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極權主義

2006-11-19 6:47 pm
同上咩是極權主義!!!!

回答 (2)

2006-11-19 6:56 pm
✔ 最佳答案
極權主義的興起

極權主義的意義

極權主義是一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新政治制度,我們可以叫這種新政治制度'極權主義'如果一個獨裁者或一個政黨:

在政府、經濟和社會已經有獨裁的控制權;


有意識形態地統治;和


採用一黨專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極權主義的例子有:俄國的共產主義、德國納粹主義、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和日本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俄國

列寧與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Union of Socialist Soviet Republics)

列寧(Lenin, 1870 - 1924)原名烏利亞諾夫,貴族出身,於聖彼得堡大學畢業,嚮往研究馬克斯的著作,因參加革命而被放逐到西伯利亞,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黨分裂為布爾雪維克黨和孟雪維克黨,列寧是前者的領袖。 

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被推舉為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之委員長,主張對德停戰,土地國有和由工人管理工廠,又於1918年把布爾雪維克黨改名為共產黨。

1922年,俄國合併其他小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初期施政:

於1918年3月對德訂立和約。

把首都遷至莫斯科。

在兩年內利用紅軍和秘密警察剷除異己,肅清內亂

實行共產主義:

把土地、天然資源、生產及分配機關收歸國有。

生產品由國家集中分配。

取消商品貿易。

徵收農民剩餘糧食。

推行四大計畫:

樹立無資產階級專政。

徹底推動經濟社會的改革。

消滅內部反抗,擊退外國干涉。

發動世界革命。

史太林 (Joseph Stalin, 1879-1953)

史太林出生於農民家庭,早年因參加革命而被放逐到西伯利亞,後來潛返彼德格勒,加入布爾雪維克黨,成為列寧的得力助手,1924年成為蘇聯領袖,帶領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德國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意大利

巴黎和會與意大利

意大利雖然是戰勝國之一,但巴黎和會被英、美、法三國控制,意國代表奧倫杜(Orlando)卻根據1915年之參戰密約取得阜姆港的主權,巴黎和會最後把阜姆港劃歸南斯拉夫,奧倫杜一度憤而退出和會,會議幾告破裂。意大利在戰後得不償失,加上物資短缺,失業人數眾多,退伍軍人不獲安置,經濟破產。

法西斯黨(Fascist Party)之組成興法西斯主義

意大利共黨暴動,全國一片混亂,不滿現狀及反對共產主義的愛國分子於1919年3月在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號召下在米蘭組成法西斯黨,與社會黨對抗,1922年,法西斯取得政權,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領導下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並把意大利帶進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威爾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s)

  1918年9月,德國戰敗已成定局,各黨派均主張進行民主改革。同年10月,基爾軍港的水兵叛變,社會民主黨人要求德國國皇威廉二世退位,德皇出走到荷蘭,霍享索倫皇朝瓦解,當時國內的主要黨派是斯巴達克黨和社會民主黨。前者主張仿效蘇聯,建立無產階級政府;後者主張召開國民會議,推行緩進改革。結果,社會民主黨領袖愛伯特順利組成內閣。1912年2月,國民議會在威爾瑪召開,愛伯特被選為首住大總統,並頒佈威爾瑪憲法,廢止階級和宗教上的特權,規定民主代議政體,規定男女公民絕對平等和社會保險制度,是當時最佳的憲法,德國成為民主共和國。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休戰協定,1919年6月28日接受凡爾賽條約。新政府無力負擔巨額賠款,以至經濟破產,1921年,德國償付第一期賠款後要求緩期付款給法國,法國居然與比利時在1923年1月派兵佔領德國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德國消極對抗,德國的工商業全面停頓。

納粹德國

1929年全球性的經濟恐慌嚴重地打擊德國的經濟,工廠倒閉,失業人數激增,政府試圖挽救不果,人民不滿現狀,勞工階層主張革命,加入共產黨,而中產階級則緬懷過去的光榮而組織愛國團體。1920年希特拉(Adolf Hitler)在慕尼黑組成國家社會黨,甚得德國人擁護,1934年希特勒成為元首,德國成為納粹主義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

地位提高

日本在戰時壟斷東南亞市場,更藉英日同盟對德宣戰奪取德國在山東的利益,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戰後日本取得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屬諸島的委任管治權,成為亞洲霸主。

美國對日本的限制

美國鑑於日本在太平洋的勢力大為擴張而感到不安,故聯合各國制裁日本。1921年,美國邀請中、日、英、法、意、比、荷、葡舉行華盛頓會議,成立「五國海軍協定」,簽訂「九國公約」,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重申門戶開放政策。華盛頓會議限制了各國的軍備及解決了戰後的問題,其實是針對日本,阻止日本向外擴張,損害美、英、法等國的利益。
2006-11-20 8:42 pm
1 .
極權主義,或譯全能主義,簡稱極權,是一項政治學用語,通常用於比較政治學(en:comparative politics),指的是一些現代政權主張國家應該掌控公眾與私人的每一方面的一種主義,通常用來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史達林主義,或是其他類似的政治思想。

一般來說,極權主義包括以下四點:

國家永遠第一
一黨專政
操縱人民生活
積極對外擴張
影響力最大的幾位極權主義學者,例如卡爾·波普爾、漢娜·阿倫特、卡爾·J·弗里德里希(en:Carl Joachim Friedrich)、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與胡安·林茲(en:Juan Linz)對極權主義的定義有些許不同。共同的認知是,極權主義動員全民支持政府與唯一的政治或宗教意識形態,排除與國家目標相左的工會、教會與政黨等異己。極權國家通常以一黨執政、秘密警察、透過政府控制的大眾媒體進行宣傳、個人崇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大眾監控、以及國家恐怖主義等手段維持權力。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華民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人口的3.2%左右。

極權主義是一種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義大利人民不滿政府而出現的一種意識形態。它主張:

國家永遠第一
一黨專政
操縱人民生活
積極對外擴張
Totalitarianism is a term employed by political scientist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to describe modern regimes in which the state regulates nearly every aspect of public and private behavior.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of totalitarianism, such as Karl Popper, Hannah Arendt, Carl Friedrich, Zbigniew Brzezinski, and Juan Linz have each described totalitarianism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way. Common to all definitions is the attempt to mobilize entire populations in support of the state and a political or religious ideology, and the intolerance of activities which are not directed towards the goals of the state, such as involvement with labour unions, churches or political parties. Totalitarian regimes maintain themselves in political power by means of single-party state, secret police, propaganda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state-controlled mass media, personality cult,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free discussion and criticism, the use of mass surveillance, and widespread use of terror tactics (political purges and persecution of specific groups of people).

Critics of the concept contend that the term lacks explanatory power. They argue that governments which may be classified as totalitarian often lack characteristics sai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term. They may not be as monolithic as they appear from the outside, if they incorporate several groups, such as the army, political leaders, industrialists, which compete for power and influence. In this sense, these regimes may exhibit pluralism through the involvement of several groups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4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9000051KK012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