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中華民族利益為大前提下,蔣介石的安內攘外政策是不恰當的。
推行安內後攘外政策的原因
---------------------------------------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使蔣介石陷入內憂外患的雙面受敵。蔣鑑於明朝一面抵抗滿州入侵,一面討伐李自成而致亡朝的命運而毅然採取先安內後攘外的策略。就運作來看,蔣實際採取了清末對付太平天國舉事及英法列強入侵的經驗,持先剿太平天國,後對付英法的策略。因此蔣乃決定全面與日本妥協,並藉德國人之力全力對付共產黨。
為何不恰當 ?
-------------------
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促使蔣忍辱屈服地跟日本簽署《塘沽協定》、《何梅協定》及《秦土協定》,造成日本繼侵佔東北後,又在華北大事擴張,喪權辱國,南京、上海、北平、天津、西安、武漢等地青年紛紛舉行抗日之遊行,國民政府漸失民心。
再者,中共能夠利用此時機宣揚其抗日主張,得到人民的支持。九一八事變後第三天中共中央即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要求日本軍隊退出中國,中共中央亦做出決議,號召全國人民武裝抗日,組織東北游擊戰。一九三二年四月中共又宣佈了《對日戰爭宣言》,發出《對日宣戰通電》,正式宣佈對日戰爭。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共趁《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的簽定全國不滿之際,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與中華工農紅軍革命委員會的各種名義發表《為反對日本併吞華北和蔣介石賣國宣言》,指出中共繼續宣佈對日作戰,號召全中國陸海空軍攜手共同北上抗日,紅一軍亦真北上,以藉北方高漲的抗日氣氛,形成與日本軍方與國民黨對抗形勢,以擺脫政府軍的追擊壓迫。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共中央由毛澤東率領抵達陝北,發表《為日本帝國吞併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抗日救國宣言等,建立鮮明抗日形象,獲得人民支持。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發生後,經由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等人與蔣會晤談判,以及宋美齡的積極奔走,終於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落幕。西安事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在國共談判合作期間,適值七七蘆溝橋事件及八一三淞滬戰役爆發,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為使紅軍投入戰場及避免其單獨行動,蔣只得讓步,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八路軍充任戰略游擊支隊,執行只作側面戰,不作正面戰,協助友軍,援亂與箝制敵人大部並消滅敵人一部的作戰任務;同意中共在南京、上海等地設立辦事處,並達成中共可在南京出版《新華日報》的協議及分批釋放在獄的共產黨員;同意紅軍可以上設司令部,不再堅持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的人事任命權,只要求派四名聯絡參謀。九月十一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第八路軍為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稱總司令部,正副總指揮改稱正副總司令,九月二十二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也就是《共赴國難宣言》。蔣介石於二十三日發表談話,事實上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完成。
總結
-------
當時日寇侵華,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知識份子、學生、工人、農民等全民反日。蔣介石卻違反民意推行安內攘外政策導至西安事變,也成為後來蔣介石下野的前奏。而且,中共能夠藉抗日及西安事變等爭取更多國民支持,大大增加實力!! 而蔣公最不應該的就是姑息日本,以為只是肢體之患,沒有盡用資源抵抗日寇侵華行為,險導致中華大地淪為日本領土。因此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是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