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絕種動物ge news

2006-11-19 3:37 am
瀕臨絕種動物ge news
(中英都可)

回答 (2)

2006-11-19 4:14 am
✔ 最佳答案
生境的破壞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令生物瀕臨絕種。 於自然生境中,生態演替和氣候轉變不斷在進行中,但速度是十分緩慢的。物種通常能適應和應付自然的干擾。 但人類的活動大大地改變了自然環境,他們改變了地形、破壞了物種的生境。很多時候, 自然環境及物種經過人類的干擾後不能復原。物種不能生存,導致牠們的數目不斷下降。

溫室效應、酸雨、污染和砍伐熱帶雨林都會改變生態系統。 當這些改變突然發生時,個別生物可能沒有足夠時間來適應新環境。因此生境的消失使生物瀕臨絕種, 而人為活動是主要的因素。

生物瀕臨絕種的情況在熱帶雨林最嚴重。 那裡的生態正不斷地遭受破壞,泥土表面的營養也被沖刷掉。森林要數百年才能恢復未被破壞前的樣子。 很多嚴重瀕臨絕種的生物都生長在這些森林裡,如果森林的消失速度持續下去, 很多動物和植物就會在地球上消失了。

疾病和狹窄的活動範圍也是威脅動植物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種生物的基因對某種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沒有抵抗能力,該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很容易會嚴重地影響這些生物。 狹窄的活動範圍通常是其他威脅所造成的,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將群體限制在很小的地區。 這不但減少食物的供應和交配的選擇組合,而且加劇了傳染病的傳播。生境損失是導致活動範圍狹窄的原因。 如果物種的活動範圍局限於一個狹窄的生境中,物種間的食物競爭會變得激烈,食物會變得不足夠,導致物種的數量下降。 若少量個體分散於多個小的生境中,而這些生境又不是互相連繫的,因為難於交配,物種的數目就會下降。

原生品種能適應當地的生境,而且與生境中其他生物息息相關。 一些外來品種會對原生品種帶來負面的影響。人類活動在有意或無意中將外來品種帶入本土環境。 外來品種可能會嚴重地影響原生品種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如改變食物鏈和能量流向,會威脅原生品種的生存。 有些外來品種會捕食原生品種。或會改變自然生態和增加食物的競爭。因此外來品種是造成一些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之一。

很多生物因為被過量地捕捉或採摘而面臨絕種,例如捕殺、 控制害蟲、控制捕擸者。在二十世紀時不受管制的捕鯨工業,過量鯨魚被捕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一些動物的器官有很高的價值,也造成了它們被大量捕殺的成因。現時,犀牛角和老虎骨在亞洲的黑市市場仍然有很高的需求。

牠們絕種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 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 物的威脅。
2006-11-19 3:49 am
認識瀕臨絕種動物(介紹一些瀕臨絕種動物)



最近科學家估計地球上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

西伯利亞老虎、南方水獺、 雪豹、綠色豬籠草只是數以千種瀕臨絕種品種的其中例子。

很多動物正瀕臨絕種。蘇門答臘島老虎是其中的一種。 這些老虎是隱伏的捕食者,牠們埋伏在水洞附近等待獵物的出現,然後進行捕殺。牠們是老虎中最小的, 只有250磅(大約110公斤),是堂兄弟西班牙老虎的一半。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已將蘇門答臘島老虎的數目減少至瀕臨絕種的程度。 現在只有大約250至400隻的野生蘇門答臘島老虎。

黑猩猩也同樣瀕臨絕種。 黑猩猩的基因和人有百分之九十八是一樣的,比牠們和大猩猩的相似的程度還大。 黑猩猩現在仍然可以在一些茂盛的森林和中西非洲一些無人居住地區找到。偷獵和生態的破壞大大威脅牠們剩下的數目。 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只有大約十五萬頭野生黑猩猩。

黑臉琵鷺是其中一種在香港出現的瀕危鳥類。 二零零零年所錄得的全球數目約為七百隻,該年約有其中三分一的黑臉琵鷺停留香港的米埔過冬。



黑 臉 琵 鷺

黑 臉 琵 鷺 是 大 型 涉 禽 , 身 上 長 滿 白 色 羽 飾 , 鳥 喙 形 狀 獨 特 , 成 匙 狀 , 又 似 琵 琶 , 臉 呈 黑 色 , 皮 膚 裸 露 , 因 而 得 名 。 體 長 約 76厘 米 , 約 重 一 公 斤 。

黑 臉 琵 鷺 屬 「瀕 危 」 物 種 , 意 謂 「物 種 有 絕 種 的 危 險」 。

估 計 現 時 全 球 物 種 數 目 約 1,000 隻 。

冬 季 在 朝 鮮 、 日 本 以 至 北 越 沿 岸 一 帶 出 現 , 主 要 越 冬 地 在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363 隻 ) 及 香 港 的 米 埔 及 后 海 灣 內 灣 拉 姆 薩 爾 濕 地 ( 最 高 紀 錄 找 到 165 隻 ) 。 少 數 ( 1-20 隻 ) 在 其 他 沿 岸 地 點 出 現 。

