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資料(20點)(星期二前交)

2006-11-18 10:46 pm
列出來....................

回答 (6)

2006-11-18 10:54 pm
✔ 最佳答案
隋末農民起義蓬勃發展時,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攻占長安。
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定都長安。
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鎮壓了各股農民起義軍,統一了全國。

626年,唐高祖把帝位傳給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貞觀年間,社會比較安定,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
國力逐步強盛起來,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死后,由唐高宗繼位。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協助處理政事,逐漸
掌握大權。高宗死后,武則天做皇帝,改國號周。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則天獎勵農業生產, 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在她統治期間,
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武則天死后,過了几年,由他的孫子唐玄宗即位。
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公元713─741年)。這段時期玄宗勵精圖治,
重視官員的人選,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景
做宰相,形成了唐朝全盛時期。
開元期間,政治安定,經濟繼續發展,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
景象,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唐朝時,農業有較大的發展,主要是:
1、唐朝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了犁的構造,制造了曲轅犁,并創造了
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2、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并修舊渠和
河堰。
3、開劈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征收大量
的糧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3倍。

唐朝的手工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絲織業:定州、益州、揚州都以織造特種花紋的綾錦聞名。品種多樣,
有一種花鳥紋錦,以五彩大團花為中心,周圍繞以飛鳥. 散花,絢麗動人,
反映了唐朝高超織錦技朮。
2、陶瓷業:邢州白瓷象銀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 還創造了著名的
“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
飾,色彩鮮麗,造型美觀。
3、造紙業:宣州、益州的紙,都十分有名。




唐朝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
那里,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
唐朝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那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
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唐朝疆域空前廣大。唐朝時,北方先
后有突厥,回紇民族,東北有秣褐民族。唐朝在北部邊境先后建立了都護
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詔和吐蕃﹔南詔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
云南王的封號﹔吐蕃為藏族的祖先,與唐几次通婚,保持“和同為一家”
的親密關系。那時,邊疆各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唐朝時候,中國經濟和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唐
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和朝鮮半島的
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唐和日本關系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
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俗,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和印度半
島有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游成為中外關系史上的佳話。唐朝和西亞的
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系,中國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該地,西亞的物品也
輸入到中國。

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政治腐敗,奸臣當道,終于釀成了755 年開始的
安史之亂。從此,唐朝衰落下去。安史之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接
著又有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使唐朝政局更為混亂。經濟上均
田制的破壞,使土地兼并十分嚴重,農民四處逃亡。兩稅法的實行,亦未
能根本解決嚴重的階級矛盾。 876年,導致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
民大起義。起義在 884年失敗,但唐王朝亦由此瓦解。

