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蹟

2006-11-17 12:01 am
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蹟,500字以上,Thx

回答 (35)

2006-11-17 12:03 am
✔ 最佳答案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

[編輯] 生平

未搬到義大利居住前的少年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遷至義大利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


[編輯] 奇蹟年

愛因斯坦於伯恩的故居愛因斯坦在1905年「愛因斯坦奇蹟年」(Annus Mirabilis Papers)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100年後的2005年,被定為「世界物理年」(World Year of Physics)。

1905年3月發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愛因斯坦解釋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組成的,並且量子可以像單個的粒子那樣運動。「光量子」理論把1900年普朗克創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對早已成為定論的光的波動理論提出有力挑戰,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波動—粒子二元性。
1905年4月:根據在咖啡館裡關於茶的討論,愛因斯坦寫出一篇論文,論證可以根據糖在液體中的擴散速度來計算糖分子的大小。這一篇〈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On the Motion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Hea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的論文。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鑑》(Annalen der Physik)發表〈關於運動媒質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一文。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光速不變」,以及「相對性原理」。
1905年9月27日,德國《物理學報》刊出〈物體的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認為「物體的質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

[編輯] 成名
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編外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和保耳·埃倫菲斯特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投入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1916年他預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

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雷射的理論基礎。


1919月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新觀察證實相對論的消息,形容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與普林斯頓大學非同一機構),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1937年愛因斯坦曾經探訪住在美國加州的查理·卓別林。

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從事尋找大統一理論的工作,不過這項工作沒有獲得成功,現在大統一理論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1999年《時代》雜誌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為紀念他,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鑀」。

另外,「愛因斯坦」一詞還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註冊商標。

上帝不會擲骰子
二十世紀上半期愛因斯坦曾經是量子力學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滿意量子力學的後續發展,也就是以波耳(Bohr)為首的哥本哈根詮釋,這一套詮釋表明自然法則中存在著一種根本的隨機性,於是量子力學建立了「非決定論」在微觀世界之發展基礎。愛因斯坦與其它科學家提出一個「EPR佯謬」來反駁哥本哈根的解釋,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他還有另一個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愛因斯坦恪守「因果律」,他實在是最後一位古典物理學家。


[編輯] 個性和思想
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並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


[編輯] 宗教觀點
儘管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他並不信奉猶太教,他只是讚歎宇宙和自然的美麗。1954年3月24日,在給一位工人的回信中,他說道:「你所讀到的關於我信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系統地重複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無限的敬仰。」

他還說(見《生活哲學(Living Philosophy)》13期,1931年):「我們不理解的事物存在的知識,以及我們對那些我們的意識可以接受的最深奧的推理和最美麗事物的感覺構成了我們對宗教的虔誠。在這個意義上,但僅僅在此意義上,我深信宗教。」

在回答美國紐約猶太人大會(International Synagogue)的Rabbi Herbert Goldstein時,他說道:「我相信斯賓諾莎的神,一個通過存在事物的和諧有序體現自己的神,而不是一個關心人類命運和行為的神。」當受到Martin Buber關於宗教信仰攻擊之後,他聲明:「我們物理學家所努力的僅僅是跟隨他畫他的線。」作為愛因斯坦宗教信仰的總結,他曾說道:「有一個無限的高級智慧通過我們脆弱無力的思維可以感受的細節來顯示他自己,對此謙卑的讚美構成了我的宗教信仰。」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1]
愛因斯坦1934年成為理性主義者出版協會(Rationalist Press Association)名譽會員。
2010-01-31 7:41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8-02-22 12:03 am
too long
2007-01-03 2:55 am
  本盟主虛谷,伙同盟友;替天行道,了結明顯作弊用戶「諸葛亮」(HA00335425)!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本人將為行動負責,勿向奉命行事之無辜報復!

