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不知道中風的預防方法?

2006-11-18 11:31 pm
大家知不知道中風的預防方法?

回答 (2)

2006-11-18 11:34 pm
✔ 最佳答案
何謂中風

 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現問題,致使腦細胞失去血液、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中風主要分為兩類:
出血性中風:俗稱「爆血管」,由於高血壓或腦血管疾病,例如腦血管腫瘤而導致腦血管破裂。
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因血凝塊流到腦血管造成閉塞。
中風的徵狀
 中風的徵狀視乎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而定,個別患者會有不同的病徵。常見的病徵有:

局部感覺麻木,例如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
肢體無力,尤其是身軀單側、單肢
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
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難、嘴歪
視力範圍減小,或眼睛肌肉失調、出現重影
神志不清、昏迷
其他症狀:例如突發性的劇烈頭痛、持續的暈眩
預防中風
 中風在香港是繼癌病和心臟病之後位列第三的都市殺手病,老年人的中風病發率甚高,主要原因是腦血管梗塞。很多研究顯示,透過減低引致中風的危險因素,可以減低患上中風的機會的。

戒煙。
持之以恆地作適當運動,保持心境平和。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高膽固醇及高動物脂肪食物 。
避免酗酒。
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有中風者,必須定期檢查和接受適當治療,確保血糖或血壓處於正常水平。
曾患有缺血性中風或心臟病,而又由醫生處方給予預防藥物的人士,應定期覆診和服藥。
中風的治療是與時間賽跑
---愈早治療,預後愈好---


中風所帶來的醫療服務及經濟損失 是巨大負擔!

中風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註1),也是全球成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每年大約有500萬人死於中風,至少有1,500萬人曾有非致死性中風,其中有約三分之一人因此而殘廢 。

再度中風的風險非常高,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人會在五年內再次中風。在中風後10年,病人的存活率只有50%(註2)。透過有效的高血壓治療,由中風引起的死亡、傷殘和經濟方面的負擔都可降低。

何謂中風?
中風是一種突發性持續超過24小時或可導致死亡的局部或全面性神經損傷。它是一種腦血管意外,由血凝塊堵塞血管或動脈,或血管滲漏令供應到腦部某部份血流受阻造成;導致該大腦部區域供血不足,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這情況會根據受影響的腦部部位和腦部組織的受損程度,於中風後短短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造成不同的後果。


中風分為兩大類型:
*缺血性-由血凝塊造成而阻塞血流流向大腦或脂肪沉澱積聚阻塞動脈
     引起。絕大部分的中風個案爲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由於病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周圍的腦組織,形成血液
     積聚,並對周圍的腦組織造成壓迫,引致腦組織受損。這類
     中風後果較嚴重,會導致全面及無法彌補的腦部受損,甚至
     死亡。

中風最常見的症狀:
*面部、上肢或下肢突然麻痺或無力,特別是當身體其中一側出現此情
 況
*突然出現意識混亂,說話困難或語言理解困難
*一隻眼或兩隻眼視力突然出現障礙
*突然出現走路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
*突然及嚴重頭痛


危險因素
雖然有些人患有中風的風險較高,但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中風襲擊。現在,人們已知多個可控制及不可控制的因素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如果有越多的危險因子,中風的機會便越高。

高血壓是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的首要可控制危險因素,約70%的中風個案有高血壓 。其他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肥胖、吸煙和缺乏運動。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個人或家族中風病史。

減少可控制的危險因素是預防中風的最好方法。據估計約有40%的中風個案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例如量度血壓和膽固醇)、治療高血壓以及改善整體健康來預防。


診斷方法
一旦發生中風,有多種檢查方法可辨別中風的類型及斷定最佳的治療方法。常用檢查包括:
*血壓測量
*透過驗血檢查血糖、凝血功能和膽固醇水平
*以胸部X光檢查心臟或胸部情況
*用心電圖測量心臟節律和活動情況
*心臟超音波─心臟掃描以檢查心臟的問題
*腦部掃描以確定中風的類型並檢查受損傷的情況
*頸動脈超音波掃描檢查大腦供血


治療
根據中風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選擇採用藥物、手術、緊急住院治療和復健以治療中風。由於再次中風的風險最令人擔憂,所以以治療預防再次中風極為重要。

高血壓是中風的最大獨立危險因素。中風的高危群應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接受治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值(一般認爲是少於140/80毫米汞柱)。

應採取預防性的治療以減少各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2006-11-18 11:40 pm
本校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胡錦生協同本港及內地專家的研究發現,香港長期素食人士及山西省農民和煤礦工人大都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雖然他們的血膽固醇偏低,但血管硬化性病變(血管內皮功能失調及內中膜加厚)發生率卻比其他非素食人士或居於城市的華人為高,而他們經過補充維生素B12與葉酸後,血管硬化病變指標已有重大改善。

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冠心病和中風)是現代社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預防方法是以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及藥物,調控引致血管硬化性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血脂、糖尿病和肥胖)。

研究小組在二零零二年徵募五十名長期素食人士,以隨機雙盲及交叉方法服用維生素B12或安慰劑膠囊,為期一年。結果發現,兩組相比,服用維生素B12組別比安慰劑組別的人士,血管內皮功能改善了百分之十六,內中膜亦相應改善了百分之六。

研究人員過去兩年,透過「梁潔華保健工程」計劃,安排山西盂縣一百八十名農民和煤礦工人,接受為期一年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方式的口服葉酸和維生素B12補充療法。初步結果顯示,服用B12和葉酸者在六個月後血管功能改善了百分之十二,一年後內皮功能改善了百分之十三。


研究人員於五月六日在醫學院深造中心公布研究結果
胡教授解釋,血管內皮功能失調及內中膜加厚,標誌血管粥樣硬化性病變,若這兩種指標有改善,亦等同冠心病和腦中風的風險減少。這項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可預防心臟病和中風,而且安全經濟。
參考: newsletter279---news

收錄日期: 2021-04-12 02:00: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8000051KK028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