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形上學??中國哲學的特點有甚麼??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有甚麼差別??

2006-11-18 4:05 am
甚麼是形上學??中國哲學的特點有甚麼??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有甚麼差別??

回答 (2)

2006-11-18 4:12 am
✔ 最佳答案
(1)形而上學是哲學術語。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meta即after,意思是「物理學之後」。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

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這一部份是因為經驗事實所累積的資料,做為人類知識的最大宗,通常無法解決形上學爭議;另一部份是因為形上學家們所使用的詞語時常混淆不清,他們的爭論因而是一筆各持已見但卻沒有交集的爛賬。

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些形上學議題。他們認為某些形上學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在西方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

本體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神學——研究神或眾神及關於神的問題。
普遍科學——研究第一原則,當中引發其他的詢問。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範疇下,一個客體不能同時存在又不存在。

形而上學的常見問題

物理物體是否只是它自己的一組特性?還是一種物質擁有其一組特性?
特性是什麼?
物體能否從虛無到存在又從存在到虛無?(身分與改變的問題)

[編輯] 形而上學的分支
自然哲學
本體論
宗教哲學
精神哲學
知覺哲學

(2)中國哲學歷史悠久,體例龐大,思想博大精深。中國哲學自《易經》算來至少也有愈3000年的歷史。

古代中國的儒、釋、道為主要哲學流派,且三派間相互影響深遠。近代以降,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顯學,而對傳統哲學和其他西方哲學的研究均有較大發展。


[編輯] 主要哲學流派
諸子百家哲學: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小說家(消歧義),名家,農家,醫家(有時歸入方技家), 方技家,術數家等

佛教哲學(釋家)
魏晉玄學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新儒家
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督教哲學

[編輯] 時代
中國古代哲學較為興旺的年代
先秦
兩宋
中晚明

(3)西洋哲學(Western philosophy) 或作西方哲學,是關於哲學思維,起始於古希臘(參見希臘哲學)與古西亞(參見阿拉伯宗教)而延續至今的過程。「哲學」(philosophy)兩字來自西方,出自古希臘詞彙「philosophia」(φιλοσοφια);按字面解釋,即「愛智」(philein = 喜愛,sophia = 智慧,即理論化的觀感或對宇宙的洞察)。然而,許多非西方的宗教或思想也採用「哲學」做為與西方哲學相似的意思,即關於宇宙心智的描述之詞彙(參見東方哲學)。

西洋哲學對西方宗教、科學與政治有驚人的影響,同時也受其巨大的影響著。事實上,這些領域的中心概念可被視為西洋哲學的元素或分支。對古希臘人而言,這些領域往往合而為一。如此,在西方,哲學是個向外擴展且抽象模糊的概念。然而今日,普遍將哲學從其他學科分割出來是種看法認為哲學是種比其他學科「更深奧」且更理性、基礎與寰宇性的思考方式。

歷史上,古希臘哲學家從未提出一份抽象且過於泛泛的說法,宣稱有一種「西洋的」哲學以和「東方的」或其他非特定地理形容詞做區隔。關於有種「西洋的」哲學之主張是為了與最先出現在1800年代晚期與1900年代早期的普世哲學主張區別。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家最早嘗試提出寰宇性的知識主張,就如同今天許多關於科學方法的看法,數學、幾何學與天文學中關於哲學與邏輯的基礎原理不僅存在於「西洋的」發源地。許多古代哲學家並非根據某種不精確、少見的抽象地理詞彙劃分哲學且甚少關於特定哲學家、民族、語言、宗教或他們的特定學說之專有名詞。
2006-11-19 2:48 am
二、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研究進路之型態分類

此處我們將處理中國哲學的形上學之研究進路的問題,且將側重於作為研究進路的形式意義之釐清,我們以為,作為一個特定的形上學體系的特定的研究進路者,至少應該擁有以下兩個條件:第一:它本身在諸多研究進路的類型中有一個合法的地位。第二:它與研究對象能有一適當的關係,以便能準確地反應研究對象的內涵。

此處我們所謂的形式意義指得是形上學研究方法中的研究進路,及研究側面、角度等,而非形上學的問題意識本身。至於形上學的問題意識本身則是本書第四章「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所要討論的問題,亦即本書討論中國哲學方法論的核心問題。另及為什麼我們要討論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研究進路?而不討論中國哲學的心性論研究進路、倫理學研究進路或概念範疇或易經哲學或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等等的研究進路?這其實正就是本章寫作的根本關懷之處。我們基本上認為形上學是一切哲學問題的根本問題,所有哲學問題最後都應該在形上學問題中找到理論根據的落實點,這才是「理論性」活動的一個完成,否則都只是單一的「意見」而已,它或許可以被稱為「思想」,但仍談不上是「哲學」,作為「哲學的」思想,必須能在形上學的高度上有所建樹,因此,我們對於一切在中國哲學領域內可被討論的問題,都打算收攝在形上學的問題意識中來討論,藉由形上學問題意識的開發、釐清與重構,而為中國哲學方法論的理論討論建立路徑。當然,我們這樣的觀點是有待檢證與挑戰的,而我們則證藉由本書各章之工作以逐步建立起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的工作進路之優位性。

