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如何從具體經驗到的愛,認識到形而上的愛? 馬賽爾透過人世最高貴的信、望、愛三種經驗作描述起點,推至極至,指 示出「絕對的信望愛」的可能,然後搖指絕對的信望愛背後,那「絕對的上帝 」的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曾慶豹這通篇文字背後的用意 1、他用著第一人稱的筆法,是具體的「我」的經驗陳述 2、他陳述每個人都輕嘗過經驗、或渴望經驗的愛(我並非刻意,但發現這 篇文字放在『輕舞飛揚』徵候群期間,是有某種效應存在) 3、他找出愛不得圓滿的原因—死亡。(關於這點,我會另寫一篇文字陳述 ) 4、因而搖指那完滿的愛,是可以超越死亡的愛之上帝。
我刻意把慶豹文字完整解釋,實因為大多數人在回應此文,好像都沒看出 頭尾一氣呵成的文章脈裡。
馬賽爾哲學的困境
馬賽爾哲學,使哲學不再是純粹思辯、與人生無關的、哲學象牙塔中的喃 喃自語。
但他一樣有困境,應當說,他的困境乃現代神哲學必須面臨的困境。這困 境是偉大的康德帶出來的:從主體經驗,到超越主體的經驗,這中間有沒有認 知的限制?人主體認知的限制,會使其認知的延伸性受到多少影響?
換句話說,我們因認知的受限,我們只能闊延經驗到「愛應當有其完滿的 對應
愛使對所愛的人發出「不朽」的要求。因為愛得如此真切,以致於容不下 任何相似於死亡般的傷害的威脅, 說「你不會死去」也就是說「無法忍受失去 您」( Thou shalt not die )。
追求「不朽」是必須以死亡來嘗到無限,現實永遠無法償還得起「不朽」, 所以也難以完全實現愛,愛也因此不得不變成是一輩子的追求。因此,愛終究必 須肯於等待、肯於追求、等待愛、尋找愛,那怕是必須苦苦相戀,只要可以一嚐 「愛」的甜美和溫純,仍堅定地敢去愛。因為「上帝是愛」,這世界沒有比上帝 更為值得去追求的了;愛既然是渴望被愛的人幸福美滿,那麼也只有絕對的無條 件者--上帝,可以用無限的愛祝福所愛的人永遠幸福美滿,這同時也意味著, 愛必然指向信仰,指向「不朽的上帝」。
--------------------------------------------------------------------------------
文章只能說道「不被死亡限制、不朽的上帝」,但不能說更多。 除非慶豹能先突破「主體認知限制」的康德哲學困境。
當這篇文章發表時,信望愛清大版有人討論到「我經驗到愛的痛苦與傷痕 ,但這跟上帝的愛有何關係?」很好,這正是指出現象學方法的困境。人的主 體經驗認知是有限的。
聖經的〈創世紀〉第一個殺人犯該隱遭上帝處罰,上帝卻在他身上留下 一個記號,這是一個「愛」的記號,愛給漂泊的人有一個安全的等待,即使受罰 仍需要帶著「希望」活下去。愛給漂泊的人帶來希望,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