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國抑或日本既食品?

2006-11-20 11:13 pm
源自中國抑或日本?

回答 (3)

2006-11-20 11:20 pm
✔ 最佳答案
中國人發明豆腐的歷史很悠久,跟據《本草綱目》記載,遠在漢初時,由淮南王劉安所發明。當時據說是劉安的母親臥病在床,大夫開了藥方,需要服用食用石膏去治 療,而為了讓母親能夠易於下嚥,所以把黃豆製成豆漿,再混和石膏來服用,就這樣製成了豆腐。當然也有說歷史上記載劉安並不是什麼好人,其實是想煉長生不老 的仙丹,無意中將豆漿和石膏混合而煉成了豆腐。而豆腐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軟硬各有不同,最硬的豆腐變成了豆腐乾,而最軟的豆腐,則變成了豆腐花。
豆 腐花的製法已經和豆腐不同,沒有壓水這個步驟,所以非常柔軟,而南北的豆腐花也有根本上的差異。在北方,製作豆腐花時並不使用石膏,而是採用鹽鹵作為凝固 劑,製出來的豆腐花是鹹味,稱為「豆腐腦」。而在南方,廣東、港澳地區,以及台灣,豆腐花則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稱為「豆花」,配以糖水或黃糖,作為甜品 食用。
2006-11-21 12:16 am
源自中國!

-
豆腐

豆腐,上面灑有醬油及裝飾用的胡蘿蔔豆腐,白色,易碎,以黃豆為主要原料作成的食物,是中國的一種古老傳統食品

歷史
相傳豆腐是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八公山上煉丹,無意中以石膏點豆漿而成。

7世紀末傳入日本。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在20世紀中期,西方國家還不太熟悉豆腐,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物日趨重要,在二十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在中國的超級市場,可以找到4至5種不同軟硬度的豆腐。


做法
把黃豆加水磨成生豆漿,把生豆漿煮沸,過濾出其中的豆渣,再把過濾過的豆漿放入凝固劑或石膏使之凝固,作成豆乳,再放進模板裏壓實去水。凝固劑可以是鈣或鎂鹽。如果想要有點酸的感覺,可以加入酸性凝固劑像檸檬汁或醋。傳統日本人則使用nigari—氯化鎂—一種海水粹取物。


營養
含有多種營養物質。 主要是蛋白質和所添加的鈣或鎂等金屬元素。


種類
豆腐的包裝內含有水,主要分為二種:

硬豆腐—摸起來是硬的,像西方的起司。
軟豆腐—質地像布丁和蒸蛋般的柔軟。
南豆腐
北豆腐
臭豆腐
雞蛋豆腐 (日本稱之為玉子豆腐)
所含有的營養有維生素B群,蛋白質、鈣質等


文化
安徽省淮南市作為豆腐的發源地,每年都會舉辦中國豆腐文化節,並宣稱使用八公山泉水製作的豆腐可以特別細嫩,可以懸浮在湯中.當地亦有使用各種豆腐和豆製品製作的全套豆腐宴.


使用
在亞洲人的菜餚中,豆腐可以是鹹的、辣的或成為甜品,它可以吸收其他材料的味道。

在美國和歐洲,豆腐經常與素食主義和禁肉主義連在一起。由於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它也被製成肉類的替代食品。豆腐在全世界已廣為使用。

通常,硬豆腐切成塊狀,可以串代替肉串成烤肉;或是切成小丁狀芶芡煮成濃稠。軟豆腐則可當成甜品、煮成湯類、做為奶昔或醬汁使用。西方純素食主義者將豆腐的水分瀝乾後,當作起司撒在生菜沙拉上。

最硬的豆腐稱為豆乾或豆腐乾,因為它只含少許的水分。豆乾可以製成細長絲像麵條般,叫做乾絲,用來與肉絲、青菜或做成涼拌菜皆可。

最軟的豆腐在中國被製成甜品,稱為豆花。在台灣,夏季時,豆花會加入冰糖水、軟花生仁和碎冰;冬季時,則食用熱豆花,豆花加入熱糖水和少許軟花生仁,或是再加上薑汁以趨寒。

新鮮的豆腐有一股黃豆的香味。豆腐如果沒有妥善保存或冰箱冷度不夠,很容易餿掉,可以聞到或吃到酸味,此時不可再食用。買回來的豆腐應連同包裝放進冰箱冷藏;若已打開包裝,則需要浸入加了少許鹽清水中,再放進冰箱,天天換上乾淨的清水,盡快在有效期限內食用。

豆腐本身沒有什麼味道,但是含有高蛋白質,因此可以被做成各式各樣的菜餚,像是起司、布丁、蛋或鹹火腿的味道等;再者,它的質地也可以製成和上述一模一樣。在台灣夏季時,一般人喜歡食用皮蛋豆腐—冰豆腐、皮蛋、醬油糕、柴魚絲和青蔥末;早上吃稀飯時,熱豆腐淋上些醬油也是傳統之一。

現今,可以買到各種口味的豆腐,炸豆腐和豆腐乾。


豆腐食品
釀豆腐,著名的客家菜
豆腐腦/豆腐花
麻婆豆腐
臭豆腐
乾豆腐
豆腐皮
茶乾
作為牛奶的代替品:
豆腐曲奇
豆腐冰淇淋
豆腐乳酪
2006-11-20 11:59 pm
應係中國 因未見有關日本的記載

豆腐的歷史從古串今,多年來一直扮演著平民化價格、貴族般享受的盤中餐角色,是窮人、是帝王、更是所有中國人熟悉的食品。人人都品味過豆腐,因此其之出生年代,絕對值得讓我們一探究竟。

豆腐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最多人認為這是從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所開始。人稱淮南王的劉安,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臥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最初雛形的形成。由於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產生後,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調十分可口,從此豆腐也就在民間開始流傳。

而一些文獻也都出現過劉安的名銜,為豆腐的起源提供了些許有力的背書。南宋朱熹云:「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
綱目‧穀部‧豆腐》時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明葉子奇《草本子‧雜製篇》說:「豆腐,淮南王劉安所作。」明蘇雪溪平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中道:「豆腐始於淮南王劉安方士之術也。」清初高士奇在《天祿識餘》中也有「豆腐,淮南王劉安造,又名黎祁」的記載。

而或許有人會認為在唐代以前的書籍都未出現過「豆腐」一詞,但在一九六○年河南省密縣發掘的打虎亭一號漢墓中所發現的大面積畫像就有豆腐作坊圖的石刻,而墓的主人正是東漢末期,為漢代已有豆腐的生產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1: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0000051KK017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