附言:知識+大眾若欲加入除奸行動,請聯絡本盟──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uprightholder/
2007-01-01 3:03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12:42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7:51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7:07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5:38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5:11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3:55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2:14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2:05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1:57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1 1:55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10:08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8:19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7:18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7:01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4:33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7:12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6:55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6:06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5:14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3:02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2:37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30 2:02 a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29 11:53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29 10:04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2-29 10:03 pm
得到了虛名,失去了大義,何必?
2006-11-27 8:39 am
鐵證:
http://hk.knowledge.yahoo.com/my/profile_question_over?show=HA00335425
http://hk.knowledge.yahoo.com/my/profile_answer_best?show=HA00393160
看看他倆... 一個選"周瑜"為最佳回答
一個為答諸葛亮的問題
可見兩人是自問自答!
2006-11-17 12:19 am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的小鎮烏姆(Ulm),他在慕尼黑度過童年時代,未入學之前,有一件事使他終身難忘。他回憶道:「在我4歲時,我父親送我一只羅盤,當時我覺得宛如看到一個奇蹟,我突然覺得各種事物的背後一定有某些東西隱藏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件神奇的東西可以使人的思想世界飛揚起來」。少年時期的他熱愛平面幾何學的證明方法,他用心讀了「自然科學通俗讀本」,這本書把光速的問題放在最前面,以此作為所有


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及他們的子女們
自然觀察的開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高中的最後一年,父親移民到義大利,愛因斯坦決定放棄德國國籍,前往瑞士繼續學業。高中畢業之後,他進入蘇黎士的聯邦工科大學。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老師心目中好的學生,因為他常常被某些問題深深的吸引,而投入全部的興趣和時間,對於不感興趣的必修科目,一點也不想費心思。

1900年大學畢業之後,由於愛因斯坦給教授的印象不佳,使他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失業兩年後,他在瑞士的專利局謀得一份工作,職務是對所有的發明作初審,並將每一件發明的細節,用清晰而有系統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卻使他有機會學到新奇的觀念,對於任何提出的假設,都能很快的把握住要點和結果。


小公務員的偉大論文
1905年,愛因斯坦26歲,在沒有任何名師指導,缺乏研究的儀器和資料下,他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完成了4篇革命性的論文。其中一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為他贏得了博士學位;另外其它三篇分別是:第一篇是解釋「光電效應」的文章。由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探討光的輻射和能量,他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17年後這篇論文使他獲得諾貝爾獎。

第二篇是證明膠體溶液中的「布朗運動」。1827年英

愛因斯坦與第二任妻子及女兒


國植物學家布朗做了一個實驗,他將花粉灑在水裡,然後用顯微鏡觀察,發現花粉不斷在舞動,這種現象稱為布朗運動。愛因斯坦以獨特的眼光分析是微小的水分子在作祟,還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分子的大小和亞佛加厥常數,證明分子的存在。3年後,法國物理學家佩蘭通過實驗印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牛頓不再絕對

最重要的一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就是所謂的「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

光速恆定 以及 相對性原理

這兩條原理有著驚人的推論,它根本地改變了牛頓的時空觀、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看法,將牛頓定律視為一個特殊例子,只有在速度很慢時才適用。

用通俗的例子來舉例:一卷錄音帶,如果在地面的收音機裡播放,需一個小時;在飛快速度的飛船裡,飛船裡的人測定也是一個小時。但是如果是地面人員用自己的鐘錶,測定飛船中錄音帶播放完的時間呢?根據牛頓的絕對時間理論,應該也是一小時;但是愛因斯坦認為應該是一個多小時,時間是相對的,不同情況下測量的時間長度是不一樣的。就像文章一開始的「洞中一日,世間千年」故事,也是蘊含有樸素的相對論原理。

狹義相對論的問題發表後,愛因斯坦著手廣義相對論的問題,整整思考了八年。廣義相對論實質上是萬有引力的問題,愛因斯坦在大學時代同學格羅斯曼的幫助下掌握了數學形式,並用於表達他的物理思想。1913年,他們合作發表了論文《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綱要》,1916年3月,發表了總結的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在這篇僅60頁的文章裡,愛因斯坦假定重力不是一個力,而是在時空連續體(space-time continuume)中一個扭曲的場,而這個扭曲是由於質量存在造成的。這篇論文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峰。

