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醫學的發展
在中華文明之中,中醫藥學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學科了,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學問都成了文化古董,惟有醫學永葆著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對一些現代醫學也束手無策的頑症痼疾,中醫藥也能發揮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文化現象。
任何文化現象都不能脫離孕育它的母體,也就是它生存的大的文化背景而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思想要求士人“自強不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是許多封建時代士人的信念,這些醫生為古老的醫學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
從中醫學本身來看,這是一門充滿人文主義思想的科學。中醫理論把人作為一個整體,放在大自然的運動過程中去考察,四季環境變化都與疾病有關。中醫在臨床治療上十分注意個人體質病症的不同,張仲景強調處方時要考慮病人身體強弱、病情的變化,十分注意個體的特性。
中醫學是富於實用性、平民性的科學。中藥材都是自然界的動植物、礦物,價格低廉,特別是古經方,用藥只幾味,<傷寒論>一百多個藥方中,一半以上的藥方用藥在四味以內,藥少而能治大病,而且服法簡單。中國老百姓多少都知道幾個偏方,人們還在膳食中加入藥物補養,這些基層的醫學活動持續了數千年,形成了中醫學普及的文化氛圍。所以,與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駢儷八股文不同,中醫藥學生長在民間,旨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一 明時代雜病學的發展
1 隋.巢元方《諸病病源侯論》,第一部病因病候學專著。
2 宋.陳無擇《三因極-病證方論》,首創三因學說,錢乙《小兒藥證直決》,開臟腑辨證之先河。
3 金元四大家,劉完素--寒涼派,張從正--攻下派,李 杲--補土派,朱丹溪--養陰派。
4 明.趙獻可、張景岳,命門學說的提出和發展。
二 明、清時代溫病學的發展
1 明.吳又可《溫疫證》,第一部溫病專著。
2 清.葉天士《溫熱論》首創衛氣營血辨證理論,吳鞠通《溫病宗辨》首創三焦辨證理論。
三 清代對瘀血學說的貢獻
1 王清任《醫林改錯》
2 唐容川《血證論》
3 張錫鈍《醫學衷中參西錄》等等
四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醫學的迅速發展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planeb.gif
請按以下文字瀏覽其他網頁︰
下一頁中國著名醫師之一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medi2.jpg
返回醫學的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