至 今 僅 在 朝 鮮 半 島 西 岸 的 岩 島 發 現 牠 們 的 繁 殖 地 , 約 有 30個 繁 殖 配 對 在 島 上 出 現 。

黑 臉 琵 鷺 主 要 以 沿 岸 淺 水 地 帶 的 魚 蝦 為 食 糧 。 東 亞 大 部 份 的 沿 岸 地 區 承 受 稠 密 人 口 及 工 農 業 活 動 帶 來 的 重 大 壓 力 , 導 致 生 境 地 破 壞 及 污 染 。 台 灣 的 曾 文 溪 口 正 面 臨 重 要 的 工 業 計 劃 威 脅 , 而 香 港 后 海 灣 所 承 受 的 壓 力 也 逐 漸 增 加 。




黑 臉 琵 鷺


海洋哺乳動物

人 類 酷 愛 各 種 海 洋 生 物 , 因 此 難 以 漠 視 不 斷 惡 化 的 污 染 問 題 , 污 染 持 續 加 劇 , 對 人 類 食 用 的 海 洋 生 物 構 成 嚴 重 威 脅 。 差 不 多 所 有 污 染 物 也 來 自 陸 地 , 部 份 直 接 由 雨 水 沖 入 海 洋 , 部 份 由 人 類 蓄 意 拋 棄 或 經 排 污 渠 排 入 海 中 。 少 部 份 來 自 船 隻 , 如 清 洗 儲 油 庫 排 出 的 污 水 。

海 洋 污 染 肆 虐 全 球 , 其 中 以 香 港 的 污 染 問 題 尤 其 嚴 峻 , 僅 超 過 1,000 平 方 公 里 的 面 積 上 住 有 逾 700 萬 居 民 , 成 為 問 題 的 癥 結 所 在 。


中 華 白 海 豚
夏 威 夷 的 座 頭 鯨
鯨 魚 的 尾 部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種鯨類品種之一;為統一起見,各地學者都稱牠們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而「中華白海豚」只是香港及中國居民給牠們的本地稱號。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殺人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牠們以及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像狗、猴子和人類一樣能夠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原居民,牠們在香港水域出現可能比我們的袓先還早。於一六三七年,中華白海豚首次於西方文獻出現,當時探險家彼得‧文地詳細描述珠江口的白海豚。此外牠們在我國清朝的文獻亦有所記載。除了中華白海豚,江豚是另一種本地常見的鯨類,牠們全年均在香港及鄰近水域生活。

過去,除了澳洲及南非的種群,中華白海豚在其他地方的資料甚少。由於這海豚在各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大家開始關注牠們,並在各地展開研究,其中包括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新加坡、莫深比克、越南及中國的香港、珠江口、廈門港及北部灣。香港一直沒有中華白海豚的研究或記錄,直至一九七三年,漁農處(即現時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式搜集中華白海豚擱淺的資料,並加以記錄。為瞭解赤角新機場工程對中華白海豚所帶來的影響,香港政府資助了數項研究項目,研究內容包括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分佈及數目,個別海豚的活動範圍、行為、習性及生活周期等。




可愛的中華白海豚



蝙 蝠

香 港 共 錄 得 21 種 蝙 蝠 。 普 通 伏 翼 Pipistrellus abramus 的 分 佈 範 圍 廣 泛 , 是 最 常 見 的 品 種 , 其 餘 大 部 份 較 稀 有 或 本 港 只 有 少 量 分 佈 。 香 港 的 蝙 蝠 資 料 匱 乏 , 仍 有 待 研 究 。 舉 例 來 說 , 香 港 曾 錄 得 水 鼠 耳 蝠 及 黑 鬚 墓 蝠 兩 個 新 品 種 ; 此 外 , 「 消 失 」 了 好 些 日 子 的 棕 果 蝠 及 皺 唇 犬 吻 蝠 也 再 度 在 港 出 現 。 21 個 本 地 蝙 蝠 品 種 中 , 兩 個 屬 於 果 蝠 , 一 種 以 魚 為 食 糧 , 其 餘 捕 食 昆 蟲 維 生 。 大 足 鼠 耳 蝠 嗜 吃 魚 的 習 性 在 1990 年 才 首 次 發 現 , 也 捕 食 昆 蟲 , 在 香 港 並 不 常 見 。


中 華 菊 頭 蝠




高瀕臨動物如下


老虎
犀牛 美洲獅 綠海龜

亞洲黑熊 閉殼龜 紅咀相思 鱷魚
參考: 網址


收錄日期: 2021-05-03 12:01: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8000051KK044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