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妊娠期牙齦炎
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很多女性都以為這是由於懷孕、分娩使得女性身體變差而引起的。其實並非如此,女性在分娩以後容易出現牙齒疾病,甚至掉牙,主要是由於妊娠期牙齦炎引起的。
牙齦炎是指牙齦出現發炎,通常口腔前方的牙齒比較嚴重,病情程度可由無症狀到疼痛、出血不等。牙齦炎主要表現為牙齦發紅、腫脹、易出血,有時還會出現疼痛。因為這種牙齦炎一般在懷孕三個月左右時發生,分娩以後症狀就可逐漸消退,所以稱其為妊娠期牙齦炎。大約30~75?的孕婦會受到牙齦炎的影響。
患有牙齦炎的孕婦,除了會影響自身的牙齒健康以外,還會出現流產、早產低體重兒等問題,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視。
病因
1、 細菌影響 引起牙齦炎的直接原因是細菌堆積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塊。如果這些細菌斑塊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出現齲齒、結石等牙病。可能由於孕婦內分泌及免疫係統出現改變,使得口腔環境特別適合某些細菌如厭氧菌繁殖、齒齦浮腫,當食物殘渣存在時,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引起牙齦發炎。所以懷孕前已經存在口腔疾病的女性懷孕後更易出現牙齦疾病。
2、 內分泌改變 雖然牙齒上都有輕微的細菌斑塊,但是懷孕期的女性更容易出現牙齦炎,這可能是由於懷孕後女性的免疫係統、內分泌係統發生改變的原故。尤其是懷孕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而孕激素可減少膠原質的產生,使得牙齦的基質變弱;雌激素會刺激牙齦造成腫脹。
臨床症狀
妊娠期牙齦炎可以表現為一般的牙齦炎和妊娠瘤兩種形式,妊娠瘤其實是牙齦炎的嚴重情況。疾病在妊娠第2—3個月及分娩前最為嚴重。
1、牙齦炎
出現牙齦炎時,表現為牙齦發紅、腫大、酸軟、發亮、容易出血,尤其是刷牙、吃東西等刺激後出血更明顯,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牙齦疼痛。這些症狀並非每個孕婦都會發生,只有部分女性出現明顯的症狀。症狀一般會在懷孕第二個月時開始出現,到了第八個月時隨激素分泌濃度增高變得較為嚴重。
2、妊娠瘤
個別孕婦會出現更為嚴重的牙齦損害——妊娠瘤,它是懷孕期間牙齦組織出現的良性增生,一般多在懷孕後二、三個月時出現,但也可以更晚一些才出現。
妊娠瘤表現為前排兩個相鄰牙齒間的牙齦尖端,出現紫紅色或暗紫色的腫塊,腫塊呈蒂狀或結節狀,表面平滑柔軟,腫塊比較大時可擋住部分牙齒。腫塊生長快速,大小不一,多在2~3公分以內,偶爾也有大至4公分以上的。有時腫塊還會出現表面潰爛、纖維化。
妊娠瘤除了外觀特點以外,還會出現感覺不舒服、影響說話、吃飯、經常出血,有時還會出現疼痛。
妊娠期牙齦炎治療
2、 懷孕期間出現牙齦炎、妊娠瘤,首先應進行有效的牙齒擭理,包括由醫生清潔牙齒、去除菌斑、結石,以及每次吃東西後刷牙、漱口等。如果嚴格的擭理後病情還是比較嚴重,就應進一步治療,治療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治療時間、麻醉、X線檢查、使用安全藥物等問題。
3、 大多數的妊娠瘤在分娩後會自行好轉,所以一般也不需用通過手術將腫塊切除。但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如出現疼痛、影響說話、吃飯、有嚴重出血等問題時,應先進行有效的口腔擭理,如果還是不能好轉,也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腫塊。
4、 懷孕前期,尤其懷孕的前三個月,是胎兒器官正在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服用不合適的藥物,或者是被X光照射,都有可能損傷胎兒。所以孕婦在此期間出現牙齦炎,除了進行牙齒擭理、清潔以外,應盡量避免進行牙科治療。
5、 到了懷孕中期,也就是懷孕第四至第六個月時,如果疼痛、出血等症狀比較嚴重,就要進行治療,而且這個時期也是比較安全的治療時機。建議做一些暫時性的治療,比如齲齒填補、清理結石等。
6、 懷孕後期,即懷孕的最後三個月,也不適合孕婦進行長時間的牙科治療。治療時采取仰臥姿勢,胎兒的重量會壓迫下腔靜脈、減少血液回流,引發體位性低血壓、暈厥等症狀,如果孕婦必須進行治療,應采取左側臥位的姿勢。
7、 照射X光:用于牙科的放射線劑量都很小,且遠離下腹部,但是所有的孕婦還是應盡量避免采用。如果孕婦因為診斷、治療,必須進行X光照射時,應穿著防擭鉛衣,並特別應注意覆蓋住下腹部。
8、 藥物:治療牙病時應采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藥品中首選利多卡因、鹽酸丙胺,而馬比佛卡因、普魯卡因較差。其他的藥物如抗生素等也應該在醫師指導下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