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能人士........

2006-11-19 6:05 am
有咩幫弱能人士嘅方法呀????
plz help me........
要做專題........

回答 (3)

2006-11-23 3:12 am
✔ 最佳答案
I hope my answer can help you!

香港東華三院提供服務for弱能人士(詳細click有超連結的網站,以便觀看詳細的資料:

弱能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1) 中度智障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賽馬會藝精藝博宿舍
黃祖棠宿舍


(2) 嚴重智障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樂群家居訓練及支援服務
戴東培宿舍
方樹泉宿舍


(3) 嚴重弱能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賽馬會健輝之家

嚴重弱能人士日間護理服務:

健怡之家、健輝之家、健逸之家及健樂之家









使命及宗旨


東華一向致力發展復康服務,協助弱能人士在身體機能、心智及社交能力上的發展;並且締造一有利的環境協助他們積極融入社區生活。

東華透過轄下三十八個復康服務單位,為弱能人士提供日間訓練、輔助就業服務及院舍服務;此外為他們的家庭成員提供輔導服務,並且推展社區教育,加強社會人士對弱能人士的認識及接納,使他們能融入社群。




特別計劃


弱能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A) 宗旨

為回應社區的需要,紓緩弱能人士家庭的壓力,支援有突發及緊急需要的家庭,協助臨時照顧其弱能的家人。復康服務單位合共提供二十六個暫宿名額予有需要的弱能人士。

(B) 服務包括:

(1) 中度智障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賽馬會藝精藝博宿舍
黃祖棠宿舍


(2) 嚴重智障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樂群家居訓練及支援服務
戴東培宿舍
方樹泉宿舍


(3) 嚴重弱能人士短暫住宿服務:
賽馬會健輝之家


嚴重弱能人士日間護理服務

(A) 宗旨

利用現有嚴重弱能人士護理院舍的設施,為區內嚴重弱能人士提供日間照顧服務,以加強家庭照顧殘疾人士的能力,及使弱能人士繼續在其社區內生活。復康服務單位合共提供五個日間護理服務名額予有需要的弱能人士。

(B) 院舍包括:
健怡之家、健輝之家、健逸之家及健樂之家


綜合職業復康中心 (IVRC)

復康服務部轄下之三間庇護工場及一隊就業輔助服務將轉型為三間綜合職業復康中心以為服務使用者提供一條龍的職業復康服務。
樂群社區支援計劃

為6歲或以上,並居於港島區的殘疾人士提供短暫照顧,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服務影片


服務篇

建設香港關懷弱勢社群 服務類型四中度弱智人士院舍

以人為本優質專業服務 服務類型五職業復康輔助就業

家屬聯繫社區融合教育 服務類型六A嚴重弱能人士護理院之一

服務發展一由頭細說 服務類型六B嚴重弱能人士護理院之二

服務發展二開展迅速 服務類型七視障人士護理安老院

服務類型一日間活動中心暨宿舍 照顧致尊重修成豐盛生命

服務類型二嚴重弱智人士 服務類型八長期護理院

服務類型三A職業復康庇護工場之一 全人達共融造就人間樂土

服務類型三A職業復康庇護工場之一





理念篇

肩負重任 分類分佈

目標宗旨 身在家中參與尊重

掌握資訊再上前路 個別計劃拼圖鄰居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融入社會兼容並包

參與社會均等機會
2011-11-03 12:23 am
德智之家為一間專為十五歲以上輕、中度智障的朋友而設的私人院舍,設施完善。院舍座落於大角嘴區,區內交通方便,鄰近港鐵奧運站B出口

德智之家能夠提供一個良好、溫暖的居住環境,絕對能提供一個『家』的感覺予我們一班的智障朋友。另外,我們都重視提供專業的訓練以及優質的服務予一班院友,以助他們日後更容易融入社會。

全新裝修,由註冊社工主理,可免費試住及參觀、亦有暫宿服務,請立即聯絡。
聯絡方法: 張先生/周小姐 27876661 Fax:27876781

E-mail: [email protected] 歡迎隨時致電查詢及參觀
地址: 九龍大角嘴大全街54號大榮樓1/F C1
2006-11-19 6:10 am
同心協力助弱能人士融入社會
*************



  教育署署長余黎青萍今日(星期一)表示,政府將繼續推廣平等機會的觀念,提醒社會各界須具備平等待遇的意識,培育他們尊重弱能人士,以及鼓勵他們採取積極及接納的態度。


  她說,弱能人士能否成功地融入社會,有賴非政府機構、政府、學校、家長及商界同心協力,採取關懷的態度,以合作夥伴的形式,提供服務。


  余黎青萍在一個社會服務機構「親切」的周年大會中致辭時說,香港作為一個大都會,弱能人士共融於學校、社會及工作場所,是理所當然的。


  她說:「要達致融合的目標,政府與非政府機構必須通力合作,不僅為這個理想建立基礎,而是以投入及合作的態度去實踐這個目標。」


  她表示,社會各界在九十年代開始,協力推行各項推廣糾正觀念的計劃和教育先導措施,已幫助弱能學生融入學校及社會。


  她說:「在一九九七年或之後落成啟用的新學校,均有方便弱能學生的設施。」


  「現有的學校,如條件適合,亦可在分期實行的學校改善計劃中,獲提供類似設施。」


「我們一直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剪裁課程,以切合他們的學習進程。」


「在公元二千年,全港學校會推行校本管理,讓學校在運用及管理資源時,享有更大的彈性,以配合學生的特殊需要。」


余黎青萍表示,早於七十年代,政府已一直致力推展融合教育計劃,將有特別需要的學童融入主流學校。


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學年,共有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名這類學童,透過不同的支援服務,在普通學校就讀。


余黎青萍說:「去年,我們推行了一個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讓九間學校,包括兩間中學和七間小學,以有系統的步驟,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融入學校;亦為制定一套長遠的融合教育政策提供穩固的基礎。」


至於非政府機構在這方面擔當的角色,余黎青萍讚揚「親切」樹立了成功的榜樣,積極為弱能人士,在行為及學習出現問題的學童和新來港兒童,提供免費服務及支援。


她表示,「親切」透過舉辦活動營、社區計劃及康樂活動等共融活動,照顧青少年的不同需要,並促進他們友儕間的友善關係及積極態度。這些活動一直廣受大眾,尤其家長的讚譽和支持。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13: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8000051KK054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