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傳統音樂,顧名思義就是保有韓國舊有節拍的音樂。有時指的也可以是國樂。
歷史
三國時代(57 B.C.-A.D. 676) 記載著高句麗的古箏、伽倻的伽倻琴等古典樂器,以及和中國、西方國家交流所留傳下來的樂器。而在高麗時代的雅樂和鄉樂很活躍。雅樂最早是從中國傳來的,最先是大晟樂,而後演變成為宗廟祭典時所演奏的宮中音樂。鄉樂是傳承了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而來的音樂。又在朝鮮時代(1392-1910)初、中期以宮中音樂為代表,後期以民俗音樂為代表。宮中音樂和宮中的禮儀習習相關,主要在宴國賓貴客時演奏,內容也多以讚揚王室為主。在15世紀時把音樂的原理、歷史、樂器等集結成一本音樂輿論書<樂學軌範>到了朝鮮後期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農業產量的大增,西方文化的影響…等的改變,音樂也跟著起了變化。尤其是音樂的多元化,喜歡音樂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民間出現了清唱、民謠…等,民間樂曲內容多為真實表現老百姓情感及諷刺社會的亂象為主。之後又出現了深受大家喜愛的四物農樂,四物農樂由鑼、 鉦 (類似於鑼)、豉(橢圓形的兩頭豉)、豉…等四種打擊樂器來演奏。
樂器
傳統音樂中所使用的樂器多達100多種。而這些樂器出聲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分為用手指來彈奏的弦樂器; 用嘴來吹的管樂器; 敲擊後發聲的打擊樂器三種。
弦樂器 : 伽倻琴、玄鶴琴、洋琴、 二胡、古箏…等
管樂器 : 大笛、小笛、簫、短簫、太平簫、笙簧、喇叭、螺角、洞簫…等
打擊樂器 : 拍(類似塊板)、編鐘、編磬、杖鼓、鑼、鼓…等
傳統舞蹈最早是開始於史前時代的宗教儀式。按照部落的不同,有的是用在神壇的祭典; 有的則是集體歌舞娛樂,這樣的歌舞時期逐漸演變至今。在三國時代(57B.C.-A.D.676) 高句麗的古墓中也留下畫有當時人們跳舞舞姿的壁畫。而在高麗時代(918-1392)由國家所舉辦的大型燃燈會(一種佛教的法會)和八關會(向上帝忻願太平盛世的活動)也可看到人們的舞蹈。來到了朝鮮時代(1392-1910)以初、中期的宮中舞蹈和後期的民俗舞蹈為中心。宮中的舞蹈一般是在宮廷中的大型筵席和招待貴賓的晚宴時所跳的,所以大部份是一些讚揚王室的尊嚴、威嚴的內容。舞者的衣服也是以強調華麗為特徵,具代表性的是劍舞、鶴舞、處容舞。而民俗舞蹈則是隨著農業生產的大增、文化的進步而發展。內容多是老百姓生活、感情的表現及對社會的批判。最具代表的是假面舞、山臺假面劇、僧舞、巫俗舞、傀儡戲、太平舞、閑良舞, 避邪舞…等。其中特別又以假面舞和山臺假面劇這樣的舞蹈來諷刺兩班們和僧侶們間的社會階層。而現代的民俗舞蹈則是在1930-1960年間產生的,分為扇子舞、長鼓舞。除此以外還有具意式型態的舞蹈如銅鈸舞、法鼓舞、蝴蝶舞…等佛教意式型態的舞蹈,及孔廟祭禮和宗廟祭禮時的舞蹈。
代表的傳統舞蹈
劍舞
假面舞
僧舞
太平舞
閑良舞
避邪舞
長鼓舞
扇子舞
銅鈸舞
韓國傳統服裝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 優雅且有品位。 近代被洋服替代。 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穿。 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 看上去很優雅: 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爲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最近,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宮中服裝
宮中大禮服: 國家重大儀式中穿的禮服
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 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 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 穿冕服。 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裏穿的衣服。 王妃穿大禮服一翟衣。
宮中大禮服: 國家重大儀式中穿的禮服
韓服的美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綫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强調女性頸部柔和綫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綫,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綫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綫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一樣。