愛因斯坦不尋常的主張,自然引起了爭論,幸好理論終於找到機會驗證:1919年5月29日有一次日全蝕,利用廣義相對論計算星光經過太陽邊緣時產生的偏折,會比傳統牛頓力學計算的大上一倍。英國天文學會派遣了兩支觀察隊,一支到巴西,一支到西非進行觀察測量,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否正確,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屏息以待。此時,愛因斯坦的好友普朗克(量子力學創始者)徹夜未眠,急著想知道觀測結果,而愛因斯坦卻信心十足,安心的去睡覺,他說:「如果普朗克真正瞭解廣義相對論,那麼他一定跟我一樣,安心地睡大覺了!」

結果觀察隊的觀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測,這馬上成為所有媒體的頭條新聞,轟動了全世界,一般大眾也開始認定愛因斯坦是世界級的人物。

統一場論

愛因斯坦的後半生,可以說是奉獻給兩件事:一是「統一場論」的發展,一是倡導世界和平。

統一場論是一個將電磁現象和重力理論整合在一起的理論。愛因斯坦自己認為相對論有3個發展階段

狹義相對論—牛頓運動定律的修正

廣義相對論—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改造

統一場論—廣義相對論的推廣

他不倦的思索研究了30多年而終未成功,晚年他曾感慨的說:「統一場論將被遺忘,但在未來會被人們重新發現的!」有些人批評愛因斯坦,一個問題花了30多年竟然得不到結果,但是,科學的重點不在尋求答案,而在發掘問題,愛因斯坦當時所發掘出來的許多問題,或許在未來會被人們所解決...。

1922年11月,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諾貝爾物理獎必須頒給對人類有重大用途的新發現者。但是沒有人敢肯定他的相對論是否是個新發現,至於這個理論對人類是否有用,更是莫衷一是,甚至成為眾多攻擊的焦點。於是瑞典皇家學院想出一個變通的方法,頒獎給愛因斯坦。得獎理由十分簡單扼要:

「此獎頒給愛因斯坦,因為他對光電理論及理論物理學上的重大頁獻。」

和平主義者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他對時空的看法,的確激起了大家強烈的興趣,也使他成為大眾所景仰的偶像。然而他不僅只是科學家,更是一個和平主義和人道主義者,他關心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在戰爭頻仍的時代裡,他譴責軍國主義的侵略者。1933年為了抗議希特勒的法西斯獸行,愛因斯坦毅然決然下了決定:只要納粹政權存在一天,他就永不返回德國。納粹政府也沒收了他在德國境內的所有財產,使他變得一無所有。於是愛因斯坦舉家遷往美國的普林斯頓,應聘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以後的歲月中,他除了埋首於研究的工作外,並以全力協助歐洲難民的移民。在納粹及赤色暴政之下,獲得愛因斯坦營救的著名科學家不知有多少。也正因為這些科學家脫險抵美國,而使得後來美國政府能夠憑藉著他們的智慧和技能,創造出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
1914年的《告歐洲人民書》、1930年《全世界裁軍宣言》、1955年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簽署的這三個和平宣言,一再闡揚他和平、反戰的一貫立


愛因斯頓在普林斯頓的家


場,在1955年的這個最後宣言裡,他更是呼籲:停止軍備競賽、禁止使用核武。

拒絕當總統

1952年,以色列共和國請愛因斯坦去擔任總統,因為以色列都是猶太人,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然而他沒有接受,他覺得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當總統。

由於過度的運用腦力,使愛因斯坦體力衰退,看起來總是比實際年齡老。在1955年4月18日午夜,在普林斯頓醫院的愛因斯坦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溢血,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六歲。 他死時像生時那樣寧靜平淡,沒有病痛、沒有傷感、沒有悔恨,只是靜靜的讓死亡降臨。愛因斯坦的女兒曾經說過: 「甚至在他死時,也教我們如何生。」
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論


在柏林家中的愛因斯坦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對物理學所做的最大貢獻,相對論打開了人類的眼界,使人們獲得了去探究宇宙奧秘的方法,提升了人們認識宇宙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道:「牛頓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論,不過您的成就是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所能達到的顛峰,您所創造的許多觀念直到今日都仍在引導我們的物理思維。雖然我們知道,當我們對宇宙萬物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以後,這些觀念將會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觀念所取代。」

