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樂府詩&新樂府詩:收集民歌的樂府
「樂府」是漢代專責掌管音樂的政府機構,它始創於漢武帝時。樂府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在全國收集民間歌謠。
文學瑰寶樂府詩
「樂府詩」是樂府所採集的民間歌謠,也是漢代文學的瑰寶。當時這些民歌被稱為「歌詩」,後來才被稱作「樂府詩」。《漢書》記載的樂府詩共138篇,現僅存數十篇。
樂府詩的特點
雖然樂府詩曾被樂府的文人加以潤色,但基本上仍保持了民歌的特色,所以能反映當時低下層社會的生活。如《戰城南》就深切反映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
樂府詩可分「古樂府詩」與「新樂府詩」二種
(一) 古樂府詩:
漢、魏以下,陳、隋以上,樂府古題唐人所擬作也。(諸家概有,而李白所擬為多,皆仍樂府舊名。李賀擬古樂府,多別為之名,而變其舊。)(引自唐音癸籤,頁二)
(二) 新樂府詩:
古樂府所無,唐人新製為樂府題者也。始於杜甫,盛于元、白、張籍、王建諸家。元微之嘗有云:後人沿襲古題,唱和重複,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為得詩人諷興之義者,此也。詳後樂通內。其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謠」者,曰「辭」者,曰「篇」者,有曰「詠」者,曰「吟」者,曰「嘆」者,曰「唱」者,曰「弄」者,復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若哀」者,曰「樂」者,凡此皆屬樂府,然非盡譜之於樂。
歌行體:
一、起源:
1.南北朝因對偶的風盛、聲律之說興、再加上樂府小詩的影響,於是在詩的形式上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新格律。
2.發展:
[絕句]
A.五言先於七言。
B. 在漢代樂府中,已經有五言四句的形式。
C. 南朝時代,受了吳歌的影響(吳聲西曲,五言四句),其體益盛。
D.格律加入。
E. 成為絕句形式。
[律詩]
A.律體為梁、陳(南北朝)二代的主要詩體。
B. 五言律詩在南北朝以將近達到成熟的階段。
3.南北朝代的詩歌形式,上承漢、魏,下開唐朝。
二、定義:近體詩亦名今體詩,為唐代新興詩體,因其體裁與古體詩相異,為有所區別,故名近體詩。
三、時代:起於南北朝、完成於唐、盛於唐,為唐朝文學代表。
四、形式分類:有絕句、律詩、排律,均有五言、七言之分。
五、體式(平仄起)
1.近體詩有平起、仄起兩式:
A. 第一句第二字平聲者為平起。
B. 第一句第二字仄聲者為仄起。
2.俗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A.可知近體詩並非每句之平仄必定不可換。
B. 但五言詩第三字、七言詩第五字之平仄均不可改易。
3.絕句與南北朝樂府最大之分別乃絕句平仄調暢,有一定的聲律。
4.律詩詩中除了疊字以外,不可有重複的字。
5.律詩每聯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為「對句」。
6.今律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六、代表
1.初唐
A.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詩繼南朝華靡之風,而平仄稍和諧,為五言律詩之前驅。四人又以「四六文」齊名海內。
B. 宋之問、沈佺期:完成五言律詩的格律。
C. 杜審言(杜甫之祖父):完成七言律詩的格律。
D.陳子昂、張九齡:結束齊梁靡麗而開盛唐詩風的作家。(陳子昂首先反對華靡之風,是改革之前驅。)
2.盛唐
A.自然派:
#王維:寫田園似陶淵明,寫山水似謝脁。詩格高妙,五、七言古風律體絕句,靡不超臻上乘;有「詩佛」之譽。
#孟浩然:寫田園似陶淵明,寫山水似謝靈運。其詩風格明朗,語言清澈;長於五言,尤以短篇為佳。
*王維與孟浩然,均以淡遠閒靜取勝;但孟浩然因懷才未展,時露寂寞與不平之氣,與王維功成身退、恬淡自得者不同。
B. 社會派:杜甫,寫實詠史,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真摯深刻,錘鍊功深,有「詩聖」之稱,其詩有「詩史」之稱。
