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Macau Grand Prix) 是澳門體壇和車壇一年一度的賽事,每年會於10月至11月間舉行,至今已舉辦了超過50屆,是世界著名的格蘭披治賽車盛事。賽事跑道被稱為東望洋跑道,全長6.2公里,主要是以現有的鬧市街道作賽,由於多彎、賽道狹窄等因素增加了賽事的難度,故極受賽車手歡迎,並與摩納哥的蒙地卡羅街道賽齊名。
賽事首屆於1954年10月30日及31日舉行,吸引超過二萬人入場觀賞賽事,並成為了亞洲地區首個舉辦格蘭披治賽車的地方。
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比賽項目除著名的三級方程式外,還設有房車賽、電單車賽等,亦曾舉辦懷舊的老爺車賽、以明星名人為賣點的成龍盃等,近年還增設自動檔電單車賽來增加賽事的娛樂性。
另外,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亦是一眾賽車新星的搖籃,不少世界知名的賽車手在新人時期,都曾經到澳門作賽,當中包括已故一級方程式車手冼拿,多屆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米高·舒麥加及米高·夏健倫等。
歷史
1954年初,澳門一班賽車愛好者包括卡路士·施華 (Carlos Silva)、費南度·便度 (Fernando Pinto)等人有意於澳門曲折多彎的街道上舉辦賽車比賽,此一構想得到了香港汽車會的協助與支持。結果於同年的10月30日,第一屆的格蘭披治大賽車正式舉行。當年的賽事共有十五輛車參賽,亦由於免費入場的關係,共吸引20,000人入場觀賞。
賽事舉辦初期,所有支出經費均為私人機構贊助以及由賽車愛好者籌措,及至1970年代,葡萄牙政府授意將大賽車交予當時的澳門市政廳主辦。
賽道簡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5/53/Lisboa.jpg/200px-Lisboa.jpg
當賽車駛入葡京彎時
主條目:東望洋跑道
東望洋跑道或稱東望洋賽道(有東方的摩納哥賽道之稱)是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之賽車跑道,是全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及電單車賽的街道賽場地。整條賽道是環繞澳門東望洋山的市區賽道,全長3.8哩(即6.2km),沿途多彎,有上坡下坡路,最闊路面14米,最窄僅7米。
主要舉行賽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1/17/50cc_racing.jpg/200px-50cc_racing.jpg
在2004年曾舉辦「綿羊仔」電單車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FIA三級方程式(洲際盃)
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
東望洋大賽(2005年升格為FIA世界房車LG錦標賽WTCC)
財神酒店盃(前身為葡國盃)
香港組房車新手賽(2001年更名為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盃,2005年再更名為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盃)
澳門電訊盃亞洲房車賽
亞洲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盃自動波(綿羊)電單車賽
Porsche Infineon Carrera 亞洲盃
經典場面
澳門大賽車舉行了超過五十屆賽事,當中出現過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
1990年: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c/c4/MSCvsHak.jpg/200px-MSCvsHak.jpg
1990年夏健倫撞舒麥加車尾失控
三級方程式賽事,米高·舒麥加(Michael Schumacher)峰迴路轉的贏了邁卡·夏健倫(Mika Hakkinen)。第一回合夏健倫以拋離舒麥加3秒之多的優勢奪第一名,到第二回合最後一圈,夏健倫欲在轉入葡京彎前抽右線超越舒麥加,而舒麥加亦同時作出同一動作,夏健倫的左前輪隨即鉤住舒麥加車尾失控,撞兩邊欄退出,夏健倫即下車跳地泄憤,不久更跪在路旁哭泣。而半邊定風翼被扯斷的舒麥加則直奔終點奪魁。
1992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一回合發生串炒意外,起步第一圈,中前段其中兩部戰車在葡京彎相撞,後車收掣不及互相以「頭插尾」直線相撞,意外中接近十輛戰車退出,意外形成的車龍由葡京彎差不多伸展至東湖酒家門前。
1995年:
格蘭披治電單車賽事,麥克·愛華士(Mike Edwards)大戰飛力·麥卡倫(Philip McCallen)。賽事成為他們的戰場,在第二的麥卡倫在賽事中不斷向頭位愛華士施壓,雙方激戰逾十圈,到最後一圈麥卡倫在漁翁彎超越了愛華士,但愛華士於沙池彎反超前麥卡倫,並直衝向終點奪冠。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二回合發生破歷屆紀錄的相撞意外。當車手拉夫·舒麥加(Rolf Schumacher)、贊奴·桑利(Jarno Trulli)及高度(André Couto)過了加思欄天橋底的彎位後,排在第四位的方坦拿在此處失控撞欄,後面戰車隨即再撞向方坦拿令其四輪朝天,排在第六位的迪拉羅沙(de la Rosa)再撞前車並撞至飛起,左前輪受損,後來跟隨後面的11部車全部收掣不及互相碰撞,導致加思欄彎角嚴重阻塞,賽事被迫中止。方坦拿於意外發生後隨即被救出;迪拉羅沙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駛離現場,但他駛至嚤囉園後亦告退出。第二回合重新起步只剩下十餘位車手出戰,後再因為東方彎發生嚴重意外賽會決定取消第二回合賽事。
1996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第二回合最後一圈發生旗號混亂事件。當時排在第四名的費明(Ralph Firman)在髮夾彎疑因為轉向系統失靈撞攔,並與後面主車群在髮夾彎相撞。意外發生後不久,在頭位的贊奴·桑利(Jarno Trulli)已到達終點,當時賽事工作人員仍向他揮動黑白格旗,但桑利衝線後賽會立即出示紅旗。當桑利駛至意外地點時,隨即下車追問在場Rescue人員。賽會在最後決定取消最後兩圈的成績,發生意外的費明奪冠,而原本首先衝線的桑利摘季。
2000年:
三級方程式賽事,澳門車手高度(André Couto)在黃旗SC之下掄元。在賽事最後三圈,一部戰車在沙池彎打滑撞欄,橫亙在賽道上,此時賽會出動安全車,帶領了三圈,高度、慕甸(Paulo Montin)及福田良(Ryo Fukuda)在安全車帶領下分別奪得冠、亞、季軍。高度成為澳門賽車史上第一位澳門車手奪得F3冠軍。
2004年:
亞洲雷諾方程式挑戰賽,再度發生旗號出錯事件。在最後一圈,排第一位的日本車手小林可夢偉和第二位的英國車手費林明在嶺南彎相撞退出,原本在第三位的日本車手番長琢在火藥局甩尾撞欄,第四位的車手亦於葡京彎壞車退出。原本排在第五位的澳門車手張路明變相躍升為第一,第六位的巴西車手般奴·冼拿升為第二。張路明返回終點後,工作人員並未示意格旗,但賽事已經完成。後來在凱旋圈中,般奴·冼拿在以為賽事未結束的情況於沙池彎撞欄。 大賽車委員會網站WMV片段
歷年三級方程式冠軍
年份
車手
所駕駛之汽車
