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是怎樣死的?
回答 (4)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姓愛新覺羅,名皇太極(亦作皇太子、黃台吉),軍事家、政治家。滿族,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
[編輯] 生平
尊稱後金天聰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也稱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極。
皇太極在世時期,保護漢族人、減輕農民負擔,並遷都瀋陽。1636年皇太極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後來,他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大炮,並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52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孝莊文皇后的七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
[編輯] 皇太極命名軼聞
在努爾哈赤試圖將第八子稱為「皇太子」的時候,因為努爾哈赤發音不準,錯將「皇太子」唸成「皇太極」,明朝官員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之下就將第八子的名稱寫為:愛新覺羅·皇太極。
其實,這種情況在當代十分常見,因為滿族人不擅漢語,隨時都會出現發音不準的情況,這種誤會造就了女真皇室人員一些特別的名字:例如「皇太極」、以及「金台吉」等。
清太宗生平
尊稱後金天聰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也稱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極。
皇太極在世時期,保護漢族人、減輕農民負擔,並遷都瀋陽。1636年皇太極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後來,他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大炮,並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清太宗的病逝
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52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孝莊文皇后的七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
參考: 歷史書籍
太宗,名愛新覺羅·皇太極,(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他被推舉為汗。在位17年,病死,終年52歲,火葬,墓在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1: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9000051KK012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