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球之所以是圓的,是因為重力場的作用力源自於星體中心,將所有的物質都往內拉;而星球的巨大本體加上內部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熱量,其行為表現就像液態一樣,向長期來自重力中心的萬有引力作用屈服,因此形成圓形。想要使所有的物質都盡量靠近星球重力中心,唯一的辦法就是形成球狀;這個過程稱為均衡調節(isostatic adjustment)。
對於較小的星體,好比說小行星(asteroid),其重力就太小而無法超越本身結構的力量。因此,這些星體也就保有不規則及不完整的形狀,而不會形成球狀。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32401361
2.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科學家所發現的星球都是圓形的,包括我們最熟悉的地球、太陽、月亮、及其他大行星等,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所指的星球幾乎都是指恆星,我們就以恆星來舉例。恆星的溫度很高,最高可達攝氏四至五萬度,最低也有攝氏二千至三千度,在這種情況下,恆星上所有的東西都會溶為氣體的狀態了。
這些氣體擴散在各個方向都相同,範圍也大致相等,同時每部份氣體都受萬有引力的控制,在力量要取得平衡的情況下,它的外表就必須成圓球狀。
另外,所有恆星都在不停自轉,在很大的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就會使它們成為球形或扁球形,這樣形成的球體,在力學上就叫做「旋轉球體」或「旋轉橢球體」。
不過,在宇宙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圓的,像是星雲和小行星,都是呈現不規則的形狀呢!
因為宇宙形成的過程中,整團"渾沌物質"是呈旋轉狀態,就像浮在咖啡上的奶精,經過攪拌而旋轉,像個漩渦。宇宙的中心應該是一個黑洞,不斷的造成整個宇宙繼續旋轉的動力,也不斷的吞食著中心附近的物質,包括光。
宇宙中所有的都有質量,所以就各有引力,在真空狀態中引力沒有介質的阻隔,所以各物質間的引力反應是很直接的,它們以光速在快速旋轉的宇宙中互相吸引,以極快的速度不斷的改變吸引的方向和目標,加上各種帶有不同電荷的粒子會互相吸附結合,結合而成的較大粒子又會重複無數次這樣的步驟,於是在一段無法估計的時間後宇宙中大多數的物質都已經凝結成無數的旋轉球體(就像土星)。而這些凝結的球體仍然以那個巨大的黑洞為中心繼續旋轉變化著,質量較大的球體具有較大的引力而成為子旋轉系統(星系,如太陽系)的中心(天文界稱為恆星),而且因為巨大的質量和引力使得該星體構成的物質發生巨大的壓縮,就像太陽一般的發生激烈的爆炸。燃燒殆盡的星球會變成一個白矮星,體積縮小幾百倍,但是質量卻沒有減少,而且持續自我壓縮著,最後白矮星會爆炸,形成一個黑洞,而炸散漂浮於重力場的物質(被炸散成比原子還要小的粒子),又會因為彼此間的引力而開始旋轉,互相吸引,成為另一個星系。這樣的循環在宇宙中不斷的進行著。
所以,以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時會發現無數像太陽系一般的星系。
旋轉的物體必定有轉動的軸,就像地球,而引力必定指向中心(最短的距離),所以宇宙間的星球大部分都是球體,只有少部分受星體間撞擊,或運行軌道較長,不自轉的星體(如小行星,彗星),才會有其他的形狀,但多半不會呈有規則的形狀。(如電影世界末日裡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