以下我們嘗試提出一個從形式側面入手的研究進路之型態分類,並試作使用上的說明,即:

1、以「題材」為主的研究進路

2、以「主題」為主的研究進路

3、以「主張」為主的研究進路

我們試作以上的區分,便是嘗試將諸多向來作為中國哲學研究的題目之各種「論、學、觀、說」予以分類,試圖使其具備各自明確的研究進路之型態分別,從而得以擷取較為適當、通用、具解釋效力的研究進路,並為中國哲學方法論的建構作出準備。以下分述之。

「題材」即材料,即某些特定的字、辭、觀念、或觀念叢,本論文所指的題材,是針對各個哲學體系中的某些特定的重要概念、專有名詞、甚至是整個的研究領域者,大陸學者習以「範疇」說之,更長於以此作為中國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如湯一介及張立文兩位先生都發表過討論此一研究方法的文章,甚至寫出專著。[i]以「題材」為進路的研究方式在當代中國哲學的研究工作上,是有著良好的傳統以及成果的。唐君毅先生的《中國哲學原論》叢書[ii],就是以「道」、「性」、「命」等概念範疇作為串通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作法。大陸學者張立文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中的「道」、「理」、「氣」叢書也是這樣的作法[iii]。這是因為中國傳統哲學家,一直集中地以幾個概念範疇來表達新的哲學觀點,因此從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以掌握他們的整體思想,便成為相當直接且有效的作法。

以「題材」為進路的研究方法是中國哲學研究的一個合法方式,但是,研究的進路仍不只此。以「主題」及「主張」為主的研究進路,都是有別於以「材料」為研究進路的立論方式。

以「主題」論者,則為在哲學基本問題的架構上,討論各個哲學體系的基本觀念,如:「天道論」、「人性論」、「宇宙論」、「形上學」、「本體論」、「功夫論」、「境界論」、「政治哲學」、「價值哲學」、「社會哲學」、「語言哲學」等主題中的觀點,以為論述的方式。

以「主張」來立論者,是以哲學體系的理論「結論」、「論旨」來作為論述脈絡的方法,集中於發揮各個哲學體系的某些核心主張觀點,如「朱熹的理氣不離不雜論」、「王陽明的致良知功夫論」、「孟子的人性向善論」、「華嚴的法界緣起觀」、「莊子的齊物論思想」、「張載的氣化一元論的宇宙觀」、「董仲舒的天人相感論」等等。我們以為,從中國哲學的方法論而言,以題材、主題、主張的論述方式,都是中國哲學研究的合法方式,也就是都適合作為中國哲學的研究進路者,而我們以為,對於中國哲學的合法的研究進路之釐清,將有助於建立嚴格的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論。

自來學界在處理中國哲學對象的時候,就所採取的研究進路而言,並未針對所使用的角度作分類的說明,於是經過長期工作的結果,便對同一個哲學對象,累積出相當多的立論方式,似乎顯示中國哲學不能有一個嚴格一致的研究方法。其實不然,我們肯定所有的研究論述方式都是適合且合法的,只要能說明所論述的進路是就「材料」上說、或就「主張」上說、或就「主題」上說,便可以將諸多不同研究進路下的成果統一起來。當然各個研究者對同一個研究對象的理解觀點會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清楚地釐清中國哲學領域中可以有那些「主題」、那些「材料」、那些「主張」,以作為不同的研究進路所採擇的研究對象。如此則可使每一位研究者,得以其個別的興趣焦點為主,而各自選擇其適合處理的研究角度,而能更準確地掌握他的研究對象。

對於一個中國哲學對象的「形上學研究進路」的方法論檢討,應著重於:「對論述方式作定位的說明」,以及「對研究進路作效力的肯定」,以便能「對研究對象作準確的掌握」。然而特別是針對「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研究而言,我們仍應一問個問題,就是:「對於形上學的研究進路,其與形上學作品本身理論的關係為何?」,此一問題實即:「如何準確地掌握研究對象」的問題。此即本章所要討論的第三個問題,以下論之。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9: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7000051KK036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