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 係咩意思??(10分)

2006-11-19 11:29 pm
如題~~
唔該答得長細d~~

回答 (3)

2006-11-19 11:37 pm
✔ 最佳答案
唐朝皇權衰弱的表現之一──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安史餘部還保持相當大的勢力,昏懦的唐代宗為了求得苟安,「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而在平叛的過程中,唐朝對內地掌兵的刺史也多加節度使的稱號。因此,中原地區也出現了不少的節度使等大小軍鎮,以後又擴展到全國。他們是地方的軍政長官,是州以上一級權力機構,即藩鎮。安史之亂後,在今陝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鎮大多依舊服從中央政府,向中央繳納賦稅;而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一帶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也不向朝廷繳納賦稅。甚至節度使的職位也往往父死子繼,或由部下擁立,唐中央只能加以承認,不能更改。除河朔三鎮外,重要的藩鎮還有淄青鎮(治青州,山東益都)、淮西鎮(治蔡州,河南汝南)、滄景鎮(治滄州)等等。它們也多倣傚河朔,專橫跋扈,割據稱雄。

這種藩鎮長期割據的局面,破壞了唐王朝一統天下的局面,也影響到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此外,各藩鎮對境內的人民都實行殘暴的統治。節度使為了維護統治,除拚命擴充軍隊外,還挑選精勇組成親信「牙兵」。牙兵多「父子相襲,親黨膠固」,有著共同一致的利益。節度使對牙兵供給豐厚,往往能得他們的死力,但這也使牙兵十分驕橫,只要節度使對他們稍不如意,他們就或殺或逐,另立新主,遂形成了「變易主帥,如同兒戲」的局面。

當然唐中央政府也試圖削弱藩鎮的權力,因此中央政府和藩鎮時常發生爭鬥淮西平定後,滄景、盧龍、成德等鎮相繼歸順中央。淄青的李師道獨力頑抗,被唐中央發兵打敗。到此時,唐朝算是恢復了表面上的統一,但節度使領有重兵的局面並未改變。

藩鎮割據也使唐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影響。因為一些藩鎮不繳納賦稅,唐中央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江淮一帶。為了整頓財政,改革稅收制度,增加政府收入,肅宗時負責財政的大臣劉晏和德宗時的楊炎先後實施了一些措施,比如整頓均田制度、租庸調制度,把「王役不供,簿籍不掛」的流民和客戶,重新編排在國家的均田土地,比如對鹽法、漕運的改革,比如平抑物價和實行兩稅法等。這些措施使唐中央財政狀況有所好轉。


唐朝皇權衰弱的表現之二-----宦官專權

唐初政治清明,宦官數量不多,地位也很低,只負責皇宮內的守衛和清掃等事宜,無權過問軍政大事。玄宗時,這種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開元、天寶年間,宦官激增至三千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達千餘人,宦官高力士尤被重用,開元末年以後,他居然可以審閱大臣送來的奏章,小事由其處理,大事才由玄宗自己裁決。諸王公主稱高力士為「阿翁」,太子稱其為「二兄」。此外,玄宗還委派宦官監軍到藩國出使等重任。不過,此時宦官勢力雖然已經抬頭,但對皇帝還是惟命是從,凡事不敢擅專。

安史之亂後,宦官掌握了軍權和財權,皇權開始削弱。宦官專權始於肅宗和代宗時期。肅宗就是由宦官李輔國扶持即位的,而即位後的肅宗對其十分寵信,讓其掌管禁兵,並升任兵部尚書。肅宗還任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前線著名將領郭子儀和李光弼均受其節制。此外,宦官還掌握了國家財權。

從代宗開始,還以宦官二人充內樞密使,掌管機密、承宣詔旨,權力很大,他們和二護軍中尉合稱「四貴」。宦官有了武力作後盾,地位愈加鞏固。他們有權任免將相,地方上節度使也多從禁軍中招用。由於宦官掌握大權,藩鎮多引為內援;宦官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以便控制皇帝,也多引藩鎮為外援。

德宗時所設護軍中尉二人、中護軍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統率左右神策軍、天威軍等禁軍。從此,宦官掌典禁軍成為定制 。

宦官擅權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災難。當皇帝不滿於宦官時,宦官竟爾殺死並廢立皇帝。唐後期的順宗、憲宗、敬宗皆死於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擁立的。也就是說,從憲宗起到唐亡,皇帝都形同傀儡,宦官成為唐朝的實際統治者,而宰相、大臣則成為宦官的附庸,即「南衙」(外朝)成為「北司」(內朝)的附屬機構。


倘還有疑惑,請參考【華夏歷史:三大盛世天朝之─唐朝】
2006-12-08 5:41 am
不夠直接,藩鎮即軍閥。
2006-11-20 11:25 pm
簡單 黎講 藩鎮 即係 唐代 ge 封建
不過, 藩鎮係將 版圖 劃分若干 地區以作管治
同周代封建唔同ge 地方 可能係 周代封地大小不一,論功賞多d地, 地方話事人叫 "諸侯"
唐代 藩鎮 係將 d 地區 一個個咁 比賞人管治, 話事人叫 "節度使"
一個諸侯得一個管治地域, 但地域大小 可以變更
一個節度使可有多於一個管治地域, 例如安祿山 就有3個藩鎮之多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1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9000051KK030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