2006-11-20 20:01:55 補充:
網頁:http://www.chinapage.com/dyna6.html 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tangchao.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唐朝 http://intranet.wahyan.edu.hk/~class2k/documents/chist_002_tang.htmhttp://big5.cgan.net/english/china-art/big/history/tang.html
2007-04-02 11:47 pm
THX.
2006-11-18 11:14 pm
唐代文學簡介:
壹、近體詩:
一、起源:唐代新興詩體,亦稱「今體詩」,因其與「古體詩」有別而名。
二、形式:只有五言、七言之別(凡依唐人律絕之體式者稱「近體詩」)。
三、特點:1.句數、字數固定。
     2.嚴定平仄。
     3.對仗工整。
     4.多用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四、體式:以首句第二字之平仄而定,分為平起詩與仄起式兩種格律。
五、種類:分為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因排律亦是律詩,故只言絕句、律詩。
1.絕句:1.絕句先於律詩。絕句之名,始於六朝,意即斷句、短句、截句。
     2.五言絕句(五絕)自漢魏五言詩來。每首四句,句中平仄有定格。
     3.七言絕句(七絕)自南北朝樂府小詩(歌行)來。每首四句,句中有平仄,有定格。
     4.絕句大抵協律,可被之管弦,發為歌詠。
     5.絕句與南北朝樂府詩最大分別是,絕句平仄調順,一韻到底,聲律固定。
     6.每首二聯四句。偶數句押韻,第一句可押韻,亦可不押韻。
     7.絕句多為散體,亦可用對偶(仗)。可對句,或只對一聯,或兩聯皆對,或兩聯皆不對。
     8.有平起、仄起兩種。首句第二字平聲者,稱為平起;首句第二字仄聲者,稱為仄起。
2.律詩:1.完成律詩格律(五律)者為宋之問、沈佺期;完成七律詩者為杜審言(杜甫之祖)。
     2.律詩每兩句為一聯,第一、二句稱為首聯;第三、四句稱為頷聯或項聯;第五、六句稱為頸聯或腹聯;第
七、八句稱為尾聯。
     3.每首八句,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偶(雙)數句押韻(協韻),第一句押韻為正格,不押韻為變格。
     4.每首四聯,中間(頷、頸)兩聯必須各自對仗(偶);首、尾兩聯自由,但以不對仗(偶)為正格。
     5.律詩分為五言律詩(五律)及七言律詩(七律)二種。亦分平起、仄起兩種。
     6.宋嚴羽滄浪詩話嘗譽,崔顥黃鶴樓為唐人「七律第一」。
※排律:1.八句以上為排律。排律除首、尾二聯外,均須兩兩對仗,排排對偶。
    2.排律(又稱長律),偶數句必須押韻,但可以換韻,每首至少六韻,多則百韻以上。
    3.排律亦分五言排律(五排)、七言排律(七排)。五排作者較多,七排作者較少。
六、分期:1.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約一百年。
       1.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傑。
※四傑之詩繼南朝華靡之風,而平仄稍和諧,為五言律詩之前驅。四人又以「四六文」齊名海內。
       2.沈佺期、宋之問:完成五言律詩之格律。杜審言:完成七言律詩之格律。
       3.白話詩人:王梵志、寒山、拾得:白話詩人。
       4.陳子昂、張九齡:結束齊梁靡麗而開盛唐詩風。
    2.盛唐: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約五十年。
       1.王維:詩佛。寫田園似陶淵明,寫山水似謝朓。詩格高妙,五言七言古風律體絕句,靡不超臻上乘。
    2.孟浩然:寫田園似陶淵明,寫山水似謝靈運。其詩風格明朗,語言清澈;以五言為勝,尤以短篇為佳。          
       3.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王翰:邊塞詩人。
       4.王昌齡:詩天子。※高適、岑參:以詠邊塞詩勝。 王昌齡、王之渙:所作絕句出塞詩最被人稱道。
    5.李白:詩仙、詩俠(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
    6.杜甫:詩聖、詩史(寫實詠史,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真摯深刻,錘鍊功深)。
       7.其他:王灣、儲光義、李頎。
※王維、孟浩然之詩,均以淡遠閒靜取勝,但孟因懷才未展,時露寂寞與不平之氣,與王功成身退、恬淡自得者不同。
     3.中唐: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約八十年。
       1.劉禹錫:詩豪。
       2.李賀:詩鬼、鬼才。
       3.元稹、白居易、韓愈、孟郊、張籍、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
※韋應物:詩近陶淵明。 張籍:詩繼杜甫寫實之風。 韓愈:以文為詩,雄偉奇崛。
※元稹、白居易:以通俗之社會寫實詩著稱。 孟郊、賈島:稱郊寒島瘦。
     4.晚唐: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帝天佑三年,約八十年。
       1.溫庭筠、李商隱、杜牧:晚唐三家。※杜牧:詩高華綺麗。 李商隱:西崑體之祖,詩細密工麗。
       2.韓偓:香奩體。
七、派別:1.自然派: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韋應物、劉長卿。此派又稱「山水田園派」,詩閒雅清淡。
       詩風: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詠,鄉村生活之描寫。
2.以恬淡之靶法,造成恬靜之詩風。
2.邊塞派:高適、岑參、王之渙、王昌齡、李白、崔顥、王翰。寫邊塞戰爭,詩豪放雄偉。
  詩風:以七言樂府與雄放作風,寫塞外風光,驚人戰事及不凡人事。
※浪漫派詩風:在詩之體裁、內容或作品風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長。
     3.社會派:杜甫、元稹、白居易、張籍、劉禹錫。此派又稱為「寫實派」,關心民瘓,反映社會現實。
       詩風:1.寫實,或述離亂之情,或反應民生疾苦。
2.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4.奇險派:韓愈、孟郊、賈島(郊寒島瘦)、盧同、馬異(盧奇馬怪)、李賀。此派又稱「怪誕派」。
       詩風:1.以奇險冷僻之詩風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險韻。
2.不太重視文學之社會使命與功用,較偏重藝術技巧。
貳、散文:
一、古文運動(散文運動):
  1.背景:魏晉以下,文尚駢儷,義歸翰藻,氣格靡敞,內容空洞,遠離教化作用。
  2.萌芽:唐初,陳子昂、張說、李華、元結、蕭穎士、獨孤及輩,深鄙六朝駢文之華靡無用,提倡樸實、清新之
散文,矯駢文之弊,而為古文運動之前驅。
  3.發展:1.倡議:中唐韓愈倡古文運動,以掃綺麗之風。力主以群經子史為文學典範,求其樸實無與蘊含教化。
因啟「文以載道」之先聲。愈以復古為革命,提倡散文,務斥駢體,影響當時及後代甚巨。
       2.附從:柳宗元應之,遂使文風一時丕變。
       3.蔚風:韓愈之門弟子,李翱、皇甫湜、張籍等皆以古文名家。
  4.批評:惜韓愈歿後,古文運動中衰(唐代古文運動未成功)。晚唐五代,駢文又興起。
  5.完成:宋歐陽脩力尊韓文,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繼起,古文遂成為文章之正宗。
  6.元代:元有姚燧、虞集等人,從事古文創作。
  7.明代:有宋濂、歸有光等古文家。尤以歸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
  8.清代:方苞、劉大櫆、姚鼐皆為桐城派,為文宗左傳、史記,講求義法。惲敬、張惠言等陽湖派,為文取法先
秦。曾國藩等湘鄉派,頗有匡濟古文之功。
二、唐宋古文八大家:1.唐代為韓愈、柳宗元;宋代為歐陽脩、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2.以韓愈為首,宋之首家是歐陽脩。