韓服的特徵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顔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範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
- 男紗帽 (男紗帽)
- 外套
外套是短衣和褲子上面所穿的衣服, 可在外出時穿。
- 褲子
褲子指男性所穿的下衣。 根據體形寬鬆製作, 以適合坐式生活爲特點。
- 綉花鞋
絲綢上有花刺綉的綉花鞋, 對襯托韓服有重要作用, 可修飾裙邊綫條。
- 短衣
短衣相當于上衣, 男女裝有差异/ 男式以綫條粗, 平坦爲特點; 女式以裝飾華麗曲綫短而美麗爲特點。
- 領沿
領沿指領子部位白色的綫。 筆直但圍繞頸部和整體曲綫很協調。
- 長衣帶
爲扣好短上衣, 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長帶。 女性短上衣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 袖口
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徵爲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綫似的自然柔美。
- 裙子
裙子爲女性的下衣。 裙子做成褶皺型和背心相連而成, 分爲單裙, 襯裙, 套裙等
- 紋樣
和優雅的綫條, 色彩一起, 更加突出韓服美的是花紋。 裙子的邊, 袖領肩部等部位加上花紋, 更加突出華麗的風格。 紋有植物, 動物, 自然等。
- 足套
足套像現代的襪子, 男女的樣子相同, 但男用足套以筆直爲特點。
韓服的種類
韓服可根據身份, 功能, 性別 , 年齡, 用途, 材料分類。 現代觀點中, 用途上的區分最有代表性。 根據生活風俗用途, 韓服分爲婚禮服, 花甲服, 節日服, 周歲服等。
節日服
在韓國, 春節早上必須給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韓服, 孩子們穿色童(七色彩緞)短衣和韓服拜年。
周歲服
在韓國, 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要舉行祈求孩子, 無病長壽的儀式。 這時, 孩子要穿周歲服。 男孩子轉淺色衣服, 一般是籃色邊粉紅色短衣淺紫色褲子, 上面穿藍色背心, 草綠色衣帶。 女孩子用深綠色或黃色做短衣, 周歲或特殊的日子裏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給周歲的女孩子穿唐裝。
花甲宴服
是子女們爲花甲的父母舉辦的儀式, 祝父母身體健康, 長壽, 這時擺上宴席祝壽。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禮服一唐裝。
婚禮服
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平常韓服華麗。 婚禮上, 新郎的穿戴是褲子, 短衣背心, 帶結上穿外套, 戴紗帽冠帶, 穿木靴。
新娘是紅裙黃短衣上穿圓衫, 戴發簪, 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
生活韓服
傳統韓服因穿戴複雜繁瑣,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裏穿。 因此,最近出現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韓服。 生活韓服種類繁多, 根據材料的多樣性和設計的差异生産各種各樣的樣式。 因其傳統美和價格低廉也受到國外游客的歡迎。
宗廟為供奉朝鮮時期歷代國王和王妃以及被推崇的國王和王妃神位的祠堂。宗 廟為朝鮮時期的寺廟建築,由政殿和永寧殿組成。宗廟以韓國儒家傳統的表現、流傳至今的禮儀遺產以及建築的價值等,1995年12月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宗廟為舉行祭禮的地區,所以其建築不能奢華。正因為如此,建築高度節製而簡煉,裝飾、色彩和花紋也儘量單純而簡潔,以顯出宗廟必要的格間。佈局、結構、裝飾、色彩的簡潔和單純把宗廟建築昇華為具象徵性的建築。
目前,在政殿的19個龕室裏供奉著19位國王和30位王后的神位,在政殿西邊永寧殿的16個龕室裏供奉著從政殿移來的15位國王和17位王后,以及英王和王妃的神位。
宗廟的祭禮每年定期舉行5次,如國家有特殊的時間可隨時舉行,以告知神靈。祭禮開始,國王親自到各神室前行大禮四次、敬酒,對所有神位一視同仁,不敢有所疏漏。
在舉行祭禮時,演奏的音樂為"保太平"和"政大業"。當時的音樂用編鐘、編磬等一般雅樂器,配以唐笛、長鼓、牙箏等唐樂器和大芩等鄉樂器,編成獨特的旋律,顯出節奏的莊重和曲調的典雅。如今的宗廟祭禮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日,由繼承朝鮮王朝血統的全州李氏子孫舉行。
宗廟於1394年朝鮮王朝從開城遷都漢陽時建於現在的位置,16世紀末因壬辰倭亂燒毀,在先祖37年(1604年)商議重建,先祖41年施工,光海君即位的1608年5月落成。
宗廟祭禮,與宗廟、禮儀順序、禮儀食飲和祭器、樂器、儀仗品、禮儀音樂和舞蹈等相諧調,而且在1462年定型以後幾乎原封不動地傳承了500多年,這樣的綜合性禮儀文化在全世界都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