也許將來某一天,會有一位少不更事的科學家說道:「愛因斯坦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論,不過您的成就是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所能達到的顛峰.....」

 
2006-11-17 12:10 am
愛因斯坦在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出生於德國的烏爾姆鎮 (Ulm)。他有一位妹妹。 他一家在慕尼黑 (Munich) 經營一間小型電器廠。他到了三歲仍未懂得說話,但他在年幼時卻已明白深奧的數學概念。五歲時,有一次病倒了,他父親安慰他送了一個指南針給他,啟發了他對自然科學的好奇。他的叔叔是一位愛好數學的工程師,又是他數學的啟蒙老師,教授他代數和幾何。他的好朋友塔爾梅 (Max Talmey) 又送給他一些自然科學和哲學的書籍。十二歲他便自修學曉歐幾里得幾何 (Euclidean geometry)。由於生意屢次錯敗,全家便離開德國到意大利的米蘭 (Milan) 去。一年後,他到瑞士完成中學教育,隨後入讀蘇黎世的聯邦理工學院。他經常「走堂」來自修物理或練習小提琴。他在一九零零年畢業,但沒有教授願意推薦他在大學裏工作,他只好當私人導師或代課老師。一九零二年,他在伯爾尼的瑞士專利局謀得一職。一九零三年,他與在理工學院時的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育有兩名兒子,但最終離婚收場,愛因斯坦其後亦再婚。
一九零五年,愛因斯坦以他那篇關於以粒子為單位的論文,取得了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同年,他發表了三篇論文,這些論文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至為重要。在這三篇論文中,第一篇探討布朗運動。在這篇論文中,他對於液體中隨意分佈的粒子的運動,作出了一些重要的預測。第二篇論文討論光電效應,其中提出了一項革命性的假設:光可以被視為一些個別地帶有能量的粒子。第三篇論文 是關於移動中物體的電磁特性 (即後來的「狹義相對論」。
在早期,愛因斯坦的主要贊助人是德國物理學家麥斯‧普朗克。在擔任過數個學術界的職位後,愛因斯坦於一九一三年被委任為柏林凱澤‧威廉物理學院的院長。一九一六年,他把「狹義相對論」推廣至任何坐標系而導出「廣義相對論」。在那裡他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把引力、加速度和四維的時空連繫起來。他以此解釋在行星運動中出現的變化;這是從沒有人能正確解釋的。同時,他也預測了星光會在質量大的天體 (如太陽) 附近出現曲折。這項預測在一九一九年日蝕出現時獲得證實;日蝕成了傳媒爭相報導的新聞,而愛因斯坦的名氣也傳揚四海。在他的餘生中,愛因斯坦繼續進一步綜合他的理論。他獲得累累的榮譽獎項,包括一九二一年因光電效應研究方面的貢獻而贏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和平主義和猶太主義是愛因斯坦支持的兩個社會運動。當亞道夫‧希特勒於一九三三年成為德國總理時,愛因斯坦立刻決定離開德國,前往美國,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研究學院 工作。一九三九年,愛因斯坦聯同幾位物理學家,一同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和德國政府也很可能會研製原子彈。後來他發覺德國人並未研製原子彈,希望及時去信羅斯福總統要求停止使用,可惜總統未及拆閱已經與世長辭,新總統下令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他的理論 E=mc2 被驗證了,但可能由於內疚,愛因斯坦在宣揚全球裁減軍備及世界政府的事業上非常活躍。他的著作包括《相對論:狹義與廣義》(1916)、《我眼中的宇宙》,和與波蘭物理學家利奧波德‧因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演變》。
愛因斯坦在一九五五年四月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十八日午夜在睡夢中感到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溢血,卒於普林斯頓。雖然他在政治和社會方面亦有其影響力,但是他的最大興趣仍是在科學方面,因為他經常說:「只有了解宇宙的本質這學問才有恆久的意義。」


收錄日期: 2021-04-18 19:44: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6000051KK018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