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答20點-國父孫中山對你有甚麼啟發?

2006-11-18 3:24 am
國父孫中山對你有甚麼啟發?

回答 (4)

2006-11-18 4:30 am
✔ 最佳答案
昨天,國父孫中山的孫女孫博士來到我學校講解關於國父孫中山的事,聽過後,我認為孫中山是一位為了爭取人民的平等,令人敬佩。而國父孫中山對我的啟發是做每一樣事情都要盡自已的全力爭取,還有,失敗後,都不應那麼容易放棄。
2006-11-18 3:35 am
(一)少年慕道

中山先生自幼即好追求真理,當他入學讀書時,就已令私塾的老師對他刮目相看。他常向母親楊太夫人問及宇宙人生的奧秘,尤其對天地的創造,死後的問題,十分好奇,常使楊太夫人驚異辭窮。十三歲時隨母親前往檀香山,據其自傳裏說:“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十四歲時,進入當地一間基督教學校就讀,校長 韋理思 先生(AlfredWillis)對他尤其關愛,中 山 先生十分勤于參加每日早晚的祈禱會及主日的崇拜,對於基督教教義的認識逐漸加深。十七歲時,轉學聖路易學院,當時他已決志歸向基督,且有受洗的意願,不料長兄得知十分震怒,命令他輟學返國。

中山先生自檀香山回到故鄉中山縣翠亨村,見鄉人愚昧無知、膜拜偶象,便對他的同伴陸皓東等人慨然長歎,並且義憤填胸,跑到北帝廟,指著偶象說:“這種人手所造的偶象,自己都不能幫助自己,怎么還能幫助人?我且拉斷其臂,看它是否有靈。”這事傳遍了全村,引起了群眾的公憤,認為他罪孽深重,便敲鑼聚眾。中 山 先生既為鄉人所不容,只得離親別鄉,前往香港。此舉雖不能與改教運動的馬丁路德相比,卻可與以色列民族救星、士師基甸相媲美,乃是反對"所流傳虛妄的行為"(聖經彼得前書一章十八節),也可以想像中 山 先生的思想信仰,乃神聖崇高、睿智不凡的。

(二)胸懷大志

中 山 先生抵達香港,隨即進入拔萃書院就讀,課餘時前往道濟堂,參加聚會,又蒙區鳳墀長老的循循教導,在國學與靈性上都得到造就。後由美國宣教士喜嘉理牧師(C.R.Hager)在公理會為中 山 先生施洗並於教會註冊,取名"日新"(與逸仙同音),乃為"得救重生"、成為新人"之意,當 時中山 先生年十八歲。大哥聞訊,大為不滿,竟召其赴檀香山,並收回其分得之家產,中 山 先生卻處之泰然,毫無怨言。又為防止中 山 先生接近教會,時常加以監視;先生極其苦悶,深恐壯志消磨,委由其老師芙蘭諦文,資助他回國。後入廣州博濟醫院專攻醫學,目的在借行醫掩護革命運動,實現救國救民的大志,當時年僅二十歲。次年轉入香港雅麗醫院就讀,院長 康得黎 博士,乃一虔誠的基督徒,這與中 山 先生倫敦蒙難得救有重大的關係。二十七歲時畢業,名列第一,各科都得一百分,而且打破了全校的記錄,由此可見他的智慧,乃由天而啟,非同凡響。

(三)熱衷佈道

孫中山 先生不僅為著革命奔走,又熱心傳揚福音。據為中 山 先生施洗的喜嘉理牧師表示:中 山 先生傳道的心志甚是堅定,倘若當時香港或附近地方,設有完善的神學院,又有人給予資助,那么 孫中山 先生,必為當代著名的宣教師了!而且以他的熱忱與毅力,必定能吸引許多人信靠基督的。另外根據史學 家羅香林 教授所著"國父與歐美友好"一書,及香港基督教聯會主編的"香港基督教會史"記述, 孫中山 先生曾于假期與喜嘉理牧師前往香山縣佈道,而且一路分售福音書刊,帶領友好歸依救主。

(四)推心置腹

民國元年二月 孫中山 先生曾復信給美以美會的高翼聖韋亞傑,信中說:“政教分立,幾為近世文明國之公例,蓋分立則信教、傳教皆得自由,不特政治上少紛擾之原因,且使教會得發揮其真美之宗旨"。”中 山 先生在致其 師康得黎 博士的書信中,說:“吾師為餘事工所獻之忠誠的祈禱,實令心感。餘現正努力謀中國信仰之自由,並預卜此新建之邦,必能使基督聖道,------日見興旺,此則堪以告慰者也。”