C. 浪漫派:李白,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稱為詩仙。
D.邊塞詩:
#岑參、高適:以詠邊塞之詩為勝,稱邊塞詩人。
#王昌齡、王之渙:所作絕句「出塞詩」最被人稱道。
3.中唐
A.社會派:張籍(詩繼杜甫寫實之風)、元稹、白居易(元白以通俗之社會寫實詩著稱)。
B. 怪誕派:韓愈(以文為詩,雄偉奇崛,或言其「奇險」)、孟郊、賈島(稱郊寒島瘦)、李賀(鬼才)。
C. 柳宗元、韋應物(詩近陶淵明)。
4.晚唐
A.溫庭筠、杜牧(詩高華綺麗)。
B. 李商隱:細密工麗,為西崑體之初祖。
C. 韓偓:以「香奩體」著稱。
七、其他:
1.排律:每首詩八句以上,其格式依律詩起四句之平仄,排排對仗,一直連下去。亦有五言與七言兩種。
2.宋嚴羽滄浪詩話嘗譽崔顥黃鶴樓一詩為唐人七律第一。
3.元和體:白居易、元稹之詩暢行於唐憲宗元和年間,號「元和體」。其詩通俗平易。
4.唐詩分派:
A.邊塞派: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
B. 社會詩:杜甫、白居易、元稹、劉禹錫。
C. 自然派:王維、孟浩然。
D.怪誕派: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E. 浪漫派:李白、賀知章。
5.絕句:
A.唐人七絕大抵協律,可被之管弦,發為歌詠。
B. 每首四句,二、四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C. 通常為散體,但亦有用對句的。
近體詩:近體詩是初唐確立的一種格律詩,是由古體詩演化而來的。它的句數有定用字,講究平仄、用韻、對仗,有一定的規律。它包括律詩和絕句兩大類。
律詩
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長律(又稱『排律』)。
律詩的首兩句為『起聯』或『首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五、六句為『頸聯』或『後聯』;七、八句為『結聯』或『尾聯』。
律詩押平聲韻,中間兩聯(即第二四句和五六句)必須對仗,每一句中各個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規律。而對仗時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
古體詩:
古體詩這個名稱,是相對於唐以後確立的近體詩而言的。古體與近體產生以後寫古體的人仍然很多,所以古近體主要乃是體制上的區別。古體詩在體制上的特點總括來說有以下特色︰
(1) 每首詩的句數不限,可多可少;
(2) 每個字的聲調,即平仄沒有限制;
(3) 不要求對仗(對偶);
(4) 要押韻,不論是平聲韻和天聲韻都可以押,在一首
詩裏可以換韻。
古體詩沒有有嚴格的聲律限制,可以說是一種自由體的詩歌。古詩體按每句的字數,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和雜言古詩。有人把《楚辭》和《樂府》也歸入古詩,有的則另立門類。
古詩:
古代的詩詞,古 詩――不合樂。文人所寫的詩,它只能誦而不能歌。
沉鬱頓挫;
文思深沉、聲調頓挫
杜甫在《進鵰賦表》中說自己「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沉鬱」本指文思的深沉蘊藉,漢代劉歆《與揚雄書》說:「非子雲澹雅之才,沉鬱之思,不能經年銳精,以成此書。」,杜甫在文中自比揚雄,所說的「沉鬱」應是這一意思。
「沉鬱」還可以解釋為深沉憂鬱的意思,如西晉陸機《思婦賦》說:「伊我思之沉鬱,愴感物而增深」。
而「頓挫」指的是聲調的抑揚有致。
2006-11-21 13:23:09 補充:
古詩:古詩,指漢魏六朝詩,包括此一時期的樂府詩歌和文人詩。依古詩格律者稱古體詩。「古詩」一詞,始見於梁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古詩佳麗,或曰枚叔」其次,昭明文選選文三十七纇,其中「詩」一類,「雜詩」上錄有「古詩十九首」,古詩之名,始於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