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meta即after,意思是「物理學之後」。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
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這一部份是因為經驗事實所累積的資料,做為人類知識的最大宗,通常無法解決形上學爭議;另一部份是因為形上學家們所使用的詞語時常混淆不清,他們的爭論因而是一筆各持已見但卻沒有交集的爛賬。
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些形上學議題。他們認為某些形上學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在西方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
本體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神學——研究神或眾神及關於神的問題。
普遍科學——研究第一原則,當中引發其他的詢問。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範疇下,一個客體不能同時存在又不存在。
形而上學的常見問題
物理物體是否只是它自己的一組特性?還是一種物質擁有其一組特性?
特性是什麼?
物體能否從虛無到存在又從存在到虛無?(身分與改變的問題)
[編輯] 形而上學的分支
自然哲學
本體論
宗教哲學
精神哲學
知覺哲學
(2)中國哲學歷史悠久,體例龐大,思想博大精深。中國哲學自《易經》算來至少也有愈3000年的歷史。
古代中國的儒、釋、道為主要哲學流派,且三派間相互影響深遠。近代以降,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顯學,而對傳統哲學和其他西方哲學的研究均有較大發展。
[編輯] 主要哲學流派
諸子百家哲學: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小說家(消歧義),名家,農家,醫家(有時歸入方技家), 方技家,術數家等
佛教哲學(釋家)
魏晉玄學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新儒家
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督教哲學
[編輯] 時代
中國古代哲學較為興旺的年代
先秦
兩宋
中晚明
(3)西洋哲學(Western philosophy) 或作西方哲學,是關於哲學思維,起始於古希臘(參見希臘哲學)與古西亞(參見阿拉伯宗教)而延續至今的過程。「哲學」(philosophy)兩字來自西方,出自古希臘詞彙「philosophia」(φιλοσοφια);按字面解釋,即「愛智」(philein = 喜愛,sophia = 智慧,即理論化的觀感或對宇宙的洞察)。然而,許多非西方的宗教或思想也採用「哲學」做為與西方哲學相似的意思,即關於宇宙心智的描述之詞彙(參見東方哲學)。
西洋哲學對西方宗教、科學與政治有驚人的影響,同時也受其巨大的影響著。事實上,這些領域的中心概念可被視為西洋哲學的元素或分支。對古希臘人而言,這些領域往往合而為一。如此,在西方,哲學是個向外擴展且抽象模糊的概念。然而今日,普遍將哲學從其他學科分割出來是種看法認為哲學是種比其他學科「更深奧」且更理性、基礎與寰宇性的思考方式。
歷史上,古希臘哲學家從未提出一份抽象且過於泛泛的說法,宣稱有一種「西洋的」哲學以和「東方的」或其他非特定地理形容詞做區隔。關於有種「西洋的」哲學之主張是為了與最先出現在1800年代晚期與1900年代早期的普世哲學主張區別。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家最早嘗試提出寰宇性的知識主張,就如同今天許多關於科學方法的看法,數學、幾何學與天文學中關於哲學與邏輯的基礎原理不僅存在於「西洋的」發源地。許多古代哲學家並非根據某種不精確、少見的抽象地理詞彙劃分哲學且甚少關於特定哲學家、民族、語言、宗教或他們的特定學說之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