民國元年五月也于廣州基督教聯歡大會上致詞,說:“兄弟今日返來,得立於二十年前從學之地,與牧師兄弟姐妹同聚一堂,誠夢想所不及------基督徒正宜發揚基督之教義,同負國家之責任,使政治宗教同達完善之目的。”民國十三年,中國基督教育年會廿五周年慶祝大會,敦請孫中山先生致詞,謂:“教會之入中國,既開闢中國之風氣,啟發人民之思想,使吾人卒能擺脫異族之羈絆,正如摩西之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惟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猶流離困苦於荒涼沙漠間四十年,而必待約書亞以領之,而至迦南美地,------是欲求一團體,而當約書亞之任,以領中國人民至迦南乳蜜之地者,舍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其誰乎?"

(五)至死不渝

孫中山 先生最令人感動的,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彌留之時,以堅貞的語氣,對當時圍繞他病榻的家人摯友,所作的遺言,他說:“我是一個基督徒,受上帝之命,來與罪惡之魔宣戰,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個基督徒。”在儒釋道各教占壓倒多數的中國,一般士大夫,大多噤若寒蟬,不敢公開承認基督,中 山 先生能始終不渝,見證主道,可見其信仰的真誠與熱烈。

(六)同道相助

中 山 先生既自證其革命運動,乃受上帝之命,與惡魔爭戰,其數十年來的艱苦奮鬥,冒險犯難,以及出死入生乃在於有同道的協助,上帝的保護。例如在港粵,則有鄭士良、陳少白、隨皓東、左鬥山、王甫賢、何啟等;在星洲,則有林文慶、黃康衢等;在日本,則有趙明樂、趙峰琴、張果等;在美國,則有司徒南達、黃旭升、毛文明、伍盤照、伍于衍、黃佩泉等,均為基督徒,也為他的患難之交。

(七)倫敦蒙難

尤其是倫敦蒙難,正在千鈞一髮、九死一生之時,全靠 賴他的 老師香港雅麗醫院院長 康得黎 博士的營救, 康 博士乃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然而若不是在檀香山偶遇 康得黎 老師,中 山 先生就無法得知 康得黎 博士將返回英國,更不知其倫敦的地址了,足以證明確有神的奇妙安排與保守。

脫險之後,孫中山先生親筆寫信給區鳳墀長老說:“弟被誘擒於倫敦,牢於清使館,十有餘日,擬將弟捆綁乘夜下船,私運出境------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此時唯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然而然,自雲此祈禱有應,蒙神施恩矣。------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戶俱閉,嚴密異常,惟有洋役二人------前已托之傳書,已為所賣,將書交與衙內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範更為加密!而可為傳消息者,終必賴其人,今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禱,使我安慰,當必能感動其人,使肯為我傳書,簡地利(按:即康得黎)萬臣兩師,他等一聞此事,著力異常,即報捕房,即稟外部,初時尚無人信,捕房以此二人為癲狂者,使館全推並無其事,------初報館亦不甚信,迨後彼二人力證其事之不誣,報館始為傳揚,而全國震動,歐洲震動,天下各國亦然。------沙侯(首相)行文著即釋放,不然即將使臣人等逐出英境。此十餘日間,使館與北京電報來往不絕,我數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計而謀耳。幸天心有意,人謀不藏,雖清勇陰謀,終無我何。------弟遭此大故,如浪子還家,亡羊複獲(參閱聖經路加福音十五章),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進之以道,常賜教言,俾從神道而入治道,則弟幸甚,蒼生幸甚!”

(八)臨終遺命

由此可知 孫中山 先生信仰的虔誠,祈禱的懇切,乃是一位有基督生命的信徒。當辛亥革命成功之時,中 山 先生在美, 盧廉老 先生欲為其設宴慶祝,中 山 先生謙虛懇辭,且謂,不必盛宴鋪張,只須吃一碗面便可,並首先向神感恩,謂革命之成功,乃在於仰賴上帝之恩助,特以聖經腓立比書第四章第六第七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兩節經文贈與 盧老 先生,誠如 孫中山 先生的哲嗣 孫科 博士于其家書中說:“父離世前一日,自證我本基督徒,與魔鬼奮鬥,四十餘年,爾等亦當如是奮鬥,更當信仰上帝。”


孫中山他新聞主意
參考: mother
2006-11-18 3:30 am
a lat of!
sin說 he習E,he好認真!讀書好!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佢對人平等!
2006-11-18 3:28 am
I very like 孫中山.
Because my birthday is on 2006-11-12.
It is 孫中山's birthday.

收錄日期: 2021-04-23 17:36: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7000051KK033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