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
有關藏族的一切資料都無拘!!!!多多益我,少少無拘!!!!!
回答 (2)
藏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的海北、黃南、海南、果洛、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阿壩、甘孜兩個藏族自治州和木裏藏族自治縣,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等地。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 ”之稱的青藏高原上。
藏族自稱“博巴”或“兌巴”、“藏巴”、“衛巴”、“康巴”、“安多哇”等。歷史上他稱亦很多,如,唐宋時稱“吐蕃”,元代稱“吐蕃”、“西蕃”,明清時期稱“西蕃”、“圖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藏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和安多三種方言。藏文系參照梵文創制而成,爲自左向右橫寫的拼音文字。藏族早期信仰本教,現大都信仰藏傳佛教。
藏族經濟以高原畜牧業和高原農業爲主,牲畜和農作物主要有綿羊、山羊、牦牛、青稞、小麥等,糌粑和酥油茶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藏語音譯,意爲“炒麵”,是藏族民間傳統食品。製作方法是將青稞曬乾炒熟後,經過水磨加工即成糌粑。根據口味,磨成粗細不等,也可去麩皮磨成精製糌粑。當中又分青稞糌粑,豌豆糌粑和混合糌粑幾種,並以青稞精糌粑爲上品,一般是過節或招待客人食用。食用糌粑時,先將少許酥油茶倒入碗內,再加些酥油、細奶渣和白糖,最後將糌粑盛入碗裏,隨即用左手拿碗,右手在碗裏不斷的來回抓拌,拌勻後捏成小團即可食用。糌粑營養豐富、携帶方便,是生活在高原藏族人民的一種最方便的食品。出遠門時,只要懷揣木碗或糌粑口袋,帶上糌粑、酥油和幹奶渣等,無論走到哪里,不用生火煮飯,僅以清水代茶,就能吃上一頓香甜可口的糌粑美餐。
青稞酒是藏族男女老幼都愛喝的主要飲料。青稞酒藏語稱“羌”,是用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此酒製作簡單,先將淘淨的青稞煮熟,待稍凉後加上酒麯,放進陶罐內,隨後將罐封閉好,並用藏毯等覆蓋,使罐內青稞升溫發酵。數日後開罐加適量清水,然後再封閉一兩天即釀成,成品和黃酒相似,呈淡黃色,味甘醇微酸。藏族把敬青稞酒作爲接待貴客的一種誠摯的禮節。凡到藏族朋友家作客,主人皆以青稞酒款待。是時,客人必須雙手接過,千萬不可推辭,必須連喝三杯,或喝一口代替一杯(這是對酒量小的人的照顧)。當主人斟滿後,客人雙手接過酒杯,用指頭沾上杯中的酒連彈三下,讓酒之微粒飄灑于空中和地上,意味將酒先敬獻給天神、地神和龍神,然後輕輕呷一口,主人即給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第三次必須一飲而盡,才不爲失禮。
酥油茶,藏語稱“加隋瑪”,藏族的傳統飲料。既是日常必備的食品,也是款待客人的佳品。製作時先將磚茶用水久煮成紅色濃汁,倒進特製的長三、四尺,直徑七、六寸的圓木桶內,放入適量的酥油(從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和食鹽,再用專門的棒棰上下反復抽打,使酥油和茶汁充分溶解。接著倒進鍋裏或茶壺裏,置於文火之上,隨喝隨倒。酥油茶是高寒地區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飲料,喝了能抵禦寒冷,有生津止渴和消除疲勞的作用。藏人早上必須喝上幾杯,才去工作或勞動。喝此茶有一套規矩,通常是邊喝邊添,不能一口氣喝完,但主人總要將客人的茶杯添滿。如果不想喝,則不必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待主人把杯添滿,你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藏族服飾以袍服爲主,寬鬆肥大,袍、帽、靴等均多用皮毛或毛織的氆氌製成。藏袍的基本特點是大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于腰間。袍子裏還要穿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這樣,懷裏和腰間成了一個大行囊,可盛裝不少生活用品。具體的式樣,男女及各地區各有特色,可分成多種類型。
氆氌,是藏族的傳統毛紡織品,也是農區和城鎮藏族群衆製作藏袍、靴子、帽子等的主要原料。它以羊毛爲原料,製作時先將羊毛彈梳後用紡綞手拈成線,然後用木梭織機織成。一般幅寬20多厘米,顔色有白、黑、藍、紅、赭、青等。除單色外,還有毛織扎染的十字花氆氌等。其品種很多,大致可分爲普通氆氌和細氆氌。細氆氌紋理精細緊密,質地柔軟,媲美機織毛呢。相傳其歷史已有兩千多年,《新唐書.吐蕃傳》中已有關于褐、素褐和氈韋的記載,可見唐代藏族氆氌類織品已很普遍。到了元代,氆氌已作爲貢品傳入內地。現在以西藏拉薩、日喀則、澤當、札囊、江孜和川西的鄉城、巴塘等地所産最爲著名,產品大量運銷其他藏區、內地,並遠銷國外。
牧民一般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織成的大帳篷,農民住用石塊或夯土築墻蓋成的平頂房。主要節日有藏曆年、花燈節、雪頓節、望果節、林卡節等。
參考: 中國科普博覽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01: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8000051KK010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