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腳平仄的疑問

2006-11-17 8:11 pm
我喜愛對聯,不過是新手上路,所以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我在網上看到以下的一段:
上聯句腳平仄,是有公式的:
一句 : 仄
二句 : 平,仄
三句 : 平,平,仄
四句 : 仄,平,平,仄
五句 : 仄,仄,平,平,仄

譬如說 : 品味人生,苦中甜,甜中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這樣的出句便符合句腳平仄的要求。 

我的問題是 : 
(1)是不是一定要跟從這些公式? 
(2)每句的字數方面可有公式? 假若上聯有三句,第一句有四個字,第二句有三個字,第三句則有五個字,這樣不規則的排列可行嗎?

回答 (5)

2006-11-18 4:17 am
✔ 最佳答案
對聯的平仄

題目中所列舉的句腳平仄公式,稱作「馬蹄韻」。規律是平頂平,仄頂仄。清人林昌盛彝說:“凡平聲煞句者,頂句亦用平聲,仄聲煞句者,頂句亦用仄聲。照此類推,音節無不調協。”對聯採用這種規則,謂之「馬蹄韻」。其所以得名,在於其規律正像馬之步行,後腳總是踏著前腳腳印走,每個腳印都要踏兩次,然後轉換。
(一)是否一定要用「馬蹄韻」?
「馬蹄韻」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某一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千百年來一步一步約定俗成的結果。唯其如此,據在下所知,「馬蹄韻」的必然應用,並未曾在聯界取得一致共識,甚至有些聯書的作者,對「馬蹄韻」僅是一知半解,間或也有錯解錯寫的情況出現。但普遍來說,採用這格式,一般是沒有異議的。換言之,依「馬蹄韻」格式,基本不會犯大錯,不依者,則沒準了,很多時會有爭議。個人觀點是,用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可令自己有所適從,不用擔心是否犯大錯。
屬對雖然是歷史悠久,也是學子必修之課,但初期只從屬於駢文中的對偶或詩詞內中對仗的應用,而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是晚至明‧清時期才得以推廣。故早期的文體研究者,沒太著意於理出具體的對聯格律,這是有別於詩詞的情況了。直至近世的文研工作者,才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從整理、統計、分析前人的對聯入手,希望可以歸納出一套完整的格律。在這過程中,很多明顯的規則被陸續發現了,也有一些是從古藉中有關於對偶的規則中整理出來,也有些是從律詩對仗的模式中抽取出來,但總括來說,各家的說法,到現今還存在著頗多分歧吧。
(二)句中平仄
句中平仄也有規定的,但字數則並無規限。與句腳平仄安排一樣,「馬蹄韻」對句中的平仄安排,也有詳細的公式。以一句式的上聯為例,句中平仄安排如後: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或以上,視節奏而定,因太多範式,在此不贅述了。

至於參差句的問題,那是沒有規定的。換言之,撰聯人可自由決定每句的字數。像問題中的舉例,首句四言,次句三言,第三句五言,這樣的編排,是完全可以的。

在近人余德泉的研究中,整合分析六千多副前人對聯,統計出符合「馬蹄韻」正變格的佔90%。他的結論是「馬蹄韻」作為聯律,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詳見於其著作《對聯格律‧對聯譜》)按他的說法,「馬蹄韻」從句腳平仄到句中平仄安排,都有一整套規則,而且句腳平仄制約了句中平仄,一環扣一環,非常嚴密,其一聯中平仄之交替和上下聯平仄之對立使音韻和諧達到了最佳狀態。
個人也相當認同他的意見,若想深化撰寫對聯的水平,加深對「馬蹄韻」的認識也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正如在下以前也提過,對聯是一種深入民間的通俗文學,認識多與寡,也無損聯對的樂趣。研究到那種階段,也要視乎個人的時間及興趣,不能勉強,亦不應勉強。


2006-11-18 11:54:12 補充:
對對或是撰聯,形式格律是其一,修辭音律美學是其二,思想意趣是其三。三者有時是互相制衡,令人有顧此失彼之嘆,有時卻又是相輔相成,令人感覺如虎添翼。簡單說,對聯的學問是廣博的。因應自身的興趣及時間,作淺嚐即止固無不可,銳意深研亦未為過,是個人選擇而已。形式格律,不一定會成為思想表達的障礙,反之,解除了束縛,也不一定能寫出意境高妙的句子,其因果關係並非必然。格律形式,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由人的喜好而轉移,做到多少,是個人的意願及能力問題而已,對聯世界總會一視同仁。做得不足,不是問題,滄海遺珠,也是常有,對聯天地,海納百川,不會拒之門外,且會殷切相迎,反倒是文過飾非者,令它扼腕吧。
參考: 個人見解
2006-12-14 8:02 am
多謝你的用心指導。
2006-11-20 6:38 pm
very good
2006-11-18 7:19 am
如果上聯是: 品味人生 苦中甜 甜中苦 (仄仄平平 仄平平 平平仄)
的確是符合句腳平仄的要求。
可是,苦中甜,甜中苦, 便給人一種始是苦,終是苦,始終是苦的感覺;
相反,甜中苦,苦中甜, 卻是始是甜,終是甜,始終是甜,細細品味人生,總要相信人生有真善美!

如果對聯被太多公式限制,但求符合格律,失卻上下句互相對比的意境和趣味,
不如出題時改稱對排比句,減少限制,讓更多想嘗試創作的朋友參與,便能欣賞到更多佳句了!

其實我答非所問,旨在借題發揮!

2006-11-18 21:08:00 補充:
多謝atse127前輩的指導。
參考: 自己的感想
2006-11-18 3:04 am
對聯通常都一樣字數...
平仄只係古代的人令詩比較好聽,讀起來順一點...應該
現代唔一定要跟這些公式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7000051KK011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