          3.韓愈是古文運動的中堅,非首倡者;歐陽脩是古文運動的完成者。
          4.八大家之中,以柳宗元最擅寫山水遊記;唯一做過宰相的是王安石;北宋古文歐陽脩第一。
          5.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文學史上始有「八家」之名。
          6.清儲欣編唐宋十家全集錄,於唐宋八大家之外,又增唐李翱、孫樵兩家,號為唐宋十大家。
※唐宋八大家特色略述:
韓愈:文以載道,排斥佛老,以復古為革命。
柳宗元:山水遊記獨步古今,為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歐陽脩:明道致用,為文造語平易,情韻綿邈,詩詞清新婉約。
蘇軾:文學全能之士,行文汪洋宏肆,詞風豪放,精研佛理。
蘇轍:行文汪洋澹泊,讀書學禪以終。
蘇洵:為文古勁簡直。
王安石:文章筆力遒健,詩清峭謹嚴。
曾鞏:其文剽鷙雄渾。
三、古文:一、文字:古文對籀文而言,為孔子壁中書(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宅,由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
孝經等書,具以古文寫成,狀似蝌蚪,故稱蝌蚪文。)。
     二、經學:古文對今文而言,在經學上為古文經。
     三、文學:古文對八代之駢文而言,為韓愈所倡周秦兩漢載道之散文。
     四、文體:古文對語體文而言,為文言文。
     五、特色:古文樸實無華,蘊含教化。
     六、代表:尚書為散文之祖。唐宋八大家具以古文名家。
參、小說略說:
唐代小說以傳奇為主,已有完整結構之故事情節,故又稱「傳奇」,大多保存於宋李昉所輯之太平廣記中。
1.愛情類:白行簡李娃傳、元稹會真記、陳鴻長恨歌傳。
   2.豪俠類:袁郊紅線傳、杜光庭虯髯客傳。
   3.神怪類:陳玄祐離魂記、沈既濟枕中記。
※唐代傳奇小說,屢為元明戲劇所取材。
2006-11-18 11:13 pm
唐朝 (618-907)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兵,刑,禮,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邊地區設置十個節度經略使,統領重兵,為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科舉和教育制度影響中國達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學和縣學等學府外,首都長安有三間最高學府為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門下省的「弘文館」皇太子的「崇文館」,唐初時國子監的學生已達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國子監視察,學生更來自「東方的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南方的南詔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唐王朝通過考試制度,向平民階層選拔人才,凡考試及格的知識份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職,并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為「科舉」,科舉在中國成為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標。考得第一的「狀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們魚貫而入試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裏了」。702年武則天又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在此之前統治者的門是關閉的,通過科舉這道窄門,有才華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在統治者的方面,可以廣納賢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會的穩定。「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這一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只要中國孤立再東亞,他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但是隨生氣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轉而起了阻止中國人作出有效的調整和反應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終被徹底廢除為止。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由於帝國疆土的擴張,陸上海上貿易線的開放,至使外國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國,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卻完全中國化了,各種宗派逐漸形成。其中著名的「禪宗」,是唐後唯一繼續朝氣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
2006-11-18 11:07 pm
武則天死后,過了几年,由他的孫子唐玄宗即位。
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公元713─741年)。這段時期玄宗勵精圖治,
重視官員的人選,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景
做宰相,形成了唐朝全盛時期。
開元期間,政治安定,經濟繼續發展,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
景象,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006-11-18 10:52 pm
 唐朝建立於隋末農民起義之後,統治者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比較開明的措施,致力發展社會經濟,安定人民生活。由貞觀到開元的100多年間,生產不斷發展,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大大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社會上出現一片活躍的氣氛和生機勃勃的氣象,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

  國家統一,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為唐朝詩人的創新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此外,詩人大多有漫遊的經歷,對祖國河山和各地的風土人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在這種背景下,詩人們有足夠的才情來衝破南朝詩歌的局限,拓展詩歌的內容,為詩壇帶來空前未有的繁榮。

社會巨變,刺激創作

  然而,到了天寶年間,唐朝的種種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捩點,暴露了盛世背後為人忽視的弊病,使詩人對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了解更深。但這場巨變,恰恰成為詩人靈感的泉源,也為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進而造成唐詩的持續繁榮。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3: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8000051KK025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