1983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Flag_of_Brazil.svg/22px-Flag_of_Brazil.svg.png
艾爾頓·冼拿
Ralt-Toyota
1984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Flag_of_Denmark.svg/22px-Flag_of_Denmark.svg.png
約翰·內爾森
Ralt RT3-Volkswagen
1985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Flag_of_Brazil.svg/22px-Flag_of_Brazil.svg.png
Mauricio Gugelmin
Ralt RT30-Volkswagen
1986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e/Flag_of_England.svg/25px-Flag_of_England.svg.png
安迪·華萊士
Reynard 863-Volkswagen
1987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5/Flag_of_Ireland.svg/25px-Flag_of_Ireland.svg.png
Martin Donnelly
Ralt RT31-Toyota
1988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3/Flag_of_Italy.png/25px-Flag_of_Italy.png
Enrico Bertaggia
Dallara 388-Alfa Romeo
1989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9/Flag_of_Australia.svg/25px-Flag_of_Australia.svg.png
大衛·布拉漢姆
Ralt RT33-Volkswagen Spiess
1990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5px-Flag_of_Germany.svg.png
米高·舒麥加
Reynard 903-Volkswagen
1991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0/Flag_of_Scotland.svg/25px-Flag_of_Scotland.svg.png
大衛·庫塔
Ralt RT35-Mugen-Honda
1992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Flag_of_Sweden.svg/25px-Flag_of_Sweden.svg.png
Rickard Rydell
TOM'S 032F-Toyota
1993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5px-Flag_of_Germany.svg.png
Jörg Müller
Dallara 393-Fiat
1994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5px-Flag_of_Germany.svg.png
薩斯喀-麥森
Dallara F394-Opel
1995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5px-Flag_of_Germany.svg.png
拉夫·舒麥加
Dallara-Opel-Spiess
1996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5/Flag_of_Ireland.svg/25px-Flag_of_Ireland.svg.png
費明
Dallara-Honda Mugen/NB
1997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5px-Flag_of_France.svg.png
Soheil Ayari
Dallara 396-Opel-Spiess
1998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0/Flag_of_Scotland.svg/25px-Flag_of_Scotland.svg.png
Peter Dumbreck
Dallara 398-TOM'S-Toyota
1999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e/Flag_of_England.svg/25px-Flag_of_England.svg.png
曼寧
Dallara F399-TOM'S-Toyota
2000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Flag_of_Macau.svg/22px-Flag_of_Macau.svg.png
高度
Dallara F399-Opel-Spiess
2001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e/Flag_of_Japan.svg/25px-Flag_of_Japan.svg.png
佐藤琢磨
Dallara F301-Honda-Mugen
2002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5px-Flag_of_France.svg.png
高文迪
Dallara F302 Sodemo-Renault
2003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5px-Flag_of_France.svg.png
拉皮埃爾
Dallara F302 Renault-Sodemo
2004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5px-Flag_of_France.svg.png
Alexandre Prémat
Dallara-Mercedes-HWA
2005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Flag_of_Brazil.svg/22px-Flag_of_Brazil.svg.png
迪加拉斯
Dallara-Mercedes-HWA
嚴重意外
澳門東望洋賽道以危險著名,舉行格蘭披治賽車多年以來,發生過多宗嚴重意外。 (請參看附加網頁)
軼事
賽事首位女性車手是瑪嘉烈·李安納 (Margaret Leonard),她是參加首屆賽事的十五名車手之一。
1993年起步點由東方彎遷移至沙池彎,同年大賽車博物館開幕。
賽車女郎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2/22/Couto_and_girls.jpg/200px-Couto_and_girls.jpg
高度與賽車女郎
賽車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有賽車女郎,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也不例外。在車房的位置經常聚集一批又一批的賽車女郎,為所屬的車隊宣傳和打氣,引來很多攝影發燒友。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