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西域風貌的唐詩

2006-11-20 10:20 pm
請提供有關西域,塞外風光,絲綢之路的唐詩o

回答 (1)

2006-11-20 11:14 pm
✔ 最佳答案
李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題解:
《關山月》,樂府《鼓角橫吹》十五曲之一。歌辭多寫離別的哀傷。

內容大要:
此詩從月起筆,引出月下邊關景色,進而引出邊關戰士思歸之情。末二句從對方即思婦方面寫來,戍客思家,料想佳人亦當想念遠在邊關的戍客。

● ● ● ● ● ● ● ● ●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無花祇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題解:
《塞下曲》出於漢樂府《出塞》、《入塞》等曲,是唐代新樂府題,歌辭內容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李白寫了六首《塞下曲》,第一首尤佳。

內容大要:
此詩寫邊塞的苦寒,五月仍然未見柳色。「曉戰」二句寫戰鬥之艱苦,對仗工穩而自然。

● ● ● ● ● ● ● ● ●

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渭城曲》,也稱《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指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境內。渭城,指咸陽。陽關,在甘肅西部的敦煌附近。從長安過陽關到安西,正是唐朝的絲綢之路幹線。安西是遼遠的地方,朋友自然是很少的。在送別朋友的地方又下起了濛濛細雨,更增加幾分離別的惆悵。公務在身,即使路途遙遠、行程艱苦,也是無可選擇的,作為朋友,臨別依依又能說什麼呢?只好勸你多飲一杯。友情也許可以溫暖行者枯燥的旅程吧。

  唐朝為了維護絲綢之路的安定和暢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唐朝的文人官員,為此也增添了許多離愁別恨,以至於送別詩十分多見。王維這首名詩,在唐宋時代都很流行,並被譜成曲演唱,除了《渭城曲》以外,也稱《陽關曲》或《陽關三疊》。

● ● ● ● ● ● ● ● ●

王維《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指今天的青海湖。樓蘭在漢代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到唐代已經不存在。有人認為樓蘭城的消失是因為戰爭的破壞,或因塔里木河改道斷了水源所致,也有人認為是氣候變遷的結果,眾說紛紜。玉門關在敦煌附近,在漢代時屬於中國的西部邊界。王昌齡的《從軍行》是一首表達衛國決心的詩,反映了維護絲綢之路平安的艱難。

  詩中描寫青海湖的上空濃雲密布,連雪山看上去都已經暗淡無光了。玉門關作為中原的象徵,現在遠遠望去,不過是一座難以防守的孤城。沙漠中的戰爭持續很久,連金屬的盔甲都被磨穿了。但是,戰士們的決心比金屬還堅硬,不取得最後勝利決不進入玉門關(歸還)。

● ● ● ● ● ● ● ● ●

張籍《涼州詞》

邊城暮雨雁飛低,
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
應馱白練到安西。

  與邊塞烽煙戰火相對照,這首詩是絲綢之路上的和平牧歌。

  邊城是邊塞城鎮。「磧」指戈壁。安西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境內,是唐朝統管西域的最高軍政所在地。白練,一種白色絲綢,既可以作為軍隊賞賜戰功的賜物,也可以作為東西方貿易的商品。安西,位於絲綢之路的要道之上,加上安西都護府的存在,使得該地成為西域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唐朝政府經常僱用商隊向這裡運送以絲綢為主的各種物資。

  本詩描寫春天的傍晚,邊地小城正下著濛濛細雨,北飛的大雁不得不降低飛行的高度,而剛剛生長出來的蘆筍卻在雨中爭先恐後的茁長。一陣陣鈴聲越過戈壁傳來,那是向安西運送絲綢的龐大駝隊。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40: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20000051KK015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