭、賽馬三項傳統的民族体育運動被稱作蒙古族 “男儿三种競技”。

三、那達慕

那達幕盛會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意為 “游藝”。因其歷史悠久,規模大,活動內容丰富、參加者眾多而成為傳統節日之一,“那達慕”一般在夏秋之交舉行,參加者騎馬乘駝,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地從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之地赶來。

  開始時,人們供上整羊、須朮爾和 “松”、乳製品等,由德高望重的年長者,手捧盛滿鮮奶的銀碗和雪白的哈達,高聲說著祝贊詞。他邊說邊向眾神佛撒潑供品。祝贊詞中,讚美藍天的高大、草原之遼闊、祖先的丰功偉績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謝神佛的保祐和恩賜,祝福大家節日愉快、家庭歡樂,祝愿參加各項比賽活動的人們取得优异的成績。

  接著,舉衍騎馬、射箭、摔跤比賽和歌舞等活動。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1: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0000051KK028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