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毛澤東在反右之後,開始主導另一場改革即"大躍進",他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增加生產指標,於是在58至62年遂有”三面紅旗”的出現,即指”大躍進”、”人民公社”和”總路線”。
毛澤東急於求成,不理客觀的限制,加上各級幹部虛報產量,誇風盛行,用「虛擬」來增產,以「比喻」當糧食,更有「家家大鍊鋼,戶戶衛星田,超英趕美,畝產萬斤,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於是各行各業競相放"高產衛星",導致國民生產嚴重失調,生態環境慘遭破壞,並在隨後幾年引發大飢荒,四千六百萬人餓死,農民瀕臨餓斃仍被迫繳糧。
為何在大躍進運動中高產量的田被稱為【衛星田】?
因為當時流行的口號有"一天等於二十年"、"畝產三萬斤"、要"超英趕美"等, 在口號一天就是二十年,趕英超美三十年,用放衛星就是要高來比喻,所以「衛星」的含意就是高.故「衛星田」就是指高產量的田.
蘇北建湖縣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大躍進”中,民間流傳了許多放衛星的順口溜,尤其是1959年放糧食衛星的順口溜比較多,影響極大的如:
大躍進,放衛星,
衛星越高越開心;
水稻畝產五千斤,
中等衛星不甘心;
水稻畝產一萬斤,
大紅喜報送北京;
毛主席接見頂高興,
懷仁堂內談談心。
中共建湖縣委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與“水稻畝產一萬斤,大紅喜報送北京”的口號聲聲的鼓動促進下,為了大放衛星,實現畝產一萬斤糧食的奮斗目標,經研究,準備搞一塊糧食高產衛星試驗田,在全縣放好樣子,從而帶動全縣14個人民公社,全面開花結果,大放糧食高產衛星。不僅改善全縣人民生活水準,更重要的是為國家作出出色的更大的貢獻。
建湖縣委還專門成立縣糧食高產衛星辦公室,從農場中劃出一畝糧田作為糧食高產衛星試驗田。在附近生產隊中抽調幾十名社員將試驗田深挖三尺,將幾十擔的豆餅屑子倒入田中墊底,然后再將縣中學校園內與縣政府機關中的大糞坑里的大糞,船裝人挑地倒入試驗田內。他們認為是“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豆餅屑子經糞水泡漚三天后,便發酵起泡地產生肥效了。再在田內填上尺把高的熟土,放水拉平,準備栽秧。
建湖縣委領導認為要放高產大衛星,就要敢想敢做。在縣委領導思想決策指導下,縣農業局干部帶領一批社員,把農場中栽下田已十多天、長得碧綠可愛的近十畝田的大秧苗,移栽一棵靠一棵地密植在只有一畝的高產衛星試驗田中,當時在陽光照耀下,秧苗像桌面子一樣整齊美觀。
農業技術員興高采烈地當即對高產試驗田進行橫豎測量,栽下的秧苗共有多少棵;成熟后每棵共有多少籽粒;統計后認為一畝試驗田成熟后可以收上萬斤稻子不在話下。縣委一班人以及在場的干部聽了都心花怒放,認為蒼天不負有心人,一畝田能收萬斤水稻,這不僅是鹽阜區的一顆大衛星,也是江蘇省的一顆大衛星。當大家陶醉在“水稻畝產一萬斤,到時候成書記(縣委書記),大紅喜報送北京,毛主席接見真開心”的歡樂聲中時,有個參加移苗密植的老農,站在一旁心里嘀咕著,什么大紅喜報送北京?說不定“出洋相”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縣委領導為了加強衛星試驗田的田間管理,明確分工,責任落實到人,主要是由縣農業局長挂帥,認真負責一抓到底。在田頭還搭起一大間蘆席棚子,幾名農技員輪流值班在田頭,發現問題及時向上匯報。
三天后,農技員發現秧梢尖子有些枯黃。經農業局長與農技員研究后找出病因,主要是因密植不通風所致。當即向上匯報,引起縣委領導重視,深入田頭觀察會診,經研究決定:秧苗缺風補風,在田埂四周放上十臺小型發動機發電,再用十幾只鼓風機日夜不停地對準秧苗吹風。然而吹了兩天風,不僅未見成效,秧苗葉子反而更加枯黃了。
縣委領導與農業局干部再次深入田頭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因為秧苗太密,缺乏陽光照射,使秧苗葉子枯黃。補救的方法是在田埂四周插上十幾根竹竿,橫豎成行的拉上電線,挂上20只電燈泡,天將黑時即開動發電機照明,補充光照,使幾里路以外的人民群眾都能看到通明雪亮的燈光。當他們得知發電是為了補充秧田光照時,議論紛紛,說縣委是活揉心、胡攪。
由于田頭強大的燈光照耀,結果吸引了四面八方成千上萬只的小飛蛾飛到高產衛星試驗田內,大聚餐似的啃起碧綠肥嫩的秧苗葉子,連附近農田里的秧苗也深受其害。天亮時只見衛星田的田埂上落下厚厚的一層吃飽脹死的小飛蛾。
中共建湖縣委在人民公社化的“大躍進”中,動用了大批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高產衛星試驗田,因違反了客觀規律,“好心”辦壞事,結果是一粒糧食未收到,只落得一畝田的爛秧草。這真是:
人民公社“大躍進”,
异想天開放衛星,
荒唐歲月荒唐事,
前車之鑒銘記心。
當時整個中國陷入自己欺讓騙自己的瘋狂討好上層,竟然一畝田地可以吹噓到生產十萬斤的糧食號稱「衛星田」,由外行來領至導內行,造成整個國家實際生產短缺,在三年內竟然在國內無戰亂的狀態下,可以餓死比日本進攻中國,在戰場上和日本人交戰,而戰死的中國人還多的人數,據統計超過四五千萬人。
YOK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